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4095)

作品数:17 被引量:134H指数:7
相关作者:况雨春伍开松宋顺成黄西成钟卫洲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钻井
  • 4篇牙轮
  • 4篇牙轮钻头
  • 4篇钻头
  • 4篇仿真
  • 3篇应变率
  • 3篇正交各向异性
  • 3篇三牙轮
  • 3篇三牙轮钻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粒子冲击钻井
  • 3篇花岗岩
  • 3篇各向异性
  • 3篇冲击动力学
  • 3篇冲击钻井
  • 3篇值模拟
  • 2篇性能实验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云杉

机构

  • 14篇西南石油大学
  • 8篇中国工程物理...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0篇况雨春
  • 6篇伍开松
  • 6篇陈刚
  • 5篇钟卫洲
  • 5篇宋顺成
  • 4篇黄西成
  • 3篇谢若泽
  • 3篇杨迎新
  • 3篇王亚萍
  • 3篇蒋海军
  • 2篇朱志镨
  • 2篇郝志明
  • 2篇陈小安
  • 2篇王勤
  • 2篇赵增强
  • 2篇蒲勇
  • 1篇罗景润
  • 1篇佘月明
  • 1篇蒋海军
  • 1篇邵冰莓

传媒

  • 3篇石油机械
  • 3篇岩土力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Petrol...
  • 1篇第六届全国爆...
  • 1篇第十届全国冲...
  • 1篇四川省力学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交各向异性圆柱体在轴压作用下的应力场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材料体积不可压假设,对轴向压缩作用下圆柱试件在加载面内的环向和径向应力分布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试件材料本构为正交各向异性时,环向和径向应力分布为半径的幂函数形式;试件材料为横观各向同性时,环向和径向应力为半径的二次函数.在圆柱试件轴线上环向和径向应力相等,且均具有最大值;试件圆周边界上径向应力为0,环向应力具有极小值.通过最大拉伸应变破坏理论对试件环向应变进行分析,获得了产生环向拉伸破坏时的临界轴向载荷;并采用Hill-蔡强度理论对试件圆周边界上计算得到的应力参量进行描述,得到了轴压作用下圆柱试件的Hill-蔡强度理论表达式,其不仅取决于轴向应力和试件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还与试件轴向变形的应变率及应变率随时间的变化率相关.
钟卫洲宋顺成陈刚黄西成黄鹏
关键词:正交各向异性轴向压缩应力分布应变率
双粒子联合冲击破岩仿真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单粒子冲击破岩与粒子冲击钻井的真实工况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研究多粒子联合冲击破岩的规律。在双粒子联合冲击破岩条件下,利用LS-DYNA的参数化设计语言,采用无量纲化分析方法,选择粒子间距、直径、初速度和入射角度为设计变量,建立了它们与岩石破碎体积和侵入深度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进一步分析这些曲线图的变化规律后发现:间距为0.25个左右的基准直径、粒子直径取0.8~1个基准直径、冲击初速度取每秒32 000~40 000个基准直径、入射角度为0°~40°,粒子冲击破碎岩石效果达到最佳或接近最佳。这些结果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多粒子联合冲击破岩的参考依据。
伍开松荣明李德龙况雨春罗进军
关键词:LS-DYNA钻井
单粒子冲击破岩实验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9
2012年
粒子冲击破岩可提高深井、超深井硬地层的钻井速度。通过破岩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冲击破岩的粒子直径、冲击速度等与岩石破碎体积和粒子最大侵彻深度(岩石破碎坑最大深度)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为目的,进行了单粒子冲击破岩室内实验,分析了破碎坑模式。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粒子冲击破岩的物理模型,并对粒子冲击破岩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室内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H-J-C模型选取的正确性,并得到了粒子冲击破岩的最佳直径和初速度值的范围。
况雨春朱志镨蒋海军伍开松王勤
关键词:粒子冲击钻井冲击动力学数值模拟破岩机理
钢粒子冲击破岩实验研究
<正>粒子冲击钻井是以高速球形硬质钢粒子冲击破岩为主,联合高速水力破岩和机械牙齿破岩为辅的一种新的钻井破岩方法,可用于钻探某些特殊岩层段,特别是因抗压强度极高而造成钻速下降的硬地层。粒子冲击钻井破岩机理的研究是未来设计和...
陈刚况雨春张方举陈炼
关键词:花岗岩
文献传递
牙轮钻头密封试验机的研制被引量:5
2009年
牙轮钻头密封圈的性能对钻头的整体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室内实验研究是改进密封圈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在国内相关通用密封试验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牙轮钻头密封试验机系统,该试验机系统由试验机、泥浆缓冲罐、电机扭矩仪总成、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同时确定了该试验机系统的相关工作参数。该试验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实验数据均由高精度传感器测定并由计算机采集和处理。牙轮钻头密封试验机的研制为进行密封圈的基础研究和性能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蒲勇况雨春刘志鹏王亚萍赵永光
关键词:牙轮钻头密封圈试验机设计原理
高氮合金钢高应变率剪切性能测试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研究高应变率条件下高氮合金钢的剪切性能,用改装的Hopkinson压杆装置对高氮合金钢进行冲塞剪切测试.通过分析给出不同应变率条件下2种类型的高氮合金钢的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从而研究材料的抗剪切强度和冲塞过程中局部剪切能量,并在位错动力学Seeger方程基础上提炼出高氮合金钢的动态剪切损伤本构关系,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拟合出不同材料参数.结果表明,改装的Hopkinson压杆装置能够有效地测试高氮合金钢高应变率剪切性能,2种类型的高氮合金钢的剪切强度均表现为正应变率效应,损伤积累阶段,材料耗能几乎呈线性增长,材料剪切损伤模型能够模拟高氮合金钢剪切性能的应变率效应.
陈小安邵冰莓宋顺成王庭辉
基于三种断裂准则对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载荷作用下边裂纹和中心裂纹板进行建模分析,结合临界应力、裂纹张开位移、裂纹扩展长度-时间曲线三种裂纹扩展准则实现了对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将沿裂纹扩展路径距裂尖一定位移处应力场作为依...
钟卫洲罗景润宋顺成陈刚黄西成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三维套管变形井有限元几何建模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套管变形后,在整形前需要有限元分析模拟整形过程,但是其几何建模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定义多臂井径仪测量平面及其法向矢量,在测量平面上建立多臂井径仪的局部坐标系,确定了局部坐标方向的方向余弦矩阵,导出了测量平面上井径仪的测量臂与套管接触点的全局坐标计算公式。根据上述公式,编写程序将计算结果导入ANSYS软件,再通过曲线拟合、蒙皮、拉拔和网格剖分得到了套管变形后有限元模型。利用多臂井径仪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套管变形后的几何建模,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维套管变形的几何建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佘月明龚得银
关键词:套管有限元井径
基于测井数据的岩性解释模型研究
从地层物理参数和强度分析两方面综合评价地层的力学特性,建立各种岩性独立的数学模型,对优化石油钻井工程的钻头选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所采用的测井数据解释模型,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实钻地层的岩石...
况雨春王亚萍刘红歧杨迎新
关键词:测井数据钻井工程砂岩力学性质数学模型
Study on the fragmentation of granite due to the impact of single particle and double particles被引量:5
2016年
Particle Impact Drilling(PID)is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the rate of penetration(ROP).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ID,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single and double particles:(1)diameter;(2)initial velocity;(3)distance;and(4)angle of incidence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broken volume and penetration depth into hard brittle rock.For this purpose,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single particle impact rock was employed.Meanwhile,based on the LS-DYNA,a new finite element(FE)simulation of the PID,including single and double particles impact rock,has been presented.The 3-dimensional(3D),aix-symmetric,dynamicexplicit,Lagrangian model has been considered in this simulation.And the Elastic and Holmquist Johnson Cook(HJC)material behaviors have been used for particles and rocks,respectively.The F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ngle particle impacting rock are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Furthermore,in this article the optimal impact parameters,including diameter,initial velocity,distance and the angle of incidence,are obtained in PID.
Yuchun KuangWei LinXiaofeng XuYonghui LiuKaisong Wu
关键词:DYNAMIC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