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64021)

作品数:18 被引量:176H指数:8
相关作者:姚耀春梁风吴鉴张克宇华政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电气工程
  • 7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0篇电池
  • 7篇离子
  • 7篇离子电池
  • 6篇正极
  • 6篇正极材料
  • 5篇锂离子
  • 5篇锂离子电池
  • 5篇磷酸铁
  • 4篇电化学
  • 4篇磷酸铁锂
  • 3篇负极
  • 3篇负极材料
  • 3篇LIFEPO...
  • 2篇电池级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电解质
  • 2篇液相
  • 2篇液相法
  • 2篇原子
  • 2篇碳包覆

机构

  • 17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云南省有色金...
  • 2篇真空冶金国家...
  • 1篇红河学院
  • 1篇昆明有色冶金...

作者

  • 12篇姚耀春
  • 5篇吴鉴
  • 5篇梁风
  • 4篇张克宇
  • 2篇张英杰
  • 2篇戴永年
  • 2篇董鹏
  • 2篇龙萍
  • 2篇华政
  • 2篇赵泉峰
  • 2篇李永梅
  • 1篇谢克强
  • 1篇赵宏伟
  • 1篇孙红燕
  • 1篇杜远超
  • 1篇高腾飞
  • 1篇杨超
  • 1篇刘山
  • 1篇胡学军
  • 1篇马毅

传媒

  • 6篇化工进展
  • 2篇电源技术
  • 2篇Scienc...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冶金分析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晶法提纯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针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过程中副产的硫酸亚铁,采用结晶法对硫酸亚铁进行了提纯。实验分析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残留及传质方式,同时考察了结晶次数、搅拌速率对硫酸亚铁结晶提纯的影响,并依据固液边界层扩散传质理论,建立了结晶提纯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结晶法能有效去除杂质(Mn、Mg、Zn、Ni);所建立的结晶提纯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杂质浓度,尤其是低含量的杂质浓度;搅拌通过影响晶体与溶液间的固液边界层,进而影响杂质的残留,从而验证了结晶过程中杂质的传质方式。
张克宇吴鉴高腾飞赵泉峰戴永年姚耀春
关键词:结晶法提纯数学模型传质
Thermal stability of LiFePO_4/C-LiMn_2O_4 blended cathode materials被引量:5
2017年
Safety is important to lithium ion battery material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iFePOa/C-LiMn204 blended cathode materials i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G, XRD, and SEM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FePO4/C-LiMn2O4 possesses a worse thermal stability than pure spinel LiMn2O4 and pure olivine LiFePO4/C. When LiFePO4/C-LiMn2O4 blended cathode materials are sintered at 500℃ under Ar atmosphere, the sintered cathode materials emit O2, and appear impurity phases (Li3PO4, Fe2O3, Mn3O4). It is deduced that some chemical reactions take place between different materials, which leads to a wors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LiFePO4/C-LiMn2O4 blended cathode materials, therefore, need to be managed and controlled strictly for the sake of ther- mal stability and safety.
DU YuanChaoHUANG XiaoPengZHANG KeYuLIANG FengLI QiuXiaYAO YaoChunDAI YongNian
LiFePO_4正极材料的碳包覆改性研究简述被引量:2
2014年
在改进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的一些方法中,碳包覆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改进手段,受到了很大关注。碳的良好导电性和多孔结构对提高LiFePO4/C材料的电子及离子电导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碳包覆中采用不同的碳源和不同的碳包覆方法,对LiFeP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也各不相同。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多种碳源和碳包覆方法、碳包覆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碳包覆的原理,介绍了多种碳源和碳包覆手段对LiFePO4/C正极材料颗粒形貌以及电池容量的影响。
杨超李永梅刘山姚耀春
关键词:LIFEPO4正极材料碳包覆
磷铁渣制备电池级纳米磷酸铁被引量:14
2019年
以磷铁废渣为原料提供磷源和铁源,用硝酸和硫酸混合溶液浸出磷铁渣中的铁和磷元素,并通过沉淀法制备电池级纳米磷酸铁。探究了硝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磷铁渣溶解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过程中铁磷比、温度和pH对制备的磷酸铁性能影响。利用X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分析手段对磷酸铁的形貌、晶体结构与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磷铁渣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硝酸浓度1.5mol/L,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90℃,此条件下磷铁的溶解率为95.11%;磷酸铁制备过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铁磷比1∶1,反应温度60℃,反应pH=1.0,所制备的FePO4结晶度高,颗粒形貌规整,分散均匀,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nm,铁磷摩尔比为0.97,杂质元素含量符合电池级磷酸铁的要求。
马毅沈文喆袁梅梅王韵珂姚耀春
关键词:磷酸铁纳米
电池级碳酸锂制备过程中磷酸锂除钙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工业级Li_2CO_3为原料,氢化分解法提纯制备电池级Li_2CO_3,初步探索了Li3PO4除Ca的可行性,研究了Li_3PO_4加入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Ca效果及产品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0 g量级Li_2CO_3原料反应得到的300 m L LiHCO_3溶液,加入1g Li_3PO_4,在50℃下反应2 h,Ca脱除率最高,所得Li_2CO_3产品中Ca含量接近电池级Li_2CO_3行业标准。
吴鉴赵泉峰龙萍姚耀春
关键词:除钙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被引量:27
2017年
化石能源短缺和二氧化碳排放是21世纪的巨大挑战,这使得寻找一种替代化石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的方式日益重要。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行驶里程和安全性能的限制因素,在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体系最有前景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以及锂离子电池之外全新的电池体系的现状,并指出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近期内,增强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效率,减少硅负极材料的体积效应,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期内,镁离子电池还存在不确定的副反应,而双锂离子电池在低倍率下已经有超越高镍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非常值得关注;长期内,金属-空气电池还属于起步阶段,而锂硫电池减少多晶硫造成的穿梭效应后会有好的应用前景。
华政梁风姚耀春
关键词:电化学电解质电动汽车电池
液相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被引量:9
2017年
液相合成法具有传热、传质快,材料粒径、形貌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制备领域。本文综述了共沉淀法、溶剂热法、sol-gel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过程、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纳米化、高比表面积、碳包覆,可以解决电子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率慢所导致的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是液相法合成的基本要求。共沉淀法有利于合成密堆积的球形形貌,获得高振实密度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溶剂热法有利于合成大(010)面的材料,缩短锂离子扩散的距离,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Solgel法可以达到分子级别的混合,有利于制备成分均匀、原位碳包覆的材料。使用高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的材料,可以提高Li Fe PO4的倍率性能。相对固相法,寻找合成时间短、流程短、成本低的产业化方法,推动液相法在原理、工艺上的发展和进步是研究的方向。
杜远超华政梁风李永梅戴永年姚耀春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6年
解决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相容性的关键是形成稳定且Li+可导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因此,对优质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成为锂离子电池研发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的作用原理,具体介绍了各类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从成膜反应机理和理论计算方面详述了近几年来负极成膜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快速地挑选出更适宜、更高效的成膜添加剂,并指出了成膜添加剂未来的发展趋势为:1研究各添加剂与电解液的反应机理,着重开发对锂离子电池副反应小的负极成膜添加剂;2通过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以弥补一种添加剂的不足;3提高无机成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
周丹梁风姚耀春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成膜添加剂
SnO2-C复合负极材料的维度设计用于锂、钠离子电池
2020年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nO2-C复合材料因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视为下一代锂、钠离子电池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之一。基于SnO2-C复合材料的尺寸变化和尺寸复合方式,本文对SnO2-C复合材料进行了分类,并且详细综述了SnO2-C复合材料的最新代表性进展,重点涉及尺寸设计公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和提高性能的潜力。最后,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鉴于协同效应的优良体现,以后该研究将偏于多重复合方向,同时会探索出简单、环保、廉价的合成工艺,不断向商品化的方向靠近。其概念和策略对实际锂离子、钠离子电池金属氧化物-C复合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可扩展构造提供了一些依据。
魏润宏徐汝辉胡学军张克宇张业男梁风姚耀春
关键词:钠离子电池活性碳电化学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业级碳酸锂中铅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工业级碳酸锂中Pb的含量,分别进行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基体匹配法的实验研究。在选定的仪器测定条件下,采用标准加入法和基体匹配法所测得的工业级碳酸锂中的Pb含量与标准曲线法所测得的结果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在1.4%~1.9%之间,回收率在112.5%~114.2%之间。可直接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工业级Li2CO3中Pb的测定。
吴鉴张克宇龙萍姚耀春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