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2266)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敏生何晓青林育辉陈晞明黄淑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贴壁
  • 1篇贴壁法
  • 1篇迁移
  • 1篇无血清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间质干细胞
  • 1篇骨髓
  • 1篇骨髓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陈晞明
  • 2篇林育辉
  • 2篇何晓青
  • 2篇陈敏生
  • 1篇许耘红
  • 1篇陈友权
  • 1篇戴文军
  • 1篇黄淑玲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迁移、归巢与分化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植外源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对受损心肌进行修复与再生,而有关内源干细胞迁移、归巢及分化的研究比较少。目的:观察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迁移、归巢以及分化情况。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梗死组(n=4)小鼠建立骨髓重建模型,于骨髓重建4周后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处死;对照组(n=3)小鼠进行单纯骨髓重建,于骨髓重建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Ⅰ的表达,观察心肌梗死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重建小鼠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均可见到发绿色荧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切片均可见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GFP、TroponinⅠ和PI三阳性,心肌梗死组三阳性的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表明心肌梗死后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迁移、归巢到受损的心肌组织并获得心肌分化表型。
何晓青林育辉黄淑玲戴文军许耘红陈友权陈晞明陈敏生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迁移归巢
无血清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泌VEGF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增殖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规律。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3代(P3)BMSCs的细胞表型;比较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凋亡率;将BMSCs分为无血清培养12、24、36、48及72h组,用ELISA方法检测VEGF的分泌。结果原代BMSCs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CD90阳性,符合BMSCs特征;无血清培养12、24、36、48、72h后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凋亡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BMSCs分泌VEGF逐渐增多(P<0.05),无血清培养72h组分泌VEGF水平最高。结论大鼠BMSCs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72h内细胞凋亡无明显增多,且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VEGF逐渐增多。
林育辉何晓青陈敏生陈晞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