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HM108)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鹏王忠叶更多>>
-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内界膜移植转归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人眼内界膜移植的转归情况。方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6例,采用常规23G经睫状体平坦部无缝合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内界膜剥除,将剥除的内界膜置入5-(4,6-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中染色,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后备用。选择青紫蓝兔6只,速眠新Ⅱ注射液麻醉后行23G无缝合常规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晶状体,保留晶状体前囊膜,应用4 mg/0.1 m L曲安奈德染色玻璃体后将其切除,然后行人工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约1 PD范围,在脱离的视网膜边缘部作一长约1.5 mm的条形裂孔,将染色好的人眼视网膜内界膜填塞入脱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方。分别于术后3、10、30天采集术眼眼底彩色图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观察移植物情况;采集图像后,各时间点处死内界膜移植片在位兔1只,制备快速冰冻病理切片,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上皮层下的内界膜变化。结果术后3天眼底彩色图像及OCT图像可见4只兔内界膜移植片在位、2只兔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内界膜移植片移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术后10天,眼底彩色图像可隐约观察到内界膜移植成功的4只兔视网膜下浅黄色内界膜移植片,OCT图像可观察到移植的内界膜片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黄绿色荧光条带片段化。术后30天,眼底彩色图像及OCT图像中内界膜移植片均已不可辨认,黄绿色荧光条带消失。结论移植入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的人眼视网膜内界膜最终被降解吸收,不会在视网膜下形成永久性瘢痕。
- 吴鹏高荣玉徐鑫彦张杰任建涛韩海涛黄旭东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神经上皮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晶状体病区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62例(82 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7 例(33 只眼),女性35 例(49 只眼).年龄40~85 岁,平均年龄(65.6±10.0)岁.根据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等3组.三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相应组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术后,分别于术后1d、3d、1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并记录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术后 1 d,AQBH 组、iSert 组及 LUCIA 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分别为(10.79±0.97)p/ms、(15.37±1.00)p/ms及(10.07±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AQBH组与iSer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9;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9,P>0.05).术后3 d,AQBH 组、iSert 组及 LUCIA 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分别为(14.24±0.97)p/ms、(14.42±1.00)p/ms及(9.34±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AQBH及iSe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3.63;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术后1 周,AQBH 组、iSert 组及 LUCIA 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分别为(9.20±0.97)p/ms、(10.14±1.00)p/ms及(7.29±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0.68;P>0.05).术后1 个月,AQBH组、iSert组及LUCIA组患者术眼前房闪辉检测结果 分别为(9.19±0.97)p/ms、(13.17±1.00)p/ms及(7.70±0.98)p/ms.经t检验,LUCIA组与iSert组、AQBH组与iSe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2.86;P<0.05),其余
- 王忠叶马山张敏姜雅琴
- 关键词:白内障
-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伴先天性白内障诊疗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11岁,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就诊。患者既往体格健康,单胎足月顺产,无相关疾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双眼眼球水平震颤,右眼裸眼视力0.04,
- 吴鹏姜雅琴孙先勇黄旭东刘翠花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诊疗视物不清相关疾病近亲结婚眼科检查
- 内界膜剥除及其联合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 对比观察内界膜剥除及其联合内界膜移植手术治疗裂孔形成因子(HFF)值小于0.6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HFF值均小于0.6.其中,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20只眼(内界膜剥除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移植手术20只眼(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直径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 P1波1环和2环振幅的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后3个月,内界膜剥除组裂孔闭合14只眼,裂孔闭合率为70%.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20只眼,裂孔闭合率为1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9,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BCVA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4.430,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后BCVA提高率分别为80%、85%,BCVA显著提高率分别为35%、70%.两组手术后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3,P>0.05);两组手术后BCVA显著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前后IS/OS缺损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8、6.635,P<0.05).两组手术后IS/OS缺损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移植组手术前后mfERG P1波1环(t=2.833、4.235)及2环振幅(t=2.459、4.2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mfERG P1波1环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5).两组手术后mfERG P1波2环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5).结论 内界膜剥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
- 吴鹏黄旭东孙先勇张杰
-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疗效比较研究
-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俯卧位与自由体位患者裂孔闭合率的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C3F8填充术后采取持续俯卧位与自由体位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患者术后舒适度,探讨患者术后体位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38例153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取持续俯卧位,74例83只眼;B组:患者采取自由体位64例,70只眼。随诊观察1年,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压、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A组64例(71只眼)出现高眼压,3例(3只眼)低眼压;B组59例(63只眼)出现高眼压,2例(2只眼)低眼压。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B组中2例术后低眼压的患者黄斑裂孔未闭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也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术后眼压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采取自由体位与持续俯卧位具有相似的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相似。但自由体位患者有较高的术后舒适度。
- 徐鑫彦孙先勇高荣玉任建涛黄旭东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俯卧位自由体位闭合率
-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术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裂孔形成因子(Hole Form Factor,HFF)值<0.6的4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20只眼,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移植20只眼,术后随诊3个月以上,记录术前、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OCT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月A组裂孔闭合率为70%,B组裂孔闭合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9,P<0.05);术后3月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tA=4.017,tB=4.430,P<0.05),两组之间视力改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但视力显著改善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5);术后3月两组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19.139,tB=13.891,P<0.05),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5,P<0.05)。结论内界膜移植可提高HFF值<0.6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术后闭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吴鹏黄旭东孙先勇张杰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