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12B02)

作品数:49 被引量:347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宁生陈廷方李俊朱云华贺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篇石流
  • 21篇泥石
  • 21篇泥石流
  • 13篇地质
  • 11篇地质灾害
  • 7篇滑坡
  • 6篇地震
  • 5篇层次分析
  • 4篇网络
  • 4篇干旱
  • 4篇层次分析法
  • 3篇地质灾害易发...
  • 3篇灾害
  • 3篇分形
  • 2篇地质灾害易发...
  • 2篇水电站
  • 2篇水电站坝址
  • 2篇泥石流灾害
  • 2篇评价指标
  • 2篇汶川地震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西南科技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四川省地质矿...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地质工...
  • 2篇四川正基岩土...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四川省交通厅...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核工业二一六...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作者

  • 19篇陈宁生
  • 7篇陈廷方
  • 7篇李俊
  • 6篇贺拿
  • 6篇朱云华
  • 5篇王哲
  • 5篇陈廷芳
  • 5篇卢阳
  • 4篇付琪智
  • 4篇杨成林
  • 4篇吕立群
  • 3篇江利明
  • 3篇胡桂胜
  • 3篇安明旭
  • 3篇黄祺
  • 2篇詹金凤
  • 2篇张文君
  • 2篇邓明枫
  • 2篇柳林
  • 2篇冷甦鹏

传媒

  • 4篇山西建筑
  • 4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通信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0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四川省九环线平武段地质灾害为对象,通过大量野外调查研究,得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结论。不同地质条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链,它们是循环发生的,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予以重视,尽量做到一次性彻底治理。
安明旭陈廷方杨会桥彭佑勇
关键词:地质灾害
道路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年
在阐述建立复杂地质条件区道路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系统的说明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九环线映秀至日隆旅游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复杂地质条件区道路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应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邓益平王哲董宏戈
关键词:道路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利用高分辨率TerraSAR-X数据监测武汉地面沉降
<正>作为中南地区特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分布广泛。该地区地貌属于残丘性的河湖冲积平原,软土分布广泛,存在三条横跨长江呈近东西向分布的碳酸盐岩条带,条带上岩溶...
白林江利明
关键词:地面沉降TERRASAR-X高分辨率数据监测
文献传递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指标量化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绵阳市地质易发性评价指标等级基准值,并采用4 km×4 km网格来划分评价单元,使评价指标量化问题简单化,从而用简单易懂、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分别确定了基础指标层中的各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李家明卢江王哲董宏戈
关键词:地质灾害
OFDM符号特性对DCF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认知无线网络由于使用信道频段的长时延特性,OFDM符号时间及Slottime均较大,使得CSMA/CA协议中的SIFS等参数值增大。另外,随着无线局域网络物理层速率的提高,每个OFDM符号携带的数据比特数加大。为评估物理层长时延及高速环境下的DCF性能,基于二维Markov模型得出了CSMA/CA系统吞吐量表达式,数学分析表明系统吞吐量主要由网络节点数、数据包长度、OFDM携带信息比特数、Slottime及OFDM符号时间长度决定。理论计算及仿真测试结果显示,OFDM携带信息比特数越多,Slottime越大,OFDM符号时间长度越长,CSMA/CA的吞吐量性能越低。
方飞毛玉明
关键词:OFDMCSMA/CA吞吐量时延特性
“6·28”矮子沟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四川凉山矮子沟流域的勘查,结合遥感解译及矮子沟流域的地质活动历史,分析"6·28"矮子沟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矮子沟泥石流的成因。"6·28"矮子沟泥石流是在地震、人类活动及干旱影响下,受强降雨激发,坡面及支沟先发生泥石流,支沟泥石流堵塞主沟泄洪通道,强降雨使堵塞体瞬间溃决形成较大山洪,山洪的强大揭底作用使沟床松散固体物质启动,沿途不断有岸坡坍塌补给,中下游段有大块石加入,规模不断增大而形成。采用形态调查法计算的泥石流流量为925.91m3/s,泥石流总量为57.4×104 m3,一次固体物质总量为27×104 m3。通过对矮子沟流域的物源、地形及流域的气候特征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近期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都会降低,但在极端干旱、地震和强降雨的偶然联合作用下,依然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贺拿杨建元陈宁生朱云华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地震干旱强降雨
四川九寨沟葫芦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被引量:3
2018年
九寨沟葫芦沟金矿是川陕甘金成矿三角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上亚段灰岩(D_2s^(3-2))和下亚段板岩(D_2s^(3-1))中,容矿岩石以花岗斑岩为主,板岩次之,两者混合岩类少见。葫芦沟金矿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富矿岩石板岩与花岗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Au、As、Ag、Hg、Cu、Fe、Zn、S、Sb等成矿元素极为富集,其形成的Au-(Fe+S)-Ag-Sb和As-Hg 2种元素组合,与矿床内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等矿化特征极为吻合,反映它们与金成矿具紧密联系。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相当,岩浆活动不仅为区内成矿提供热源动力,而且还提供了一部分颇为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水源和矿源);之后,浅成—超浅成花岗质酸性岩浆活化并萃取了矿源层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_2s)中的Au,形成了含Au较高的成矿热液,在构造改造和多元含矿地热流体作用下,又以其能干性和化学活泼性等特点,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直至演变形成葫芦沟金矿床。
付琪智杨鹏飞陈廷芳李世川罗承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微细浸染型金矿
泸定磨子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2012年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子沟是一条地处川西高原气候区,地形复杂的堵塞型泥石流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约1.7×107 m3,其中,潜在不稳定物源量约2.30×106 m3。泥石流平均流速10.20m/s,峰值流量714m3/s。测得泥石流堆积物的密度为2.21g/cm3,含水量为13.3%。孔隙率为28%,塑限18.4%,液限为31.6%,阵性大雨和持续性降雨都极易引起泥石流的爆发。磨子沟是一条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对近沟口附近区域拟开展的各类工程活动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建议对拟设置的各类场地需尽量布置在泥石流的泛滥区域之外,并对该沟进行必要的治理。
朱文全陈廷方蔡长发刘顺华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度
“7·10”连山大桥泥石流运动特征与沟道堵溃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计算"7·10"四川省汶川县连山大桥泥石流运动参数,分析泥石流运动与堵溃特征,揭示"7·10"连山大桥泥石流灾害成因,为合理选择泥石流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连山大桥泥石流灾害进行的现场勘查、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泥石流容重、流速、流量、一次总量及冲击力)的计算、沟道泥石流堵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连山大桥泥石流为黏性泥石流,主沟泥石流流速为4.2~9.3m/s,配方法计算得到的泥石流峰值流量(41.8m^3/s)远小于形态调查法得到的流量(出山口176.4m^3/s),百年一遇泥石流一次总量为6 620m^3,块石最大冲击力为4 955kN。"7·10"连山大桥泥石流灾害主要成因为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2次堵溃,泥石流流量剧增。针对连山大桥泥石流沟现状,进行泥石流工程治理和监测预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胡桂胜陈宁生游勇李俊
北川县杨家沟泥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地质勘测,详细分析了杨家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作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松散物质,沟谷两岸坡体大面积失稳,形成较大规模滑塌,并在沟床堆积了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2)地震后的强降雨过程是诱发泥石流的动力因素,泥石流暴发是前期累积雨量和当时激发雨强共同作用的结果。(3)杨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地震活动的控制,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作用的基础上又叠加暴雨作用,导致了灾害性泥石流的暴发。
罗承陈廷芳付琪智陈国辉李世川
关键词:泥石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