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I101430)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董晓娟胡朝军张蜀澜李永哲李丽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抗体
  • 3篇自身抗体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免疫
  • 2篇抗核
  • 2篇抗核抗体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心磷脂抗体
  • 1篇性疾病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特异性抗体
  • 1篇特异性抗体检...
  • 1篇特异性自身抗...

机构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4篇李丽君
  • 4篇李永哲
  • 4篇张蜀澜
  • 4篇胡朝军
  • 4篇董晓娟
  • 2篇李晞
  • 2篇张道强
  • 1篇王静
  • 1篇张奉春
  • 1篇李俊
  • 1篇李俊
  • 1篇董晓微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抗核抗体与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IF筛查ANA和LIA检测ANAs特异性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6例IIF-ANA阴性AID组中,LIA-ANAs阳性率为46.30%,高于非AID组(20.00%,P=0.00);AID组LIA-ANAs(+)、LIA-ANAs(±)的比率均高于非AID组(P<0.05)。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中,抗Ro-52、抗SSA、抗双链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Sm、抗SSB、抗核糖核蛋白(nRNP-Sm)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o-1)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80~1∶160为主,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荧光滴度为≥1∶1 28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ID的临床诊断中,除进行IIF筛查ANA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董晓微胡朝军张道强李丽君张蜀澜董晓娟李永哲
关键词: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抗核抗体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大样本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结果与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以确定其临床意义及临床实践中二者是否能够相互代替。方法采用IIF筛查2026份临床连续送检血清标本的ANA,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ne immunoassay,LIA)检测ANAs特异性抗体,将2026份标本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组、疑似AID组、非AID组,分析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 2026份标本中,IIF阳性/LIA阳性882份,占43.53%;IIF阳性/LIA阴性266份,占13.13%;IIF阴性/LIA阴性507份,占25.02%,IIF阴性/LIA阳性206份,占10.17%。IIF与LIA检测ANA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8.56%(K=0.472,P<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1,P<0.01)。IIF阴性/LIA非阴性组中,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双链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和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00%~34.94%;IIF阴性/LIA非阴性的312例患者中,AID患者116例,占37.18%,高于非AID患者(22.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7,P<0.01)。IIF阳性/LIA非阳性的325例患者中,AID患者156例,占48.00%,高于非AID患者(22.15%),而且AID患者在IIF-ANA滴度1:80、1:160~1:320和≥1:640各组中的比例均高于非AID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χ2=7.89、χ2=19.42,P<0.01)。结论 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胡朝军李俊张道强张蜀澜李丽君董晓娟张奉春李永哲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免疫印迹法敏感性特异性
抗磷脂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APA),探讨其在PBC中的阳性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209例PBC患者、4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6例肝病对照(LDC)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IgG和抗β2糖蛋白1(β2GP1)-IgG抗体。结果 PBC患者抗ACL-IgG、抗β2GP1-IgG、抗ACL或抗β2GP1-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5%、19.1%、26.8%;与AIH、LDC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分别为0.662、0.776、0.959;χ22分别为0.327、1.34、0.073,P均>0.05);PBC患者中抗ACL-IgG、抗β2GP1-IgG抗体在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膜糖蛋白210(GP210)抗体、抗酸性磷酸化核蛋白100(SP100)抗体的阳性组与阴性组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12分别为0.692、0.625、1.082;χ22分别为0.033、0.062、1.692;χ32分别为0.059、0.358、0.118,P均>0.05);抗β2GP1-IgG抗体阳性PBC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腺苷脱氨酶(ADA)、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抗β2GP1-IgG抗体阴性PBC患者(U值分别为1407、1482、1433、1258.5、1353、716、432.5,P均<0.05或0.01),而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胆碱脂酶(CHE)和前白蛋白(PA)低于抗β2GP1-IgG抗体阴性PBC患者(U值分别为1531.5、1565.5、1318.5、1357,P均<0.05或0.01)。抗ACL-IgG抗体阳性PBC患者与阴性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A是PBC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的自身抗体,在PBC患者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以抗β2GP1-IgG抗体为主。抗β2GP1-IgG抗体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有关,而抗ACL-IgG抗体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和免疫活动指标改变无关。
李俊胡朝军胡朝军李晞张蜀澜李丽君董晓娟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自身抗体
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抗增殖型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PCNA抗体,并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将部分IIF-抗PCNA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55例,包括SLE24例,占4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8例,占15%,系统性硬化症(SSc)8例,占15%。SLE组与各疾病组在IIF-抗PCNA抗体滴度分别为1:80~1:160、1:320~1:640和≥1:1280,其构成比,SLE组与UCT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05);SLE组与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2;P<0.05);SLE组与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4,P<0.01)。SLE患者荧光滴度以高滴度为主。伴随抗PCNA抗体出现的特异性抗体,SLE组阳性抗体包括抗双链DNA(dsDN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史密斯抗原(Sm)、抗核糖核蛋白(nRNP)/Sm、抗组蛋白(Histone,Hi)、抗核小体(Nukleosome,Nuk)、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UCTD组为抗Hi、抗nRNP/Sm、抗SSA、抗rRNP抗体阳性。抗PCNA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SLE患者中皮肤、肾脏、关节、神经、水肿、低补体血症病变高发。结论抗PCNA抗体是临床少见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SLE患者,但并不是SLE的特异性抗体,还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及非AID患者中。当其荧光滴度较高或与其他特异性抗体组合出现时,临床应警惕有明确或处在进展中的SLE;在其他AID及非AID患者中抗PCNA抗体往往单独出现,并且荧光滴度较低。
王静胡朝军李晞张蜀澜李丽君董晓娟李永哲
关键词: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