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295)

作品数:15 被引量:322H指数:10
相关作者:穆兴民赵广举高鹏赵跃中严宝文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径流
  • 6篇水土
  • 5篇植被
  • 5篇水土保持
  • 4篇输沙
  • 4篇流域
  • 4篇径流量
  • 4篇黄土高原
  • 3篇植被恢复
  • 3篇沙量
  • 3篇输沙量
  • 3篇黄河
  • 3篇河流域
  • 2篇延河流域
  • 2篇植被覆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泥沙
  • 2篇气候
  • 2篇黄河上中游

机构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14篇穆兴民
  • 10篇赵广举
  • 6篇高鹏
  • 3篇严宝文
  • 3篇赵跃中
  • 2篇李朋飞
  • 2篇高健健
  • 1篇白桦
  • 1篇王万忠
  • 1篇何毅
  • 1篇李敏
  • 1篇李二辉
  • 1篇毕彩霞

传媒

  • 4篇泥沙研究
  • 3篇人民黄河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整合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合理配置林草措施和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收集到18篇相关文献,运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恢复年限增加对植被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4年生以上草地植被和5年生以上林灌植被可以发挥稳定的减水减沙效益,且减沙效益基本保持在80%左右。林地枯落物对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受不同恢复阶段限制因素的影响,林草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栽植扰动阶段、水土保持阶段、水分限制阶段。
赵跃中穆兴民严宝文赵广举
关键词:减水减沙效益植被恢复黄土高原
不同频率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趋势预测被引量:8
2020年
水资源是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在人类活动及气候作用影响下,黄河上中游径流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研究黄河径流变化特点及其预测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分配调控具有重要生产意义。对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1950-2018年径流量进行分析,通过M-K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中游区径流量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20年不同频率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河上中游1950-2018年径流量呈极显著性减少趋势;黄河潼关水文站径流变化突变点位于1985年,减少趋势较之前显著增加;通过优化后的GM(1,1)模型对5%及95%频率径流量进行预测,表明未来20年的径流量变化为113.38~210.35亿m^3,并持续减少趋于稳定;该优化模型对黄河潼关水文数据有较好的模拟结果,适用于频率优化后低递减水文长序列的预测。
贾昊穆兴民赵广举高鹏孙文义
极端暴雨洪水及侵蚀产沙对延河流域植被恢复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黄河支流延河在2013及1977年7月发生极端暴雨事件,但由于所处时间流域下垫面的差异,暴雨的灾害表现迥异。论文比较分析延河流域2013和1977年7月暴雨的降雨量、强度、频率及其水沙变化特征,讨论了产生灾害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降雨总量、笼罩面积、降雨强度、暴雨频率均大于1977年,而日最大径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洪峰流量、峰值沙量、高含沙量历时却低于1977年。2013年延河流域暴雨灾害以地质灾害为主,1977年则以河道洪水灾害为主。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导致降雨产流产沙关系发生变化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顾朝军穆兴民孙文义高鹏赵广举
关键词:暴雨植被径流
基于黄河河潼区间输沙量过程的特征性降雨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黄河输沙量显著减小,特别是近10年尤为显著。以黄河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简称河潼区间)沙量变化特征为基础,利用该区间26个国家基本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侵蚀性降雨的雨量与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河潼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呈极显著减小,但河潼区间不同等级降雨量及其日数面平均值未呈现显著减小或增加;河潼区间26个站各级降雨量及其日数,除山西省隰县站的大于50mm降雨日数外,其余各站的各等级降雨量及其日数均未表现出减少或增加趋势;1980年以来的特征降雨量及其日数的微弱(非显著性)减小不足以引起黄河河潼区间输沙量的急剧减少,降雨变化不是引起黄河中游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何毅穆兴民赵广举高鹏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大雨输沙量径流量黄河
水土保持对黄河输沙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对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24个备选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的由"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流失治理度"和"ln‘河口镇到龙门区间年降雨量’"3个自变量组成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883,在α=0.00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该回归方程"解释"了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量76.5%的变化;2)水土流失治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量减少的趋势;3)当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处于最大观测值时,水土流失治理度由0增加到50%,计算年输沙量减少幅度超过20亿t/a;4)治理程度相同时,水土保持对黄河年输沙量的影响是降雨量大的大于降雨量较小的。
李敏
关键词:输沙量水土保持减沙黄河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PESERA介绍及其应用现状被引量:1
2016年
土壤侵蚀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认知土壤侵蚀因素、土壤侵蚀过程及其交互作用,并且成为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重点之一。多数现有土壤侵蚀模型是基于次暴雨的坡面、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能够适用于区域尺度、长时段的土壤侵蚀模型仍较为缺乏。在我国,土壤侵蚀严重且时空分异显著,对区域尺度、长时段土壤侵蚀模型的需求尤为紧迫。PESERA模型是一个新开发的具有物理基础、大尺度、长时段、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土壤侵蚀模型的尺度不足,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充分考虑水文,土壤侵蚀与植被生长过程及其交互,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并且已在欧洲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和验证。系统介绍了PESERA模型的原理、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及其应用、验证和改进,以期为该模型未来在国内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朋飞穆兴民HOLDEN Joseph赵广举
关键词:土壤侵蚀大尺度长时段水土保持
渭河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以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渭河为研究对象,根据渭河流域华县水文站1958—2011年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非参数统计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同时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县水文站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标准正态统计变量<-2.23),年均递减系数为0.86 mm/a;2)径流量自1994年呈显著性减少趋势,据此将径流序列划分为2个阶段,即基准期1958—1994年和变化期1995—2011年;3)变化期较基准期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径流量分别下降64.6%、41.3%和45.5%,枯水年流量下降趋势最为明显;4)华县站以上控制区内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9.0%和51.0%,气候变化对渭河径流量的影响主要是由降水量的减少引起的。
毕彩霞穆兴民赵广举白桦
关键词:降水径流气候变化渭河流域
1981—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3
2016年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植被覆盖状况最直接的指标。基于1981—2012年的MODIS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黄土高原各省区、典型流域及土壤侵蚀类型区生长季(5—10月)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1—2012年期间,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由31%增加到50%,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各区域增长幅度不同。2001年之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平均为36%,年际间以小幅波动为主;之后,该区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1%,年际间呈显著增加趋势。按省区,河南省植被覆盖度增幅最大,陕西省次之,内蒙古、宁夏增幅不明显且覆盖度在20%左右波动。按典型流域,延河流域增幅最大,窟野河流域增幅最小。按土壤侵蚀类型,水力侵蚀区植被覆盖度增长较快,风力侵蚀区则变化不明显。按植被覆盖度构成,低覆盖度面积比例减少,高覆盖度面积比例增加,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恢复成效显著。
高健健穆兴民孙文义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黄土高原
赣江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21
2016年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鄱阳湖季节性干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首的赣江入湖水沙量及其变化也同样受到重视。采用1962-2013年赣江控制站外洲水文站实测水沙及流域内降雨量资料,通过多种计量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赣江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特征,并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赣江流域面降雨量和径流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输沙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并经历了平沙期—丰沙期—平沙期—枯沙期4个阶段。输沙量突变年份为1984和1992年,以1962-1983年为参照期,1984-1991年人类活动使河流输沙量减少36.3%,1992-2013年则使输沙量减少88.1%,水土保持和水库建设是赣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顾朝军穆兴民高鹏万小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库建设径流量输沙量
2000—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1
2015年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综合表征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2000—2012年黄土高原1 km×1 km分辨率的MODIS NDVI影像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各省(区)、典型流域和土壤侵蚀类型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措施的生态成效。结果表明:2000—2012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整体呈增大趋势,且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差异。从空间尺度上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呈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植被覆盖增加了9.81%,尤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榆林、延安地区最为显著;从时间尺度上看,年际、春、夏、秋季NDVI呈增大趋势,冬季NDVI呈减小趋势;按省(区)来看,陕西省增幅最大(为0.47%),青海省增幅最小(为0.16%),山西、宁夏、甘肃、内蒙古分别增长0.38%、0.33%、0.31%、0.23%;按黄河中游典型流域来看,延河流域增幅最大(为1.14%),无定河流域次之(为0.59%),渭河流域增幅最小(为0.43%);按黄土高原侵蚀类型分区来看,水力侵蚀区植被覆盖增长率较大,风力侵蚀区则较小。NDVI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高健健穆兴民孙文义
关键词:植被覆盖NDVI水土保持黄土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