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10046) 作品数:11 被引量:19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李远 廖娟 刘北忠 龚放 于超 更多>> 相关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一种简易的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加工、细胞培养及细胞响应分析发展一套易于被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实施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技术,以天然抗癌药物重楼皂苷Ⅰ促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作用分析对该技术进行验证。方法微流控芯片加工采用了基于感光干膜的软光刻工艺;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为储液池加直微通道,通过ANSYS软件对芯片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细胞培养采用间歇式细胞动态培养技术;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通过细胞形态学改变、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感光干膜软刻工艺加工微流控芯片简单易行;储液池加微通道结构的微流控芯片适合各类贴壁细胞培养;形态学和荧光染色实验提示重楼皂苷Ⅰ具有促A549细胞凋亡作用,且促凋亡效率与浓度呈正比关系;微流控芯片上LDH释放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96孔板实验结果吻合。结论该文展示的技术操作简单、低试剂消耗,能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可在无相关微流控技术经验的生物医学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李远 肖文海 廖娟 刘严 米永华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细胞培养 细胞凋亡 芯片分析技术 用于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灌注式细胞培养芯片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灌注式细胞培养芯片的温度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细胞培养箱,以提高与细胞灌注培养装置的可集成性,同时便于细胞培养过程中显微镜下动态观察。方法系统采用透光性良好的铟锡氧化物(ITO)镀膜导电玻璃作为加热元件,以Pt100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与PID微控制器构成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玻璃-PDMS细胞培养芯片采用微丝模塑软刻工艺加工而成;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ITO加热元件表面上温度场均匀性进行验证;有限元数值分析对ITO加热元件上细胞培养芯片空间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结果与结论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达±0.2℃;加热元件表面及玻璃-PDMS灌注式细胞培养芯片上培养腔内温度场空间分布均匀(1℃内),可满足实际细胞培养条件;在芯片上进行人肺癌细胞A549灌注培养实验显示,系统为细胞培养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且适合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动态表征。 李远 龚放 廖娟 王科 王建华 于超 刘北忠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 微流控芯片 铟锡氧化物 温度控制 一种在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内建立温度梯度场的新方法及细胞热生物效应研究 2015年 目的发展一种适宜在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内建立温度梯度场的新方法,并验证其在细胞热生物效应研究中的适用性。方法微通道内温度梯度场的建立和控制采用外围铟锡氧化物(ITO)加热器和埋入PDMS芯片的加热微丝;有限元数值分析和温度依赖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对微通道内建立的温度梯度场进行表征;以细胞存活率为指标,在微通道内考察人前列腺肿瘤细胞T24的热生物学效应。结果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在沿微通道长度方向成功建立温度梯度场,其分布范围受ITO加热器控制,温度梯度场梯度变化受加热微丝控制;罗丹明B实验测量结果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相吻合;T24肿瘤细胞热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微通道细胞存活率随着区域温度值上升而下降。结论该研究开发的在玻璃-PDMS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内构建温度梯度场方法简单且易于实现,未来可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上细胞热生物学效应的并行化研究。 李远 何佳珈 张莎莎 廖娟 杨德雨 刘北忠关键词:微流控 微通道 聚二甲基硅氧烷 5-氟尿嘧啶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一种用于检测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以5-FU为模板分子,吡咯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于玻碳电极上构建一种选择性检测5-FU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对分子印迹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的条件进行优化;以铁氰化钾溶液为探针溶液,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5-FU浓度的负对数在(1×10^(-8))^(1×10^(-3))mol/L范围内与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的峰电流差值呈线性关系,5-FU的检出限为0.646×10^(-8) mol/L,在血浆实际样品中测得的5-FU回收率为90%~97%,制得的传感器对5-FU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及重现性。结论该实验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较低的检测限,操作简便,成本低,选择性好,将来有望用于抗肿瘤药物5-FU血药浓度的监测。 吴显兰 李柏松 张继旺 李英杰 李远 袁永强关键词:5-氟尿嘧啶 血药浓度 吡咯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基于RGD多肽掺杂聚吡咯-铟锡氧化物的仿生微电极构建及用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 被引量:1 2017年 构建一种基于RGD多肽分子掺杂聚吡咯膜修饰的铟锡氧化物微电极(PPy/RGD-ITO),并以此作为传感电极实现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采用光刻技术蚀刻感光干膜绝缘层制备ITO微电极;以含RGD模体的多肽分子作为吡咯电聚合唯一的掺杂阴离子,通过电化学共聚合方式在ITO微电极表面沉积PPy/RGD复合膜形成PPy/RGD-ITO微电极;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表征PPy/RGD复合膜的表面拓扑形貌、湿润性和组成成分;人肺癌细胞株A549铺展、粘附及增殖实验考察了PPy/RGD复合膜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构建的PPy/RGD-ITO微电极作为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A549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及天然抗癌药物分子重楼皂苷I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简单的电化学共聚合成功将RGD分子掺杂进PPy膜内,且PPy/RGD复合膜具有优异的表面物理性能;PPy基质膜内掺杂的RGD分子保留其生物活性,相比裸ITO电极和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PPy膜,PPy/RGD复合膜能更好地促进A549细胞的铺展、粘附和增殖;由于PPy/RGD-ITO微电极表面A549细胞形态学变化可改变电极系统的阻抗谱特征,因此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解析A549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学信息,同时可定量分析重楼皂苷I细胞毒性。因此,通过简单的电化学共聚合方法将生物活性RGD分子掺杂进PPy膜内制备出的PPy/RGD膜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重要的仿生电极修饰材料用于构建电子系统和细胞生物学系统的耦合界面,未来可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药物筛选研究。 李远 肖文海 陈静 廖娟 刘北忠关键词:RGD多肽 聚吡咯 铟锡氧化物 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细胞外酸性环境对肿瘤细胞P-糖蛋白表达、活性及其介导的道诺霉素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细胞外酸性环境对肿瘤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活性及其介导的道诺霉素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在微流控芯片上将A549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p H为6.6酸性细胞培养液处理,对照组用p H为7.4中性培养液常规培养,芯片上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P-gp表达,罗丹明123外排实验评价P-gp活性,细胞存活/凋亡荧光染色法分析道诺霉素的细胞毒性。结果微流控芯片可为A549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的微环境,细胞在72 h后融合度能达到90%以上。酸性细胞培养液处理对P-gp表达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增强P-gp活性,处理时间6 h时A549细胞P-gp活性达到峰值。酸性细胞培养液处理6 h后道诺霉素细胞毒性效率显著降低,在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协同作用下道诺霉素细胞毒性得到逆转。结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可缩短分析时间,降低试剂耗量,为进一步认识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和高效肿瘤耐药逆转剂筛选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李远 向姣 张莎莎 刘北忠 龚放 彭明清关键词:P-糖蛋白 微流控芯片 细胞毒性 基于聚吡咯-铟锡氧化物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构建及细胞生物学行为信息检测 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光刻技术蚀刻感光干膜绝缘层制备铟锡氧化物(ITO)微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ITO微电极表面电沉积聚吡咯(PPy)膜制备PPy-ITO微电极。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考察PPy膜厚度对PPy-ITO微电极阻抗特征的影响,人肺癌细胞株A549粘附增殖实验考察PPy-ITO电极细胞生物相容性。以PPy-ITO微电极为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等效电路拟合技术对A549细胞粘附增殖及上皮间充质转变(EMT)过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裸ITO微电极相比,在最优参数下制备的PPy-ITO微电极(电沉积5个循环)具有更优的电化学阻抗性质和细胞生物相容性。基于PPy-ITO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能够解析A549细胞粘附增殖及EMT过程中细胞质膜电容、细胞-细胞间隙电阻、细胞-聚吡咯膜间隙电阻变化检测。 李远 袁国林 夏春勇 于超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 聚吡咯 铟锡氧化物 一种基于感光干膜-铟锡氧化物电极的简易细胞阻抗传感器实现细胞形态学和阻抗信息同时检测 被引量:4 2015年 加工一种基于感光干膜-铟锡氧化物DFP-ITO(Dry Film Photoresist-Indium Tin Oxide)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并实现细胞形态学和阻抗信息同时检测。35μm厚的感光干膜层压在ITO导电玻璃表面上作为绝缘层,通过照相制版技术在感光干膜绝缘层上蚀刻不同直径圆孔;以DFP-ITO作为工作电极,通过夹具和测量小池与Ag/Ag Cl参比电极、Pt丝对电极相连构成三电极阻抗测量系统;考察了不同直径DFP-ITO工作电极阻抗谱特征;通过细胞粘附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考察了感光干膜细胞生物相容性;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阻抗谱技术分别对接种在DFP-ITO电极上人肺癌细胞株A549粘附、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学和阻抗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直径DFP-ITO电极具有相似的阻抗特性;充分固化的感光干膜表面适宜A549细胞粘附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基于DFP-ITO电极构建的细胞阻抗传感器能够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取A549细胞形态学数据,同时通过阻抗谱技术能够解析A549细胞粘附、增殖过程中的细胞质膜电容、细胞-细胞间隙电阻、细胞-ITO电极间隙电阻变化。本文发展了基于DEP-ITO电极的细胞阻抗传感器结构简单,可实现细胞形态学和阻抗信息的双通道获取,未来可用于细胞生理病理学行为和药物细胞毒性研究。 李远 胡帆 廖娟 胡礼仪 刘北忠关键词:生物传感器 铟锡氧化物 阻抗 细胞形态学 一种简易的用于分析肿瘤细胞趋电性的微流控芯片技术 2016年 目的 开发一种简易的分析肿瘤细胞趋电性迁移的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 微流控肿瘤细胞电趋化芯片基本结构由直微通道和微通道两侧的储液池组成,通过插入储液池内的两支铂丝电极对微通道施加强度可控的直流电场; 微通道内电场分布和强度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实验测试进行表征; 以迁移总距离、迁移平均速度、x方向前进迁移指数(x FMI)和y方向前进迁移指数(y FMI)作为量化参数,分析横纹肌肉瘤RD细胞在不同强度直流电场下的趋电性迁移行为。结果 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微流控电趋化芯片结构能够在微通道内获得均匀分布且强度可控的直流电场; 细胞趋电性实验显示横纹肌肉瘤RD细胞朝电场阳极迁移; 在188~1320 V/m的直流电场范围内,RD细胞的x FMI和迁移距离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开发的肿瘤细胞趋电性迁移分析微流控芯片技术方法简单易行,有望用于各种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电趋化迁移行为及机制分析。 米永华 肖文海 廖娟 陈静 李远关键词:微流控芯片 氨茶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2016年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早产儿氨茶碱血液浓度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氨茶碱为模板分子,吡咯为功能单体,在0.2 mol/L的HAc-Na Ac缓冲液(p H 4.0)中,通过电聚合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聚合形成氨茶碱分子印迹传感膜;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分子印迹传感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 在5 mmol/L K3[Fe(CN)6]-0.1 mol/L KCl溶液中,采用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分子印迹膜的聚合扫描圈数和孵育时间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结果 在优化实验参数下,传感器SWV峰电流差值与氨茶碱的浓度负对数在1×10-7~1×10-3mol/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10-8mol/L(S/N=3),加标回收率为92.2%~101.4%; 构建的氨茶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结论 所构建的氨茶碱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有望用于临床上早产儿血液氨茶碱分子浓度的快速及准确检测。 陈静 肖文海 廖娟 何庆梅 李远 龚放关键词:分子印迹 氨茶碱 聚吡咯 电化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