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18)

作品数:52 被引量:785H指数:16
相关作者:马海州温小浩李保生曹广超张西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气候
  • 11篇古气候
  • 8篇剖面
  • 7篇湖泊沉积
  • 7篇黄土
  • 6篇萨拉乌苏河流...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全新世
  • 6篇冰期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同位素
  • 5篇气候环境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5篇环境意义
  • 4篇碳酸盐含量
  • 4篇盆地
  • 4篇米浪沟湾剖面

机构

  • 46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香港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湖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佛山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作者

  • 15篇马海州
  • 12篇李保生
  • 12篇温小浩
  • 10篇曹广超
  • 9篇张西营
  • 8篇陈忠
  • 7篇欧先交
  • 6篇姚远
  • 6篇杜恕环
  • 5篇牛东风
  • 5篇周笃珺
  • 5篇杨艺
  • 5篇谭红兵
  • 4篇刘宇飞
  • 4篇张小曳
  • 4篇叶建萍
  • 4篇曾兰华
  • 4篇鹿化煜
  • 4篇欧阳椿陶
  • 3篇沙占江

传媒

  • 6篇中国沙漠
  • 6篇盐湖研究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球化学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质学报
  • 1篇Acta B...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碳酸盐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黄土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黄土中的碳酸盐则是黄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黄土碳酸盐的研究涉及了对次生碳酸盐的辨识、碳酸盐的含量、碳酸盐中的碳氧同位素以及碳酸盐的Sr同位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等内容。对前人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初步的归纳总结,包括次生碳酸盐的辨识和提取对解释古气候环境有重要意义;碳酸盐的含量可反映出黄土和古土壤之间的不同气候状况;根据碳酸盐中的碳氧同位素则能大体定量得到古温度以及古植被状况进而反映古降水情况;而Sr同位素及其它微量元素则能反映出当时的化学风化程度,指示季风的强弱变化。
陈忠马海州曹广超周笃珺张西营谭红兵姚远
关键词:黄土碳酸盐钙结核碳氧同位素SR同位素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的小冰期记录
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通过湖泊沉积研究古气候变化对于可可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对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可可西里地区苟鲁错湖泊沉积岩芯的碳酸盐含量变化研究,对该地区公元14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进...
李世杰王小天
文献传递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植被和古气候被引量:17
2003年
云南西部羊邑和龙陵地区晚上新世孢粉组合均以被子植物占优势 ,蕨类和裸子植物次之 ,藻类类群少。龙陵孢粉组合比羊邑孢粉组合含有更丰富的亚热带被子植物成分 ;裸子植物类群相对较少 ;蕨类类群较多 ,但孢子含量低。与研究地区现生植被对比研究的结果显示羊邑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现在分布于羊邑地区海拔 2 80 0~3 1 0 0m的地带 ,其余部分来自海拔 3 2 0 0m以上的云冷杉林 ;而龙陵孢粉组合的大部分类群来自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今日龙陵地区海拔 1 60 0~ 2 50 0m的地带 ,其余部分来自海拔 2 30 0~2 90 0m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这些云南西部晚上新世植被反映了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
徐景先王宇飞杜乃秋
关键词:晚上新世古气候孢粉组合植被
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2 800—11 800 cal a BP之间,DG03孔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含少量的粉砂和粘土,表明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强,湖泊水位较低,尕海地区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干旱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该区域对全球性的YD事件的响应;全新世早中期(11 800—5 600 cal a BP),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和粘土为主,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弱,湖泊水位较高,气候环境相对湿润;全新世中晚期以来(5 600 cal a BP以来),沉积物中砂粒组分含量越来越多,粉砂和粘土含量越来越少,平均粒径越来越大,钻孔地点的水动力越来越强,该区域经历了一个干旱化的过程。
曹广超马海州隆浩陈忠张西营周笃筠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环境变化
古气候研究中气候模式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气候模拟是利用模式研究气候演变的学科。根据气候研究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了大批模式,主要包括大气环流模式(GCMs)、地球系统模式(EMICs)和简单气候模式。3类模式在模拟的时-空尺度和能力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适用的研究领域也有一些差异。运用上述模式分析过去气候变化原因及机理、进一步认识气候系统以及气候政策的制定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各类气候模式在模拟应用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局限性,应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研究应用。
张冉李力郭庆春程鹏
关键词:气候模拟古气候
基于GIS的柴达木盆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根据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水文等资料 ,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结合水资源分区状况 ,对柴达木盆地的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分区制图 ,划分出 7个区域。针对斑块和景观镶嵌体分别选取 7个景观指标。研究表明 :柴达木盆地景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 ,面积之和均占各区的 90 %以上 ,其它面积较小的景观则呈补丁状散布在各个景观分区中 ;在柴达木盆地中 ,景观多样性与水资源有密切的联系 ,水资源愈丰富 ,景观多样性的值愈大 ;平均接近指数能较为有效地反映柴达木盆地景观格局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鱼卡河大小柴旦区→那棱格勒乌图美仁区→茫崖冷湖荒漠区→柴达木河都兰区→格尔木区→巴音河德令哈区→都兰河希赛区景观平均接近指数从 932 1.13→ 75 4 3.4 2→ 5 0 85 .0 5→ 4 315 .0 3→ 2 76 0 .6 5→ 10 6 9.93→ 36 3.33,呈显著减少趋势 ,说明人类活动程度的增强 ,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 ,即人类活动程度和景观破碎程度大致呈正比关系。
欧立业马海州沙占江曹广超薛亮杨海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景观GIS景观指数生态环境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阶气候——以米浪沟湾剖面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阶层序粒度和化学元素波动韵律与由古流动砂丘砂和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颇为一致。古流动砂丘砂犹如现代流动砂丘砂,是东亚冬季风主导下干冷气候的产物;河湖相和古土壤颗粒细化,化学、生物等地球风化程度增强,含较多喜暖的软体动物化石,指示其偏南夏季风主导下的温暖湿润气候。据此,末次间冰阶萨拉乌苏河流域至少经历了10次温湿(W事件)和9次冷干(C事件)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MIS3e(58.85-48.98kaBP)、MIS3d(48.98-39.55kaBP)、MIS3c(39.55-34.59kaBP)、MIS3b(34.59-26.47kaBP)和MIS3a(26.47-23.07kaBP)等5个亚段。其中,19次冷/暖波动可与格陵兰GRIP冰心δ18O冰段/间冰段相对应,5个亚段与我国古里雅冰心在波动性质和相位上都极为一致,与V23-81冷性浮游有孔虫数代表的北大西洋地区气候也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谱分析显示出21.70ka、1.05ka、0.64ka、0.50ka等显著周期,即该地千百年尺度气候主要受与北大西洋热盐环流波动引起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有关,而万年尺度上则受控于岁差周期所导致的太阳辐射变化。
温小浩李保生章典范小平叶建萍杜恕环郭云海陈德牛
关键词: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古气候
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剖面微量元素反映的150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被引量:21
2007年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剖面150 ka BP以来地层层位中16种微量化学元素的分析发现: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元素P、Mn、Zr、Cr、Pb、Rb、Nb、Y和相对活泼的元素V、Sr、Ni、Cu、Zn、As均随25个风成沙丘砂与黄土、古土壤、湖相、冲坡积砂土砾石层构成的沉积旋回显示为25个含量低-高变化旋回,呈跌宕起伏且多波动的锯齿状的元素相对迁移-聚集过程线。元素在风成沙中呈现的低值,揭示了干旱寒冷气候作用下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在砂土砾石层特别是湖相、黄土和古土壤中相对富集,则与暖湿气候背景下剖面所处的特殊洼地地貌位置有关。上述变化特征主要是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150 ka BP以来的25个干寒多风-温湿或暖湿的气候波动所致,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的东亚冬夏季风的“拉锯式”摆动有关。
杨艺李保生李云卓刘宇飞欧阳椿陶温小浩欧先交曾兰华
关键词:古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春季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和矿物组成被引量:3
2004年
2001年春季黄土高原沉降区长武大气气溶胶(TSP)的观测结果显示,其平均质量浓度为210μg/m3,其中4月份TSP平均浓度最高,为285μg/m3,5月份TSP平均浓度最低,为135μg/m3. 监测到的3次尘暴事件TSP浓度分别为402,46,453μg/m3,远高于春季平均浓度.矿物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英、长石、碳酸盐和粘土矿物为其主要组成矿物.对比显示,尘暴粉尘与非尘暴粉尘在矿物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且粘土矿物含量均在50%以上,表明长武粉尘气溶胶以较长距离的远源输入为主.结合空气气团轨迹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输送路径的尘暴粉尘其矿物组成上(方解石含量)存在差异,暗示着不同源区粉尘气溶胶矿物组成特征可能不同,并可用于粉尘源区的指示.
沈振兴
关键词:矿物组成
西藏喜马拉雅冷杉年轮δ^(13)C与气候意义被引量:14
2003年
对采自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地区的喜马拉雅冷杉进行交叉定年后,分析了喜马拉雅冷杉年轮δ^(13)C序列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去除大气CO_2浓度升高导致大气CO_2中δ^(13)C下降和生长趋势的影响后,建立树轮δ^(13)C值的残差序列△^(13)C。利用附近林芝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树轮△^(13)C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冷杉δ^(13)C的高频振荡与该地区前一年的9~11月降水和相对湿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存在强的滞后效应。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重建了该区域的秋季(9~11)月相对湿度序列,解释方差达37.9%。重建相对湿度序列表明1800年前相对湿度变化周期较短、变幅较小,1800~2000年则相反。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陈拓任贾文
关键词:气候重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