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01)

作品数:19 被引量:180H指数:9
相关作者:马欣孟玲李保平李玉娥何霄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4篇CO2浓度
  • 3篇水分
  • 3篇干旱
  • 3篇CO2浓度升...
  • 3篇CO_2浓度
  • 2篇应对气候变化
  • 2篇水分利用
  • 2篇取食
  • 2篇作物
  • 2篇小麦
  • 2篇胁迫
  • 2篇褐飞虱
  • 2篇飞虱
  • 2篇NDVI
  • 1篇氮肥
  • 1篇氮量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冬小麦

机构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21世纪...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青海省雷电灾...

作者

  • 6篇李保平
  • 6篇孟玲
  • 6篇马欣
  • 5篇李玉娥
  • 4篇高清竹
  • 4篇何霄嘉
  • 3篇刘硕
  • 3篇潘根兴
  • 3篇王文涛
  • 2篇熊伟
  • 2篇程琨
  • 2篇杨婕
  • 2篇曹阳
  • 2篇吴珊珊
  • 2篇张旭辉
  • 1篇郑聚锋
  • 1篇张志春
  • 1篇杨晓光
  • 1篇刘少华
  • 1篇张玉虎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马欣李玉娥何霄嘉王文涛刘硕高清竹
关键词:气候变化谈判
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冠层增温条件下稻麦产量及品质、农田养分与水分利用的变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持续进行。预计在本世纪中期,全球大气CO2浓度将超过500ppm,伴随着全球近地表大气温度将升高约2℃。中国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虽然,中...
王建青
关键词:大气二氧化碳农田养分水分利用
文献传递
1978—2008年中国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基于数学统计方法,从案例研究入手,研究了1978—2008年中国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风险。结果表明,旱灾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而霜冻成灾面积年际间波动最大。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受灾风险体现为东部省份高于西部省份,北部省份高于南部省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省份遭受洪涝的风险较高,而西北地区省份的风险较低;青海省是风雹的重灾区。各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风险差异较大,旱灾和洪涝成灾面积风险高于风雹灾和霜冻灾。
胡亚男郑金伟潘根兴程琨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成灾面积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被引量:40
2013年
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熊伟杨婕吴文斌黄丹丹曹阳
关键词:敏感性脆弱性气候变化水稻
CO_2浓度升高对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和食物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揭示CO2浓度升高对稻纵卷叶螟个体生物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O2人工智能气候箱设置当前(390μL·L-1)和升高CO2浓度(780μL·L-1)处理,种植水稻苗饲养观察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和子代卵孵化,并测定4龄幼虫的取食和营养利用指数。【结果】CO2浓度加倍显著影响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到5龄时的体重、蛹历期和蛹重,但对幼虫历期和化蛹率没有显著影响;加倍CO2浓度处理下的5龄幼虫体重比当前CO2浓度处理的轻16.1%、蛹历期缩短28.7%、蛹重降低9.9%。CO2浓度加倍对性比和生殖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和卵孵化率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降低约44.0%,卵孵化率降低26.8%。对4龄幼虫的测定结果表明,CO2浓度加倍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与当前CO2浓度处理相比,加倍CO2浓度处理下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增大,但相对取食率没有变化,相对生长率显著提高21.2%,近似消化率提高15.7%,但摄食食物转化率降低24.8%、消化食物转化率降低37.1%。【结论】CO2浓度升高可能对稻纵卷叶螟重要的生活史特性造成不良影响,推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是种群动态变化需要考虑温度等其它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李保平郭庆孟玲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繁殖食物利用率
CO_2浓度和抗药性对褐飞虱刺吸取食行为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明确CO2浓度升高是否影响褐飞虱的取食行为以及抗药褐飞虱品系的刺吸行为是否与敏感品系存在差异,从而为预测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抗药性褐飞虱对水稻的致害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刺吸电位技术(EPG)观察褐飞虱抗、感噻嗪酮品系(抗性水平相差约480倍)对当前(390μL·L-1)和升高CO2浓度(780μL·L-1)下生长水稻的口针刺吸行为,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O2浓度和抗药性2因素对口针刺吸显示的6种波形持续时间和频次的差异。【结果】CO2浓度加倍倾向于缩短感噻嗪酮褐飞虱在韧皮部摄取汁液的总时间,与抗药性互作显著影响开始刺探行为的频次:CO2浓度加倍条件下(780μL·L-1)抗性褐飞虱开始刺探的频次低于当前CO2浓度下(390μL·L-1)。抗噻嗪酮褐飞虱口针朝维管束移动和在木质部摄取汁液的时间延长,但在韧皮部内部活动的时间缩短;口针在韧皮部内部活动的频次增多,但在韧皮部和木质部摄取汁液的频次减少。【结论】抗噻嗪酮褐飞虱对水稻的致害性明显强于感噻嗪酮褐飞虱;CO2浓度升高可能使感噻嗪酮褐飞虱对水稻的致害性减弱,但对抗噻嗪酮褐飞虱没有显著影响。
刘敬吴珊珊孟玲李保平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抗药性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现状、问题和建议被引量:36
2015年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彭斯震何霄嘉张九天马欣孙傅刘少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大气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预测气候变化对麦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在麦田开放环境中设置4种处理,分别是高温(高于当时气温2℃和当前CO2浓度)、高CO2浓度(500μL/L和当时气温)、高温+高CO2浓度和对照(当前CO2浓度和气温)等,采用定期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用经典的多样性指数对整体节肢动物群落以及不同食性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共采到节肢动物3纲10目42科52种。仅"高温"和"高温+高CO2"处理显著增大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其余处理均无显著影响。"高温+高CO2"处理的影响随小麦生长发育期不同而略有差异,在苗期可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而在后期使该指数减小;"高温+高CO2"与"高温"处理的群落多样性较为相似。对不同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植食性昆虫群落在"高CO2"下丰富度显著增大;寄生性昆虫群落的多度在"高温"下显著增大;腐食性等节肢动物群落的多度在"高CO2+高温"和"高温"处理下有所增大、均匀度在"高温"下略降低,但均未达统计上的显著水平;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不受影响。本研究说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不同程度地影响麦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两类因素同时升高与各自单独升高的影响不完全一致。
刘帅李保平孟玲张旭辉潘根兴
基于滑动分割算法的我国耕地熟制识别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熟制时空格局的正确识别对评估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农业发展的科学决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监测是获取区域和全国尺度熟制格局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对启发式分割算法改进的基础上行成了基于作物生长周期的滑动分割算法,并首次运用到耕地熟制的识别提取。针对NDVI时间序列曲线特征,在不引入熟制分区和物候等信息,仅以土地利用为辅助数据的前提下识别了1982-2006年我国耕地熟制格局。结果表明,本方法监测结果与统计数据和前人监测结果均呈显著相关性,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93,均通过0.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熟制的分布为区域性和复杂性并存,其空间分布规律性显著但熟制区内复杂性较明显;一熟区总体变动不明显但区域范围在逐步缩小,两熟区整体向北、向西扩展,向北扩展趋势明显,三熟区缓慢扩大并出现零星区域的北移、西移。
刘爽马欣李玉娥张平究
关键词:NDVI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温度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特征与机理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分别介绍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研究进展,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效应,以及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响应研究仍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①多因子协同效应;②不同品种的响应差异;③不同尺度水平的响应过程;④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刘玉洁陶福禄
关键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CO2浓度温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