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0821003)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焦文品梁广泰王千祥谢冰王睿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基于Internet的JAR包使用信息收集方法
- 2011年
- 随着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Internet上出现了大量可以被利用的软件资源,如Web Services,JAR包等。但是,这些软件资源常常缺乏必要的描述信息和使用说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JAR包使用信息收集方法,以帮助用户检索并整理Internet上已经存在的JAR包描述信息和用户使用评论,辅助软件复用的成功进行。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北京大学软件资源库JAR包使用信息收集子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为6000余个JAR包资源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描述和评论信息。
- 邹艳珍刘昌盛李萌谢冰
- 关键词:软件资源使用信息
- 基于MOF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结果集成框架被引量:6
- 2012年
- 运行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在自适应过程中,需要集成多种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规划和决策.由于自适应的决策程序或者设计人员以SA(software architecture)模型作为解析和理解分析结果的上下文,这使得分析结果与SA模型的集成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分析方法集成框架多关注于提供输入、执行分析、从而得到分析结果的过程,对分析结果的集成关注不够.针对分析结果与SA模型集成中元模型、模型和视图3个层次的挑战,提出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分析结果集成框架.框架使用MOF(meta-object facility)元建模技术提供ADL(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language)的扩展机制;使用自动生成模型转换实现SA模型与分析结果的合成;使用代码生成技术扩展建模工具为扩展后的ADL提供模型视图.最后以3种分析方法——两种可靠性评估方法和容错风格的规划方法为例,使用集成框架将其加以集成并应用于Ecperf系统的SA模型的分析中,从而展示集成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陈湘萍黄罡宋晖孙艳春梅宏
-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
- 一种基于元组空间的智能传感器协同感知机制被引量:7
- 2015年
- 随着具有一定计算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称为mote)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及其变化的就地感知、就地决策和就地反应.但因为mote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范围有限,它们需要协同感知才能更全面地感知环境的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传统的mote协同感知的实现方法要求开发人员过多地关注mote之间的交互逻辑,并且mote应用也无法适应复杂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避免开发人员在交互逻辑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同时保障开发出来的mote应用系统能够适应不稳定的外界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元组空间的mote协同感知支撑机制,使得mote之间的协同感知过程(包括交互的建立过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对开发人员完全透明.最后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应用场景,展示了该方法如何满足功能需求以及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对环境进行适应.
- 王睿智史庭训焦文品
- 关键词:智能传感器协同感知自适应元组空间
- 一种基于双向选择的多Agent系统自动集成方案被引量:2
- 2010年
- 多Agent系统集成方案的选择能极大程度地影响多Agent系统的性能。目前大多数的多Agent系统集成方案只关注于系统级的行为与性能。本文在关注多Agent系统性能的同时,也关注各个Agent的收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选择的多Agent系统集成方案,在此方案中,Agent根据自身的意愿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申请,同时角色根据对各个Agent的信任值选择合适的Agent来承担其任务。实验表明,随着若干次系统学习,多Agent系统协作任务完成时间能较快地下降,Agent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益逐步提高。
- 方汐马剑竹王茂光焦文品
- 关键词:多AGENT系统角色
- CODAS:一个易扩展的静态代码缺陷分析服务被引量:3
- 2012年
- 利用静态代码缺陷分析技术对软件进行早期缺陷检测,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途径。静态代码缺陷分析工具(如FINDBUGS,JLINT,ESC/JAVA,PMD,COVERITY等)已经被证实可以成功地识别出大量的软件潜在缺陷[1-3]。然而,这类工具在可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广泛使用。可用性不足包括a)每个独立缺陷检测工具只擅于检测特定类型的缺陷,需要配合使用才能全面检测缺陷;b)每个缺陷检测工具的安装、配置和运行占用了用户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效性不足包括静态缺陷分析结果往往存在大量误报,并且会包括许多不重要的(不会引起程序员修复行为的)缺陷报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并构建了一个易扩展的"静态代码缺陷分析"服务(Code Defect Analysis Service,CODAS)。CODAS基于一个高度可扩展的架构设计,对多个独立的缺陷检测工具进行了封装和集成,并对缺陷检测报告进行了有效汇总和排序,从而充分发挥了各个独立工具的优势,大大提升了静态缺陷分析工具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 梁广泰王千祥
- 一个可半自动化扩展的静态代码缺陷分析工具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缺陷模式的代码缺陷分析技术根据预先设定的缺陷模式知识对受检代码进行缺陷分析.这种分析技术具有使用简单、查找速度快等优点,是近年来静态代码缺陷分析方法中发展比较迅速的新技术.但是目前基于这种分析技术的大多数工具并没有为用户提供足够易用、高效的扩展方式以扩充其缺陷检测能力.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可半自动化扩展"的代码缺陷静态分析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该方法的工具——CODA(COde Defect Analysis tool).CODA不仅提供了"缺陷模式描述模板"以帮助用户快速地手工扩充缺陷模式库,还能在用户的指导下半自动化地挖掘新缺陷模式以快速扩充其缺陷模式库.一旦新的缺陷模式被定义并添加至缺陷模式库中,CODA便能自动具有针对该类缺陷的检测能力.
- 梁广泰孟娜李进辉钟浩张路王千祥
- 一种WebService响应时间的动态预测方法被引量:5
- 2011年
- 随着Web Service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大量出现.如何预测服务质量,进而支持基于服务质量的服务选择,成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中,响应时间是服务消费者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服务质量体现,提出一种Web服务响应时间的动态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响应时间的历史数据,基于时间序列分析进行动态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支持服务的选择.
- 郑晓霞赵俊峰程志文谢冰
- 关键词:WEB服务服务质量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