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075)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鹤春曹慧玲苏敬勤陈华陈伟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制造业
  • 2篇生产性服务业
  • 2篇服务业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契合
  • 1篇欠发达
  • 1篇欠发达地区
  • 1篇欠发达地区县...
  • 1篇县域
  • 1篇县域经济
  • 1篇后发国家
  • 1篇GRI
  • 1篇彩电
  • 1篇彩电制造业

机构

  • 4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鹤春
  • 1篇陈华
  • 1篇苏敬勤
  • 1篇陈伟
  • 1篇孙赛楠
  • 1篇曹慧玲

传媒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E-SI-V模型的非公人士思想价值引领
2014年
非公人士价值引领是目前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新一代的双新组织人士,思想不断的改变,复杂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都使其思想价值形成的环境日益复杂化,从而使价值引领工作也逐渐趋于复杂化。为明晰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完善过程,本文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出发,对非公人士价值引领的过程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环境(E)-主观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价值引领(V)"(E-SI-V)的完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阐释和论证。
陈伟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GRIE模型被引量:4
2012年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竞争力普遍落后于核心城市,它们之间的差异使其拥有了后发优势,但是后发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发展路径,才能达到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目的,才能避免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落入后发陷阱。因此,文章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G-R-I-E模型,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及对策。
王鹤春陈华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生产性服务业
惯性对后发国家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作用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家电制造企业引进型管理创新的管理实践,对管理创新中认知惯性、学习惯性以及组织惯性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管理创新引进的不同阶段,不同维度惯性所起作用不同。认知惯性是管理创新引进前期的主导惯性,主要通过企业家警觉、知识搜索、企业家意图、成功欲等体现;学习惯性在管理创新引进的执行期起关键作用,企业通过学习惯性完成资源的获取,实现组织对资源的控制以及内部化过程,是组织实现引进型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组织惯性在引进后期起主导作用,是组织在原有知识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的管理创新实践和理论的吸纳。最后,提出了引进型管理创新过程的三维模型。
王鹤春苏敬勤曹慧玲
关键词:扎根理论彩电制造业
关于辽宁非均衡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契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目前,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先天发展不足,特别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失衡,使得产业间协同带动遇到极大的结构上和布局上的困难。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产业创新即通过发展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
王鹤春孙赛楠邵祥东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