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06002) 作品数:4 被引量:94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强 辛秀兰 杨富民 陈亮 张雪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红树莓果醋酿造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32 2016年 采用液态深层快速发酵法发酵红树莓果醋,分析红树莓酿造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3种自由基清除率随着醋酸发酵明显升高,醋酸发酵10 d后,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分别保留了68%、85%、38%,DPPH自由基、O2-·、·OH清除率分别为98.63%、83.82%、78.36%。相关性分析显示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主成分1成很高的负相关;·OH清除率、O2-·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主成分1成很高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酿造过程分为3个集群,代表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不同的变化趋势。 张强 辛秀兰 杨富民 陈亮 张雪 池蓬关键词:抗氧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红树莓果醋的相对气味活度值 被引量:54 2015年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树莓果醋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感觉阈值确定不同酿造阶段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各香气成分对红树莓果醋总体风味的贡献,进而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研究表明:红树莓原汁含有β-紫罗兰酮、大马士酮、右旋萜二烯、萘4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酒精发酵后含有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醋酸发酵后含有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陈酿后含有β-紫罗兰酮、乙酸乙酯、α-紫罗兰酮3种关键风味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反映出微生物发酵以及陈酿过程对红树莓果醋整体风味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主成分2反映出在红树莓果醋风味形成过程中芳香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的变异程度较大。 张强 辛秀兰 杨富民 陈亮关键词:红树莓 果醋 主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果醋的醋酸发酵条件 被引量:7 2016年 以红树莓为原料,采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两步发酵法,研制红树莓果醋。在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对红树莓果醋醋酸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醋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1%、发酵时间为9 d、发酵温度为31℃、装液量为14%,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红树莓果醋的醋酸产量为4.76 g/100 m L,果香浓郁,酸味柔和。 张强 辛秀兰 杨富民 陈亮 张雪 胡江薇关键词:醋酸发酵 响应面 工艺参数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5年 糖胺多糖作为蛋白聚糖的组成成分,是由己糖与糖醛酸通过β-1,3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线性多糖,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和表面,指导如细胞增殖、信号传输和炎症介导等许多生物过程。糖胺多糖的大分子量,使得其很多功能都不能有效发挥,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Chondroitinase,Ch Sase ABC)作为一类多糖裂解酶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全面综述了Ch Sase和Ch Sase ABC的分类,Ch Sase ABC的晶体结构及目前的研究进展。从Ch Sase ABC的特点出发,分析了Ch Sase ABC的分离纯化方法、稳定性和固定化现状以及国内外工程菌构建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Ch Sase ABC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Ch Sase ABC的发展前景。 李晔 陈振娅 袁其朋关键词:CH SASE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