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9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093)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董和平常安钱锦宇褚宸舸李卫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政法大学青岛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宪法
  • 2篇自治
  • 2篇民族
  • 2篇民族区域
  • 2篇民族区域自治
  • 2篇法律
  • 1篇多民族
  • 1篇新论
  • 1篇新儒家
  • 1篇修正案
  • 1篇隐私权
  • 1篇政体
  • 1篇政体模式
  • 1篇指纹
  • 1篇指纹考勤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宪政
  • 1篇中国宪政建设
  • 1篇中华民族
  • 1篇人权

机构

  • 6篇西北政法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篇董和平
  • 3篇常安
  • 1篇雷金牛
  • 1篇李卫刚
  • 1篇褚宸舸
  • 1篇钱锦宇

传媒

  • 2篇法学论坛
  • 1篇求索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中国教育法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论析被引量:3
2012年
应当承认,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于自身法律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自成一体的国家而言,在法律移植过程中也无法避免这种法律文化差异。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文化差异固然存在,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不同国家间相互吸收、借鉴法律制度的可能性,只是无论是法律制度的移植、还是法律文化的变迁,都可能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需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去观察。
常安
关键词:法律移植法律文化
中国宪政建设三十年:成就与问题被引量:4
2013年
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选举制度日趋民主,法治建设成效卓著,宪政建设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存在问题也是值得认真反思的。未来我国的宪政建设要致力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机关的民意代表性和最高权威性,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容的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要循序渐进推进宪政改革,在解决中国现实宪政问题的过程中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理念和宪政模式。
董和平
关键词:宪政建设宪政问题宪政改革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成就与完善重点被引量:8
2012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宪政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现行《宪法》颁布以来,人大制度建设在组织体系、工作制度、职权行使、代表选举等方面成就巨大。未来人大制度完善要致力于理顺与执政党的关系,加强内部工作制度改革,推行代表的"非行政化"和常委会委员的专职化,优化代表选举机制,强化对人大权力行使的社会监督。
董和平
普通高校用指纹考勤强制晨读事件的合法性研究
2012年
普通高校用指纹考勤强制晨读事件,可以按照目的与手段细分为强制晨读和指纹考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强制晨读涉及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学习自由权的冲突。高校强制晨读,不仅超越了宪法所规定的学术自由,也构成了对学生生活的干涉与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因此,高校强制晨读缺乏合法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指纹被运用到各种场合之中,公权力收集指纹和公民隐私权保障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在社会管理各领域存在关于收集指纹的规定,但并未有上位法授权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指纹提取。指纹机考勤不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善意目的,也并非出于公共利益,且不具有现实紧迫性。公民隐私权在位阶上高于学校管理权。普通高校不但没有强制收集指纹的主体资格,其强制晨读及指纹考勤也不符合比例原则,在手段必要性和限制妥当性方面均存在瑕疵。
褚宸舸
关键词:普通高校指纹考勤隐私权比例原则
政体选择与国情影响——基于中亚五国政体模式的分析
2014年
中亚国家的宪法体制正处于一个持续转型时期,移植于西方国家的宪法制度呈现出强势总统、弱势议会、司法独立不足、选举与政党制度流于形式的特点。这既有历史遗存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政治需要。这些特点及其政治后果的存在说明,宪法制度的转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历史过程,制度借鉴与移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宪法制度的建设要结合本国国情,创造特色设计,否则便难以产生民主实效。
董和平
关键词:政体中亚五国
儒家文化与法学“中国化”——基于新儒家文化视野的初步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当下的中国法学正面临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即中国法学受到"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实现真正的法学"中国化",应当融汇西方、传统和社会主义三种因素,并实现某种超越。建构中国自身的法律理想图景,应重视对儒家文化传统中"民本""仁"和"孝"的转出和提炼。
钱锦宇
关键词:法律理想图景文化认同新儒家
作为宪法命题的多民族大国的族群治理与国家建构被引量:7
2012年
当代中国所面临的是国内外局势的全方面变迁,这种变迁也直接影响到了当代中国的族群治理。西方国家基于地缘政治考虑的所谓"民族牌",部分公民本民族意识无限拔高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淡化等问题,均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的族群治理和国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民族国家建构的宪法表达问题、少数人权利保护与公民平等问题、民族自治地方基层治理问题等当代中国族群治理与国家建构中所涉及的宪法问题进行了分析。
常安
关键词:宪法民族区域自治
人本宪政建设研究——以我国1982年宪法2004年修正案为考量基点
2012年
人本思想是中外思想智慧的共同结晶,人本宪政则是"以人为本"思想和宪政价值理念的有机统一。从人的自主自由到参与自由、创造自由,人本宪政包含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层面的含义,是人类保存自身、发展自身再至完善自身的过程,体现了宪政的人本精神。我国1982年宪法2004年修正案,是我国人本宪政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我国人本宪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遭遇了不少现实难题,明确建设重点、确立建设目标是我国人本宪政建设的当务之需。
李卫刚雷金牛
关键词:宪法人权
关于《钦定宪法大纲》评价的另类视角
2014年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对后世宪法立法与宪法学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现实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标签式的政治地位评价,而少有具体地专项分析。本文跳出对《大纲》的宏观政治性评价,从《大纲》对中国立宪思路和立宪技术演进、宪法学基本范畴引入和宪法学说形成、宪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宪法学研究方法改进等角度的现实影响来总结分析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启示。
董和平
关键词:《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研究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早期法制构想与实践新论
2011年
中国共产党在其建立初期,即秉持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理念,并付诸《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等相关法制实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提出的民族自决、联邦建国论,一方面和当时苏联的指挥棒影响有关,另外也和当时国内外政局有关,其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民族解放。抗战期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民族"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并且由于边区政府更直接地接触到民族地区,从而对中国民族治理的具体状况有了更为切实的了解,此时的各民族平等建国、设立自治机构等一系列法治实践,也为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起到了制度萌芽的作用。
常安
关键词:民族平等中华民族民族区域自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