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1B034)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马汉广王培松曲晓慧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范式
  • 1篇叙事
  • 1篇用法
  • 1篇失语
  • 1篇主体性
  • 1篇脱节
  • 1篇网络文学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文论
  • 1篇文学概念
  • 1篇文学研究
  • 1篇文艺
  • 1篇文艺理论
  • 1篇现代语境
  • 1篇论文学
  • 1篇马克思主义文...
  • 1篇马克思主义文...
  • 1篇马克思主义文...
  • 1篇后现代

机构

  • 5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哈尔滨学院

作者

  • 4篇马汉广
  • 1篇王培松
  • 1篇曲晓慧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实践被引量:1
2013年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中国当下表现为矛盾的两方面:一是理论研究的兴盛,论著和各种活动频繁;二是理论研究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失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中国理论界盲目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体系化、理论化。这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现实的文艺实践脱节,也同现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脱节。
马汉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失语脱节
后现代语境中作者作品读者关系的重构被引量:3
2014年
从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各种文论流派的阐释一直围绕着作者作品读者。这种研究总是预设了一个先行的单一的人的主体。在后现代语境中,作品成了由语言结构支撑的文本,而文本的语言结构将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只有在肯定作品文本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谈作者和读者的位置,才能探讨作者的建构、读者的"解"构(理解)以及三者之间的三维互动关系。作者在创作时,除了是作为作者之外,还是其作品的读者———隐含读者,而读者在阅读作品参与意义建构时成为隐含作者。
王培松
关键词:后现代
论文学研究范式转变:从“文学”到“文学性”被引量:2
2013年
从斯达尔夫人和马修·阿诺德等人开始的现代文学观念,沿袭了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式,即在主体性理论的基础上把文学作为主体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来认识文学,因而他们通过文学研究揭示的不是文学自身的真相,而是主体的真相: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建构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了"文学性"的概念,将文学的对象界定为作品的文学性,从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范式,使得对文学的探讨摆脱了宏大叙事的影响和制约,转向了具体的实证研究;摆脱了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牵缠,而回归到文学本身来探讨作品所以成为文学的特质;摆脱了因果决定论的束缚,而能在历史的具体的语境中把握文学的实质。
马汉广
关键词:文学范式主体性宏大叙事
“文学”的多种用法与观念转向
2013年
文学概念有着多重意蕴,历来被人们在不同层面和意义上使用,诸如大写的文学、小写的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等等。过去我们研究的文学一般都是指前者,即大写的、由少数精英创作的、被印制成书刊文字的文学。这种研究表面上研究的是文学,但实际上是通过研究来认识主体自身,揭示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被建构起来的。自从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概念以来,文学研究范式实现了从宏大理论叙事向文学作品自身的转型,从而进入了对具体的、大众消费的、新媒体形式下的文学概念的研究。
马汉广曲晓慧
关键词:文学概念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网络文学的间性存在与文学性被引量:2
2013年
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以传统的文学观念来研究,二是在还没有完全弄清网络文学是什么时,就过早地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而这两种误区的产生都和人们在研究网络文学时过分关注那些虽然发表在网络上,但也完全可以印刷成纸本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有关。笔者认为真正能体现网络新媒体特征的网络文学不仅包括这些,更包括那些博客、微博、空间、短信和微信等形式。网络文学是一种间性存在,因而对这种文学形式的研究会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学研究方式方法,并改变我们的文学观念。
马汉广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化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