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26002097)

作品数:7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赵以军程凯张勇吴刚席宇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噬藻体
  • 2篇藻毒素
  • 2篇溶藻细菌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宿主
  • 2篇微囊藻
  • 2篇微囊藻毒素
  • 2篇浮萍
  • 1篇淡水
  • 1篇藻类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效应
  • 1篇生物治理
  • 1篇噬藻体PP
  • 1篇水华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宿主范围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赵以军
  • 3篇程凯
  • 2篇孙茜
  • 2篇席宇
  • 2篇吴刚
  • 2篇喻融
  • 2篇石正丽
  • 2篇张勇
  • 1篇杜曼丽
  • 1篇周瑞
  • 1篇王春艳
  • 1篇夏燕华
  • 1篇张玮
  • 1篇赵淑平
  • 1篇刘永定
  • 1篇廖明军
  • 1篇严锐
  • 1篇邱彤
  • 1篇郭亚新
  • 1篇周琴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溶藻细菌杀藻物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04年
溶藻细菌作为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一种可能微生物 ,已引起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多数溶藻细菌分泌的生物活性杀藻物质对宿主藻类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首先讨论了细菌活性杀藻物质的生态作用 ,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细菌杀藻物质的种类及其提取和分离方法 ,最后对细菌杀藻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张勇席宇吴刚
关键词:溶藻细菌
几株溶藻微生物与微囊藻毒素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研究了8株从野外分离得到的具有较高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溶藻微生物对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MC-RR的抗性,并比较了这几种溶藻微生物对MC-RR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溶藻微生物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及降解能力与其生物量和MC-RR起始浓度有关。并且溶藻放线菌对微囊藻毒素的抗性和降解能力均高于溶藻细菌,其中溶藻放线菌Y11在MC-RR起始浓度为1.0μg·mL-1和5.0μg·mL-1时,96h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4.95%和40.04%,能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同时有效地去除自然水体中的MC-RR,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孙茜姜红周瑞喻融赵以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抗性降解
淡水噬藻体及其他溶藻因子的分布与感染力被引量:23
2003年
研究了不同时空条件下噬藻体的分布与效力的变化.2001年8~11月共采集了18个水样,对14种藻进行直接感染,从其中的5个水样中分离到了噬藻体(蓝藻病毒),它们主要来源于降温以前富营养化池塘的水样,同时分离得到了4株溶藻细菌.在接受直接感染的14种藻中,聚球藻、组囊藻、微囊藻、织线藻、鱼腥藻7120、衣藻及小球藻为敏感种类,而螺旋藻、念珠藻、鞘丝藻、颤藻、鱼腥藻595、鱼腥藻1444、栅藻则为不敏感种类,敏感种类中织线藻受到噬藻体的感染,聚球藻、微囊藻和织线藻受到溶藻细菌的溶解.从富营养化的池塘采集的水样溶藻能力最强,其次为清水(自来水源)池塘,而大中型湖泊与河流水样的溶藻效果最差.随着温度的降低,水样的感染能力下降.
郭亚新程凯赵以军王娟王春艳石正丽刘永定
关键词:噬藻体生态分布
浮水草本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影响的试验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了在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初始微囊藻毒素浓度下,浮萍的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MCRR的浓度不超过960μg·L-1时,浮萍对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光合生理特性不受微囊藻毒素的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增大生长速度来减小微囊藻毒素对自身的伤害.此外,尽管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浮萍能够降解微囊藻毒素,但浮萍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说明浮萍可能在蓝藻水华的生物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张玮赵以军孙茜肖慈琼李祝
关键词:浮萍微囊藻毒素
一株淡水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从武汉市东湖附近一个发生水华现象的池塘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M14,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鱼腥藻(AnabaenaPCC7120)、鱼腥藻(Anabaenasp.595)、鲍氏织线藻(PlectonemaboryanumIU594)、坑形席藻(PhormidiumfoveolarumIU427)、伪枝藻(ScytonemahofmanniIU1581)、念珠藻(Nostocsp.96)等丝状蓝藻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经过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初步鉴定为一株欧文氏菌(Erwinia.sp.).细菌培养物的滤液对宿主蓝藻仍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这表明菌株M14是通过分泌细胞外物质的方式进行溶藻.
席宇吴刚张勇周琴裴达张华严锐杜曼丽赵淑平赵以军
关键词:溶藻细菌宿主范围水华水生生态系统生物治理环境微生物学
紫外光和日光对噬藻体PP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分别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及不同季节中日光照射对噬藻体P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UV-A和UV-B)对噬藻体PP有较强的致失活作用,并且其致失活作用强弱与波长有关。日光的作用下,夏季时噬藻体PP的日失活率为88.60%,冬季时为58.86%。同时发现不同季节中,尽管在某些时段的日光强度相似,但噬藻体PP失活率的差别却较大,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光质不同引起的。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淡水环境中噬藻体种群大小的季节性波动。
邱彤徐丽程凯夏燕华赵以军石正丽
关键词:紫外光浮游藻类
模拟生态系统中噬藻体裂解蓝藻宿主的生态学效应被引量:6
2006年
实验采用模拟生态系统,研究了噬藻体裂解蓝藻宿主后营养物质循环变化的过程,以及细菌和漂浮植物对这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藻体裂解宿主所释放的营养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迅速进入新的循环并形成新的水华,而加入浮萍则可以有效吸收水体营养,防止新的水华发生。因此推测单纯地利用包括噬藻体在内的微生物裂解藻类的方法,并非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能够结合漂浮植物等其它治理手段,则有可能同时实现水华的控制和水质的改善。
廖明军程凯赵以军杜秀丽刘秀菊喻融
关键词:噬藻体浮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