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05-2-JC-79)

作品数:8 被引量:125H指数:6
相关作者:石学法鄢全树王昆山程振波卜文瑞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新生代
  • 3篇玄武岩
  • 3篇群岛
  • 2篇新生代碱性玄...
  • 2篇中沙群岛
  • 2篇重矿物
  • 2篇矿物
  • 2篇矿物化学
  • 2篇碱性玄武岩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单斜辉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定年
  • 1篇新生代玄武岩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海洋沉积与环...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9篇石学法
  • 6篇鄢全树
  • 5篇王昆山
  • 2篇卜文瑞
  • 2篇程振波
  • 1篇李小艳
  • 1篇陈代庚
  • 1篇窦衍光
  • 1篇肖龙
  • 1篇姜晓黎
  • 1篇宋晓红
  • 1篇石丰登
  • 1篇鞠小华
  • 1篇柳小明
  • 1篇刘季花
  • 1篇王国庆
  • 1篇吴永华
  • 1篇蔡德陵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4篇2008
  • 5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化学及南海的地幔潜在温度被引量:13
2008年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斑晶颗粒相对较小(0.2~0.6mm),自形-半自形,有熔蚀现象,不具橄榄石捕虏晶所特有环状裂隙、变形结构。基质中橄榄石微晶粒径0.01~0.05mm,多数已完全伊丁石化。早期结晶出来的橄榄石并未受到重力分异的影响,而被寄主岩浆携带继续向地表运移,在此上升过程中与寄主岩浆发生了有限的相互作用,少数橄榄石颗粒保留有弱成分分带现象。利用呈弱成分分带现象的橄榄石斑晶的核、幔部的Fo组分与寄主岩浆的X_(Fe)值对南海底潜在地幔温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平均值为1661℃,位于典型热点的地区夏威夷(1688℃)和冰岛(1637℃)之间,南海的潜在地幔温度与正常洋中脊地幔潜在温度之间的差值(186℃~208℃)也位于夏威夷(213℃~235℃)和冰岛地区(162℃~184℃)之间,表明南海地区下的地幔可能存在热量异常,支持了根据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信息所提出的南海地区存在地幔柱的观点。
鄢全树石学法
关键词:橄榄石碱性玄武岩地幔柱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南海海盆玄武质岩石的全岩K-Ar年龄为7.9~3.8Ma,为南海扩张停止(15.5Ma)后、晚中新世以来的板内火山作用的产物,可与其周边地区(如雷琼半岛、南海北缘及中南半岛等)同期火山作用的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从中挑选出了新鲜的玄武质岩石,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具有OIB型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点,形成岩浆的部分熔融作用程度较低,岩浆在上升期间或在高位岩浆房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堆晶作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南海地幔存在不均一性,岩浆源区性质为EM2与DMM的二端员混合模式,其中EM2为来自地幔柱物质的富集端员,DMM端员为大洋软流圈或岩石圈亏损地幔;Pb同位素特征显示本区存在Dupal异常,结合北冰洋Gakkel脊新发现的Dupal异常,表明此异常并非只限于南半球.从Sr-Nd-Pb同位素变异图解中可见,南海与雷琼半岛、南海北缘以及中南半岛地区可能具有相似的地幔源区特征,与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南海海盆晚中新世以来的玄武岩为海南地幔柱提供了地球化学制约.
鄢全树石学法王昆山卜文瑞肖龙
关键词:新生代碱性玄武岩DUPAL异常地球化学
1998年特大洪水后长江悬浮颗粒物直接向冲绳海槽的输运:来自稳定同位素和C/N比值的证据
同陆地每年通过河流向海洋输送大约0.25×10g 溶解有机碳(DOC)和0.15×10g 颗粒有机碳(POC)。陆源有机质在海洋中归宿的问题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
蔡德陵石学法宋晓红
关键词:POCC/N
文献传递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及组合被引量:41
2007年
对2004年取自长江水下三角洲南部区域的145个表层样品进行了重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重矿物可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区,即三角洲前缘南部矿物区(Ⅰ区)、三角洲前缘北部矿物区(Ⅱ区)、前三角洲主体矿物区(Ⅲ区)和前三角洲南部矿物区(Ⅳ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沉积动力、沉积环境和风化作用条件;长江水下三角洲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优势矿物组合,以低级变质来源的绢云母、白云母为特征矿物,局部富含普通辉石和氧化铁矿物;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中的重矿物组成比较稳定,基本可以代表长江物源。
王昆山王国庆蔡善武窦衍光石学法程振波姜晓黎
关键词:重矿物矿物组合长江水下三角洲
琉球群岛东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及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对琉球群岛东部海区1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组合在溶跃面以上表现为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ata glutinata组合,溶跃面以下为Globorotalia inflata-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dex.)组合,局部受黑潮影响区域黑潮标志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相对丰富,为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组合;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及组合分布特征对于碳酸盐溶跃面深度及碳酸盐补偿深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碳酸盐保存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现代碳酸盐溶跃面深度约为3100 m,碳酸盐补偿深度约为4300 m。
吴永华程振波石学法李小艳石丰登鞠小华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碳酸盐溶解西太平洋
中沙群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及其对构造环境的响应被引量:5
2007年
南海中沙近海表层沉积物的轻组分(粒径为63-125μm)中主要包括有褐色火山玻璃、无色火山玻璃以及火山渣等3种火山灰类型。在硅碱图(TAS)及Al2O3、FeO*、MgO、CaO、Na2O、K2O对SiO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判断,本区可能存在双峰式火山活动,褐色火山玻璃代表中-基性端元,而无色火山玻璃代表酸性端元。无色火山玻璃与褐色火山玻璃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结晶分异可能是源区岩浆演化的主要方式。这种双峰式火山活动暗示火山活动源区处于大陆拉张减薄环境,支持西沙海槽是一个正在活化的伸展大地构造现象这一观点,同时肯定基于地球物理学和岩石学研究资料所提出的海南地幔柱的存在。
鄢全树石学法刘季花陈代庚
关键词:火山玻璃南海北缘
中沙群岛近海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区及物质来源被引量:13
2008年
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3个矿物组合区:混合矿物区(Ⅰ),矿物组合包括金属矿物、云母类矿物(陆源)、闪石类矿物、辉石类矿物以及铁锰微结核。其中云母类矿物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陆源碎屑垂直等深线向深海搬运,影响区域限于17°N以北,其次自生矿物及火山成因矿物对本区有较大影响;自生矿物区(Ⅱ),矿物以自生铁锰微结核为主,南海原地海山的风化剥蚀物、原地可能正在活动的小型火山的喷发物质为铁锰微结核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火山碎屑矿物区(Ⅲ),矿物以闪石类、辉石类矿物为主,其次为云母类矿物(火山源),在局部地区出现铁锰微结核及金属矿物的高含量区。重矿物分区与轻矿物分区基本一致,但由于重矿物自身密度大,源区主要为原地海山或正在活动的小型火山等特点,因而,在分区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鄢全树王昆山石学法
关键词:重矿物表层沉积物中沙群岛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及成因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从南海南大陆坡底至北大陆坡底采集的玄武岩样品,基本可以代表南海新生代岩浆活动的代表性样品。本文中对这些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单斜辉石以顽透辉石为主(占3/4),还有少量普通辉石及次透辉石等,也出现少量较为罕见的富钙辉石,位于深绿辉石区域内。基质微晶辉石比辉石斑晶更富钙、钛、铁,可能反映了岩浆演化向着富钙、钛、铁方向发展,且碱度逐渐降低。与碱性系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的岩浆房深度分别为:碱玄岩岩浆房约49km左右,粗面玄武岩岩浆房约25km;玄武岩岩浆房约15km。由碱玄岩→粗面玄武岩→玄武岩,平衡温度(K)依次降低:从1535~1498→1429→1369。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系列可能是地幔柱在上升过程中在不同深度处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有分离结晶作用等物理化学过程的连续演变的产物。
鄢全树石学法王昆山卜文瑞
关键词:单斜辉石矿物化学新生代玄武岩
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6
2008年
南沙微地块一直被作为华南大陆的一部分,但缺乏基底岩石学证据的支持。本文首次报道了南沙微地块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年龄。测年方法为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测年技术。在站位S08-18获得2个斜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9.1±1.6Ma和157.8±1.0Ma,在站位S08-32获得两个二长花岗岩样品年龄:分别为153.6±0.3Ma和127.2±0.2Ma,表明它们为燕山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其中153~159Ma年龄值可与南岭燕山期花岗岩年龄比较,而127Ma年龄值可与浙闽沿海燕山期花岗岩年龄对比。一个样品中存在一个年龄为656.7Ma的残余锆石核,结合中西沙发现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资料,表明南海内散落的微地块可能广泛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本区中生代花岗岩为古老陆壳重熔形成的。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燕山期岩浆作用在中国南部的影响范围、南海微陆块前寒武纪地质及微陆块的裂离动力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鄢全树石学法王昆山柳小明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LA-ICPM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