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E06B06)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勇袁学韬王磊华志强李弢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重庆大学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冷却方式对电积锌用铸态Pb-Ag阳极耐蚀性的影响
- 2012年
- 采用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冷却速率制备的铸态Pb-Ag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冷方式会显著提高环形胞状物边界的含量,从而降低合金在电积锌液中的耐蚀性。
- 袁学韬雷扬吕旭东周裕高华志强王磊李弢
- 关键词:电积锌冷却方式耐蚀性
- 超高纯银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采用电解精炼法制备6N超高纯银,考察了银浓度、电流密度、电流分布、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银粉颗粒大小及纯度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选择了201、D301弱碱性阴离子树脂进行电解液净化除杂。采用SEM对银粉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GDMS对银粉杂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电解液中的银含量在500-540 g/L,电流密度600-1000 A/m^2,温度为30-40℃,同极极间距为10 cm,多孔钛网作阴极,可以得到总杂质含量小于1×10^-6的6N超高纯银。
- 刘丹李轶轁贺昕熊晓东
-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电解精炼离子交换辉光放电质谱法
-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工艺
- 2013年
- 采用脉冲电流技术制备钛基二氧化铅电极,研究了脉冲电流密度,脉冲时间,脉冲间隔等因素对钛基二氧化铅形貌以及电化学特性的影响。与直流电镀二氧化铅比较,利用脉冲电镀制备的二氧化铅镀层更加致密,电化学性能更加稳定。
- 尹卫华杨丽娜周裕高韦志伟
- 关键词:二氧化铅脉冲电镀电化学测试
- 脱砷铅阳极泥控电位氯化浸出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控电位氯化浸出脱砷铅阳极泥,重点考察了氯化钠用量、初始酸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脱铋率和脱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倍、盐酸浓度1.2mol/L、液固比3∶1、50℃浸出2h的条件下,铋和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 刘万里王雅斌谢兆凤覃小龙谭霖冯元发
- 关键词:脱砷铅阳极泥氯化浸出
- 电刷材料Ag-Pd-Cu-X合金的热变行为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在变形温度650~950℃,应变速率0.001~0.1s^-1的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Ag—Pd—Cu—X合金进行了热模拟压缩实验,分析了合金微观组织及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建立了合金的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由650℃升高到750℃以后,合金的热变形软化机制由动态回复为主转向以动态再结晶为主,流变应力呈现出明显的逐渐降低趋势。合金在变形温度750~950℃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10.369kJ/mol。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方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证明了所建立本构方程的正确性。
- 王勇胡建旗徐永红章应谈春林陈蓉
-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热变形激活能本构方程
- AgSnO_2/Cu复合铆钉触点在服役过程中的界面开裂被引量:1
- 2015年
- 裂纹是影响电触点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AgSnO2/Cu复合铆钉触点的常见裂纹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裂纹产生的部位来看,复合铆钉触点中的裂纹主要有两类,一类产生于AgSnO2触点层,其起源主要是Ag与SnO2颗粒界面;另一类产生于AgSnO2与Cu的界面,其起源一是结合界面本身,二是AgSnO2触点层裂纹扩展至界面而成。两类裂纹均缩短触点使用寿命,但AgSnO2/Cu界面裂纹危害更大。改善Ag与SnO2颗粒的高温润湿性和提高AgSnO2/Cu界面结合强度是改善复合铆钉触点性能的重要途径。
- 王勇王勇程世芳章应田茂江周晓荣
- 关键词:AGSNO2
- 铅银钙锶合金阳极在锌电积生产中的对比试验被引量:1
- 2012年
- 对新旧两种加工制造技术制备的铅银钙锶四元合金阳极,进行了应用性能分析。采用在生产槽中进行对比试验,重点对锌产量、阳极使用寿命、吨锌电耗和电锌铅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两种阳极的性能比较,了解了新旧两种技术制造的四元合金阳极在电耗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差异,为今后铅基阳极制造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 周裕高袁学韬吕旭东韦志伟华志强王磊李弢
- 关键词:电积锌
- 高砷铅阳极泥选择性脱砷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对高砷铅阳极泥进行碱性体系通人空气脱砷试验,详细考察了碱用量、空气流量、脱除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用量为1.4倍理论量、空气流量100L/h、液固比5:1、温度80℃、阳极泥粒度0.15~0.178mm、脱除时间2h的最佳条件下,脱砷率达到95%以上。
- 覃小龙谢兆凤刘万里谭霖
- 关键词:选择性脱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