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70040)
- 作品数:35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谢忠强陆华东忻平李瑊杨卫民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运城学院聊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城市化与社会生活--“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 2011年
- 近期在上海大学召开的"历史记忆与近代城市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以城市化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就近代城市发展、阶层群体、娱乐生活、城市舆论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此次会议显示了目前学界在拓展领域、开阔视角、发掘史料等方面有着新的进展。
- 吴静忻平
- 关键词:城市化社会生活近代社会
- 民国时期沪上慈善组织的经费考察——以中国救济妇孺会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慈善事业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属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慈善经费是决定慈善组织规模、影响、长久的关键因素。慈善组织的经费问题,是研究慈善事业时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中国救济妇孺会作为民国时期沪上重要的慈善组织,有着比较成熟、系统的经费筹措机制,这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和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然而,由于救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费支出日益增多,其救济事业也随之陷入困境。中国救济妇孺会的经费情况,在整个民国时期沪上慈善事业中具有典型意义。
- 谢忠强
- 关键词:慈善组织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就业与家庭地位论略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女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就业群体不断壮大、就业范围日益广泛、就业层次也不断提升。女性就业不仅为女性的社会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革带来了经济上的话语支撑。
- 谢忠强刘转玲
- 关键词:上海女性就业家庭地位角色认同
- 民间组织兴起的社会学意蕴阐释
- 2011年
- 民间组织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为解决社会发展的新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组织创新。民间组织有着多重功能和特性,其崛起和发展的社会学意蕴就在于,民间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捍卫社会价值,涵育社会资本。民间组织在中国社会方兴未艾,把握其根本属性、兴起的意义,不仅可以促使人们认识其在社会结构重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亦可以增进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理解。
- 李瑊
- 关键词:民间组织社会学意蕴
- 清末山西留日学生参加收回矿权斗争述论
- 2012年
-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为了救亡图存,清政府开始大力提倡国人赴日留学。清末新政开始之后,山西籍留日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且逐渐形成了极其浓厚的民族意识。1905年山西人民收回矿权运动爆发,消息传到日本,山西留日学生积极行动,从致电政府、向民众写公开信、创办报刊撰文抨击出卖矿权的无耻行径,直至李培仁以死抗争及之后的纪念活动,其影响逐渐扩大,最终于1908年取得胜利。清末山西留日学生参加收回矿权的斗争不但维护了国家主权而且还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谢忠强
- 关键词:社会效果
- 1927-1937年上海童工的收入与消费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城市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剧烈变革时期,亟需大量廉价工商业劳动力,一些家庭经济窘迫的儿童沦为童工,从事体力劳动以换取微薄的工资来赡养家庭。童工消费从属于其家庭消费,主要集中在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食品等领域,教育和娱乐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所占份额较少,但反映出童工日常消费中的现代取向。上海大量童工的存在以及他们的收入与消费都和这一时期上海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 刘媛
- 关键词:社会转型
- 经济危机时期的婚姻变动特征——以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的结婚率、离婚率的分析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因而婚姻关系的变动能折射出社会变迁的节奏。作为社会急剧变化形式的经济危机,除对社会整体造成沉重打击外,对个人及家庭的婚姻关系也有不容忽视的冲击。在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各国的婚姻关系就出现了与寻常不同的变动特征,结婚率与离婚率均呈下降的趋势,这在同时期的上海地区也有明显的体现。这也充分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在婚姻变动中的重要影响。
- 陆华东
- 关键词:经济危机离婚率
- 民国禁止迎神赛会论析——以上海为个案被引量:6
- 2010年
-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迎神赛会具有全民性、反规范性、迷信性、奢靡性,对政府的威权统治构成潜在威胁,禁止迎神赛会、规范民间俗信行为遂成为政治统治的内在诉求。民国时期,上海地方政府禁止迎神赛会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7),从严禁到弛禁;第二阶段(1927-1934)"毁庙"与"崇神";第三阶段(1934-1937)禁者自禁,迎者自迎。地方政府在党国权威的长效利益和地方秩序的眼前急务权衡中选择了后者,禁止迎神赛会的努力并没有取得积极效应。
- 艾萍
- 关键词:迎神赛会破除迷信地方秩序
- “制造国民”: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被引量:5
- 2012年
- 从学理上说,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忻平陆华东
- 关键词:国家主义公民教育中国青年党
- 现代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精神重建启示——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宗教变迁为例
- 2012年
- 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背景下社会精神重建的考察,可以看出:现代经济危机及其之前的经济繁荣,都对社会精神和大众心灵稳定产生了冲击;宗教作为西方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资源,在美国经济危机和反危机的重要时刻,扮演了主动整合精神资源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危机也可以说是社会精神重建的一个契机。
- 杨卫民
- 关键词:经济危机美国宗教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