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16A-06-01)
-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冲龙王连进毛小平林忠民刘池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燕山大学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闽西南小溪洋井田构造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为加深闽西推覆构造带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采用构造解析与区域背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推覆构造带前锋处小溪洋煤田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存在滑脱和推覆2种性质的构造;井田构造整体几何形态呈"仑"字型,其中"人"字代表多次逆冲推覆的叠瓦状构造,"匕"指井田的倒转向斜构造和其内部沿轴面的滑脱断层;早三叠世与中侏罗世华夏、库拉板块先后分别向西侧的扬子和华夏陆块下俯冲,引起武夷山脉隆起,导致井田在来自北西的2期继承性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于印支期先后产生重力和挤压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倒转复向斜褶皱,并最终于早燕山期形成"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在区域拉张环境下井田遭受剥蚀改造,并使部分构造产生反转.
- 宋立军刘池洋吴冲龙周珍琦
- 关键词:推覆构造动力学机制
- “油气成藏模式”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31
- 2009年
- 通过对国内外油气成藏模式典型实例的剖析,对同类实例的共性进行了概括和简化,将油气成藏模式归纳为5大类,进而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的新定义。研究认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的要素包括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条件、动力介质、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等,成藏模式应是基于全部要素的复合分析,但各类成藏模式的建立方法和适用范围应与不同的勘探程度和研究程度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资料的情况,以4种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线,兼顾其他要素,来分别建立盆地级、坳陷级、凹陷级或圈闭级的成藏模式。
- 吴冲龙林忠民毛小平王连进
- 关键词:成藏机制油气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