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XZZ001)

作品数:21 被引量:21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习明赵晓峰欧阳静刘涛石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农村
  • 4篇村治
  • 3篇宅基
  • 3篇宅基地
  • 3篇统筹
  • 3篇统筹城乡
  • 3篇农村产权
  • 3篇农村宅基地
  • 3篇产权
  • 3篇城乡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政治
  • 2篇统筹城乡发展
  • 2篇土地制度
  • 2篇农村产权改革
  • 2篇农村土地制度
  • 2篇农民
  • 2篇自治
  • 2篇乡村

机构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西财经大学
  • 3篇郑州市社会科...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王习明
  • 5篇赵晓峰
  • 3篇欧阳静
  • 3篇刘涛
  • 1篇陈玲
  • 1篇彭晓伟
  • 1篇田先红
  • 1篇赵君
  • 1篇李森林
  • 1篇石莹
  • 1篇杜晓

传媒

  • 2篇甘肃行政学院...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四川行政学院...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国农史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学习论坛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古今农业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12
  • 1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国以来成都平原农田灌溉制度的演变——以绵竹射箭台村为例
2011年
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基础。农民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必须组织起来。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地方出现了大中型水利系统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的现象,其有效灌溉面积明显减少;但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依然在继续扩大,都江堰水利系统依然能为灌区千万亩农田提供低成本、高保障的灌溉。其主要原因是成都平原农村自集体化时期建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行政化灌溉体制后,一直保持了生产队(村民小组)一级组织的稳定、健全,坚持了以队(组)为单位的统筹灌溉制度及其配套的组织体系,农村基层组织能够与都江堰水利系统实行组织对接。这说明,水利系统与农村基层组织的无缝对接是大中型水利能在农田灌溉方面发挥优势的基础。
王习明
关键词:农田灌溉成都平原社队
统筹城乡发展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成都市自2008年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经过了先行试点、扩大试点、建立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三个阶段。其间以土地确权为基础,逐渐建立了旨在适当增加农民和农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收益份额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表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政策,让农民在改革中普遍受益;坚持完善和强化土地集体所有制,使集体成员能按照民主程序依法管理和平等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
王习明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宅基地
统筹城乡发展与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以成都市为例被引量:8
2011年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践方面先后创造了入股、置换、联建等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和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但也面临着农村宅基地入市的法律困境、粮食生产安全困境、上楼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必须在制度创新中尊重农民的首创、尊重农民的意愿,建立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
王习明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农村产权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流转
国家治理体制转型与农民致富实践的绩效评析——基于豫中C乡与川西Y乡农民致富实践的实地考察被引量:6
2010年
无论是汲取型体制下的"逼民致富"和"诱民致富"实践,还是反哺型体制下的"推民致富"实践,都没有能够改变政府主导制度变迁的本质,都对乡村治理的基层实践存在着不利的影响。而"助民致‘福’"实践的出现则在无形中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农民主位的"惊险一跳",开启了在国家治理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划拨方式的变革,以赋财赋权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新阶段。
赵晓峰王习明
关键词:乡村治理
富人治村:机制与绩效研究被引量:41
2011年
近年来,我国中部各省农村出现一种十分普遍的趋势和现象,即村干部的商人化与富人化。文章通过富人治村的兴起机制及其治理绩效的调查研究,发现后税费时代的资源下乡政策和乡镇治理能力的衰弱共同推动了中部农村富人村治的兴起。富人治村与传统乡绅的"简约治理"绩效不同,富人村干部很少积极主动地回应村庄内部公共服务需求。基于此,国家应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注重对富人村干部进行培养和积极引导,使富人村干部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力量。
欧阳静
关键词:资源下乡治理绩效
村治研究的发展轨迹、学术贡献与动力机制——基于1998—2009年CSSCI检索论文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村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为关键词(精确)检索1998—2009年CSSCI数据库可以得到840篇论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视角对这840篇论文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就可发现村治研究的论域已经从村民自治制度研究扩展到以乡村治理统筹农村政治社会的研究,视角已经从国家转到了村庄与国家相结合;村治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创造了一批对中国乡村社会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推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村治研究的发展动力是"乡土派"的引领和学术争鸣的推动。村治研究的学术发展史表明:创建学术共同体、开展学术争鸣、关注中国问题有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王习明
关键词:村治研究村民自治学术史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与应对被引量:2
2011年
中国传统社会里老人在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威,集体经济时期老人权威受到挑战并动摇。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人在家庭中权威彻底丧失。家庭权威变化使代际关系重心下移,老人在家庭中地位边缘化,代际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并使代际关系朝理性化方向发展。以家庭养老为基础,逐步推进完善多元养老体系建设,树立和培育新的家庭代际伦理观念,政府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担负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和谐的平等民主的代际关系的建立将起到积极作用。
杜晓
关键词:代际关系养老体系
农村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以川西M村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构建适宜人居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必然要求社区整体能够得以发展。川西M村以"新村发展议事会+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下乡试点"为基本形式的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五级权力运作体系",借助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划拨体制变革,以及有限权力政府理论和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实践探索,以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的方式为推进社区整体发展,建设新农村和谐社区提供了必要而又可能的前提条件。
赵晓峰王习明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基于湖北省S县与四川省L县的调查被引量:5
2010年
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后,中央加大了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在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和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仍然存在着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规范、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不到位、县乡村财政整体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只有建立民主、透明、完整、有约束力的县乡村财政预算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分税制与改革农业直补方式,构建有利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的专项财政制度等,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王习明石莹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县乡财政财政体制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乡财县管
后税费时代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创新研究——对河南省邓州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应对后税费时代因农村基层组织"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不能有效作为而出现的以"治理缺位"为轴心的村治困境,河南省邓州市探索出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构建村社内部"五级民主决策机制",创造性地运用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健全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理顺了村"两委"关系,重塑了村委会的权力结构形态,打造出一个"向下负责、向下使力"而"向上‘索取’财政资源"的致力于维持乡村社会基础性秩序的常规性力量,并架构起连接国家财政转移支农资金与农民需求偏好表达之间的桥梁,满足了农业税费取消以后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迫切需求,缓解了乡村治理的困境。
赵晓峰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公共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