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1H指数:7
- 相关作者:佘诚棋程鹏肖正东马永春季琳琳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林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四种刚竹属植物花器官形态描述(英文)
- 2018年
- 该文根据采自华东地区的一些刚竹属植物居群中的可靠花枝标本,结合现场调查和形态解剖观察,描述和增补了白哺鸡竹、瓜水竹、谷雨竹、云和哺鸡竹的花序、假小穗和花部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显示花枝外貌和花器官主要特征的照片。瓜水竹的花序呈头序,小花较短,应属于水竹组;而其余3种的花序呈穗状,小花较长,应归隶刚竹组。所有的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安徽省广德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竹类标本室中。
- 赖广辉
- 关键词:竹亚科刚竹属花部形态白哺鸡竹
- 刚竹属2个变型的新命名及花叶唐竹的新异名被引量:1
- 2013年
- 新近描述发表的斑毛竹(变型)其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f.porphyrosticta G.H.Lai,X.Q.Hua et W.W.Zhou,因建立在栽培变种这一非正式分类单位之下,而黄条燥壳竹(变型)的学名Ph.hirtivagina G.H.Lai f.flavovittata G.H.Lai则置于当时未被正式描述发表的种名之下,故2者均属无效,应予废弃。根据其原发表时作为模式的同号标本,兹将斑毛竹重新命名为Ph.edulis(Carr.)H.de Lehaie f.porphyrosticha G.H.Lai,黄条燥壳竹重新命名为Ph.hirtivagina G.H.Lai f.luteovittata G.H.Lai。在比较花叶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 Makino)Makino var.luteoloalbostriata S.H.Chen ex Z.Z.Wang与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 Makino)Makino f.albostriata Muroi ex S.Suzuki原始描述的基础上,认为2者的形态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 赖广辉
- 关键词:竹亚科刚竹属新异名
- 杨-麦复合模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12年
-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CK模式)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模式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CK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其中3 m×10 m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品质要优于CK模式.影响小麦产量性状及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土壤含水量,而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子有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幅与杨树密度及其配置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杨树株、行距为3 m×10 m的宽行配置方式进行杨-麦复合种植.
- 马永春程鹏佘诚棋季琳琳赵康
- 关键词:杨树小麦
-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被引量:24
- 2011年
-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 肖正东程鹏马永春王道金佘诚棋蔡新玲季琳琳
- 关键词:光合特性化学成分
- 不同林分内茶树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和小气候因子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对湿度(RH)〕和茶树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茶树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时期3种林分内PAR、Ta和RH差异较大;同一时期纯茶林分内的PAR和Ta基本都高于2种复合林分,但纯茶林分内的RH总体上均低于2种复合林分;与纯茶林分相比,板栗和银杏与茶树复合种植有助于调节林分内的PAR、Ta和RH。2种复合林分内茶树的生长均受到板栗或银杏阴蔽的影响,纯茶林分中茶树的Pn最高,与板栗-银杏-茶复合林分内茶树的Pn有显著差异;而纯茶林分中茶树的Gs总体上高于复合林分、Ci与复合林分间差异不显著,且3种林分中茶树的Tr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生理生态因子(Gs、Ci、Tr、PAR、Ta和RH)中,Tr对3种林分内茶树的Pn影响最大,其次是Ta,其他因子在各种林分内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复合种植可调节林分内的水热状况,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值得在现有茶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程鹏马永春肖正东佘诚棋蔡新玲王其林
- 关键词: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
-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Ⅳ)——Phyllostachyshispida的恢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被引量:4
- 2013年
- 在模式标本考证、居群调查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确认毛壳竹(Phyllostachys hispida S.C.Li,S.H.Wu et S.Y.Chen)与乌竹(P.varioauriculata S.C.Li et S.H.Wu)在新秆性状、秆箨颜色、箨舌高度及颜色、叶鞘毛被上有较大的区别,应作为独立的竹种看待。小叶光壳竹(P.varioauriculata var.glabrata G.H.Lai)也因新秆下部一段呈扁圆形、秆箨基部具长柔毛,叶片很小等特征而明显不同于乌竹,应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但由于存在晚出同名问题而给出新名称P.microphylla G.H.Lai。同时还描述了毛壳竹的一新变种,即光壳竹(P.hispida var.glabrivagina G.H.Lai)。日本所产的姬淡竹与毛壳竹属于同一种系,因其学名P.humilis Muroi为一裸名,应予废弃。
- 赖广辉
- 关键词:竹亚科刚竹属
- 山地板栗丰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为了提高山地板栗的产量,采用整枝修剪、松土和培土、施肥、覆草、病虫害防治等5项栽培技术措施并进行不同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5项技术措施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以整枝修剪措施效果最好;不同的措施组合有不同的效果,技术措施运用越多增产效果越明显。对山地板栗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措施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 肖斌
- 关键词:板栗山地栽培可持续发展栽培技术丰产栽培
- 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被引量:43
- 2005年
- 在大量的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基础上,应用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多目标决策等方法,对安徽省15种针阔叶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排序、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拟选的15种树种依据其抗火性及经济性状可分为4类,即:Ⅰ类树种(抗火性很强)——木荷,是皖南、大别山南坡及皖东部分地区的首选防火树种;Ⅱ类树种(抗火性强)——油茶和珊瑚树;Ⅲ类树种(抗火性较强)——甜槠、苦槠、石栎、青冈栎、茶树、厚皮香、交让木和女贞;Ⅳ类树种(抗火性弱)——马尾松、湿地松、杉木和香樟,这类树种不宜作防火树种,而是被保护的对象。
- 徐六一罗宁刘桂华李益兵
- 关键词:防火树种
- 竹亚科刚竹属一些种下变异类型分类地位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12年
- 对《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中记载的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24个栽培型的分类地位作了重新评述,认为其变异是自然发生的,应给予一个适当的分类等级。将其处理为1种、1变种、21变型及1栽培型,并提出4个新组合和18个新异名。
- 赖广辉
- 关键词:竹亚科刚竹属
- 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I(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4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50%~60%)的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Ⅲ(纯茶园,遮光度为0)和模式Ⅱ(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8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30~40%)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模式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和日均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大而降低。模式Ⅱ和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光补偿点比模式Ⅲ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降低了11.95%和27.41%,表明茶树叶片在弱光下可以降低其光补偿点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用于其自身的正常生长。不同模式内茶芽长、百芽质量均表现为模式I>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和模式Ⅱ内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式Ⅲ,分别提高了58.14%和36.04%,模式Ⅰ与模式Ⅱ咖啡碱含量分别比模式Ⅲ高31.18%和29.83%;氨基酸、儿茶素及咖啡碱含量均为春季高于夏季。
- 赵康肖正东佘诚棋季琳琳傅松玲
- 关键词:栽培模式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