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90292)

作品数:22 被引量:186H指数:6
相关作者:郑需要魏娅玲蔡一川苏金蓉马钦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地震
  • 5篇各向异性
  • 4篇断裂带
  • 4篇震源
  • 4篇裂带
  • 4篇龙门山
  • 4篇龙门山断裂
  • 4篇龙门山断裂带
  • 4篇反演
  • 3篇地壳
  • 3篇震相
  • 3篇震相特征
  • 2篇地壳介质
  • 2篇地震各向异性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预测
  • 2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震源深度
  • 2篇震中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上海市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篇郑需要
  • 6篇蔡一川
  • 6篇魏娅玲
  • 5篇苏金蓉
  • 4篇洪启宇
  • 4篇马钦忠
  • 2篇李艳娥
  • 2篇田鑫
  • 2篇李佳欣
  • 1篇刘小凤
  • 1篇陈晓非
  • 1篇方国庆
  • 1篇钱家栋
  • 1篇吴晶
  • 1篇和泰名
  • 1篇吴微微
  • 1篇谭大诚
  • 1篇吴朋
  • 1篇刘宪彬
  • 1篇殷有泉

传媒

  • 8篇地震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四川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Earthq...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限频率线性理论的波恩近似佯谬被引量:1
2014年
对有限频率层析成像线性理论的波恩近似问题进行梳理,用数值方法统计分析其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波恩近似要求最大速度扰动不超过1%;然后对相关走时一阶近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也只适用于最大速度扰动在1%以内的情形.然而,结合波恩近似和相关走时一阶近似而得到的有限频率线性理论,其适用的速度扰动范围最大可达10%.这个表面上的逻辑悖论,称为"波恩近似佯谬".此佯谬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波恩近似造成的.本文摒弃波恩近似,使用泛函的Fréchet微分和隐函数定理推导得到有限频率线性理论,圆满解释了波恩近似佯谬.由于有限频率非线性理论早已摒弃了波恩近似,因此波恩近似概念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理论中完全没有必要.
江燕陈晓非
关键词:波恩近似隐函数定理
怀来、延庆及其周边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
2014年
提出了利用人工爆破P波走时反演地壳介质方位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在假定介质是弱各向异性介质的情况下,使用扰动理论得到了线性化的反演公式,其中待反演的弱各向异性参数是P波走时的线性函数.如果在反演公式中参考走时取相同震中距接收点的P波平均走时,那么所获得的弱各向异性参数与参考介质速度的选取无关.反演得到的弱各向异性参数可以看作是不同震中距和不同深度范围内介质的等效弱各向异性参数.等效弱各向异性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深度范围内水平方向相速度随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同时期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2007年中国地震局在首都圈怀来地区实施了一次大吨位人工爆破实验,以爆破点为中心,布设了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网和台阵.台站相对于爆破点具有360°的全方位覆盖,所得到的地震记录数据为研究怀来、延庆地区地壳介质P波方位各向异性提供了必要条件.我们通过走时反演获得了与水平方位相关的弱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弱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坐标变换,得到了能够直观描述岩石弱各向异性的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给出了对应的3个独立弱各向异性参数及其对称轴方位,讨论了介质各向异性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介质存在明显的方位各向异性,其最大值约为4.6%.
邵媛媛郑需要
关键词: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地震射线走时反演
汶川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的再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收集整理了四川省地震台网1990—2012年产出的地震直达波震相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四川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共筛选出13个数据量较为丰富、连续性较好的台站).结果显示:其中位于龙门山断裂中北段西侧的4个台站,震前出现长达7年左右的中长期波速比低值异常;其它9个台站的波速比震前变化基本稳定.震前波速比出现异常的4个台站的分布与汶川MS8.0地震孕震区范围大体一致,从而为研究汶川MS8.0地震前是否存在地壳介质特性的时间变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判定依据.
李艳娥王林瑛郑需要
关键词:波速比
断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不稳定性模型被引量:4
2014年
在以前的工作中,考虑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假设断层面微元破裂强度遵循Weibull概率分布,由细观力学方法推导出断层面的宏观本构关系是一个非线性函数,表现为弹性-软化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地震稳定性问题.而实际断层大多是倾斜的,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由围岩和倾斜断层构成的平面地震力学模型,采用宏观的断层载荷-变形的全过程曲线,详细讨论了倾斜断层地震的不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远场一旦施加位移,断层也同时错动,这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为了更好的模拟断层的初始能量累计过程,进一步对断层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考虑断层面破裂强度,采用Coulomb破裂准则,则断层表现为刚塑性本构关系,只有当断层面剪应力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断层才开始错动.研究表明,对于倾斜断层地震,与直立走滑型断层地震一样,系统刚度比β(围岩切线刚度与断层刚度最大值之比)是决定地震失稳的重要参数,只有当β<1时才会出现地震失稳,且伴随应力突跳和围岩应变能释放.当β≥1时,仅仅是断层无震滑动,不会发生地震.在远场应施以位移形式边界条件,以致地震失稳发生在平衡路径的位移转向点并伴有应力突跳.
李平恩殷有泉
青藏高原隆生演化变形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多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进行多学科研究,各种构造变形模式的观点和假设相继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最新资料的不断积累,已有的一些模式不断被质疑、修正,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本文对11种模式进行追踪梳理、简洁综述,对一些模式的不足和质疑问题也予以简介,并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变形模式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全面认识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变形模式研究的过程有所裨益。
马钦忠
关键词:青藏高原欧亚板块隆升机制
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出,垂直初动向上,Sg波不易识别,面波相对较发育等特征;在震中距大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比较相似,不易直接通过波形记录进行判别,需进一步计算出地震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后才能判别。正确判定地震事件类型有助于提高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工作质量,能更好地为地震科研工作者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魏娅玲蔡一川苏金蓉
关键词:构造地震人工爆破震相特征
《与地震有关的电磁现象及其机理和观测研究专辑》前言被引量:3
2013年
地震电磁学在地震预测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长期观测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现象.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开展了地震预测探索研究.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为人们认识地震前电磁异常的现象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震例.
马钦忠
关键词:地震预测电磁现象专辑地震发生强烈地震
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与应用前景被引量:3
2017年
地震发生时的动态应变场,在研究地震触发、地震破裂、地面破坏、水文和岩浆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地震的应变张量观测和现有的惯性地震仪观测的物理量不同.前者可以直接记录到地震发生时震源辐射的应变(应力)波,而后者记录到的是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地震频率的应变测量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①测量震源机制解理论预言的辐射4象限分布;②测量库仑应力变化;③换算成动态应力以评估地震烈度;④测量地震波的能量密度;⑤测量地震断层形变加速和形变局部化过程.用惯性地震仪的记录虽然在理论上也可以解算出动态应变值,然而种种原因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很大,往往不可接受.应变张量地震仪若能与现有的惯性地震仪配套起来,形成大规模台阵,则有可能推动应变地震学的诞生,在地震观测和地震学科领域引起重大革新.
和泰名李世愚
关键词:地震观测应力
龙门山断裂带小地震各向异性震源机制解研究
<正>1.引言地球介质各向异性是地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介质各向异性是揭示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特别是地震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引起地震各向异性的原因很多(Crampin,1981),然而在大地震发生前后的震源区,由...
郑需要洪启宇田鑫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被引量:14
2014年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唐山地震、日本地震、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地震预测与预报,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马钦忠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前兆震例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