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807)

作品数:24 被引量:116H指数:6
相关作者:左军成陈美香岳军刘玉光牟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海平
  • 6篇海平面
  • 4篇年际
  • 4篇年际变化
  • 3篇海平面变化
  • 3篇海湾
  • 3篇ENSO
  • 3篇渤海湾西岸
  • 2篇东中国海
  • 2篇中国海
  • 2篇南海中部
  • 2篇海表
  • 2篇海表温度
  • 2篇海域
  • 2篇SEA_LE...
  • 1篇低频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短周期
  • 1篇信号

机构

  • 13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河海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天津市地质矿...
  • 3篇天津华北地质...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5篇陈美香
  • 5篇左军成
  • 4篇刘玉光
  • 4篇岳军
  • 3篇李培良
  • 3篇牟林
  • 3篇赵希涛
  • 3篇韩芳
  • 3篇张百鸣
  • 2篇徐青
  • 2篇杨逸秋
  • 2篇赵长荣
  • 2篇李娟
  • 2篇王国明
  • 2篇殷晓斌
  • 2篇张婷婷
  • 2篇王雪竹
  • 2篇李艳芳
  • 1篇陈安蜀
  • 1篇程永存

传媒

  • 4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Journa...
  • 2篇Water ...
  • 1篇地质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预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西岸几种地球化学的环境指标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探讨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地层的古环境,本文进行了多种地球化学环境指标的分析,在此,将指示不同环境的指标进行了分项(或归类)如:古气候、氧化-还原、海-陆相环境指标等;并将其分别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散点分析(获得了元素指标的相关系数及聚散特征)。具体分析结果为:①古气候指标:如图2所示,古温度值与Rb/Sr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27,而CaCO3含量与古温度值、Rb/Sr比值二项指标则呈较大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1,表明CaCO3较高含量的寒冷期时而古温度值的负值也往往随之变大。②氧化-还原指标:如图4,显示出了Fe2+/Fe3+比值与Corg/P2O5比值有较大的聚敛性。③海-陆相指标:如图5所示,Sr/Ba比值与B/Ga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6,而Ca/(Ca+Fe)比值与Sr/Ba比值、B/Ga比值二项指标也显示出了较大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4;而B的古盐度SP值和Rb/K比值此二项指标与Sr/Ba比值、B/Ga比值?Ca/(Ca+Fe)比值等这三项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2及-0.632。④通过最优分割分析(按照本文中一定的"方法原则")以及统计分析,划分出了:第Ⅰ-第Ⅴ气候冷段、第Ⅰ-第Ⅴ还原带、及其海平面升降波动曲线:第Ⅰ-第Ⅶ段),如图3显示出大致的规律为:气候冷期时往往处于还原环境,与此同时,海平面则呈波动下降趋势。
岳军Dong yue张宝华牟林王国明陈安蜀袁宝印刘景兰魏俊浩
关键词:渤海湾西岸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Tidal Curr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被引量:4
2012年
The available data on tidal currents spanning periods greater than six months for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26°30.052′N, 122°35.998′E) were analyzed using several methods. Tidal Current Harmonic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emi-diurnal tides dominated the current movement. The tidal currents of the principal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rotated clockwise with depth, with the deflection of the major semi-axes to the right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o the left in the lower layer. The vertical structures of two principal semi-diurnal constituents-M2 and S2-were simila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idal currents are mainly barotropic in this area.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four principal tidal constituents with depth demonstrate that the currents in this reg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y layers. Therefore, the tidal constituents of the shallow water are similar. Different vertical mod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of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components of the tidal currents, with a variance contribution for the zero-order model of at least 90%.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of the baroclinic model is minimal, which further reveals a strong barotropic character for the tidal currents of this region.
LI LeiJIANG WeiweiLI PeiliangYANG Bo
风浪谱模型在高度计风速反演中的应用
2007年
依据粗糙海面电磁波镜面散射理论,将根据全波数范围内的风浪谱模型计算的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与T/P卫星高度计测得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Ku波段)进行比较,实现了对高度计风速的反演.研究表明,在所选浮标附近海域,波龄因子对高度计风速反演存在较大影响.与目前高度计业务化算法相比,考虑波龄因子影响后,根据谱模型反演获得的风速与中国近海浮标风速之间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更小.由于波龄因子可以根据高度计测得有效波高以及业务化算法获得的风速得到,因此根据风浪谱模型反演获得的风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程永存刘玉光徐青荣增瑞殷晓斌宗海波修鹏
关键词:反演
渤海湾西北岸的几道牡蛎礁被引量:5
2012年
渤海湾西北岸划分出了第Ⅰ道—第Ⅵ道牡蛎礁的平面分布(图1);对牡蛎礁壳体的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图2),并将牡蛎礁壳体进行了剖面切割(图3);对牡蛎礁壳体进行了X光衍射与激光拉曼(活—古)矿物晶型的对比分析(表1,图4);对俵口村BKP20-2剖面(-2.84m)牡蛎礁一个体右壳:在双目镜下对其内部结构与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图5);通过机械挖掘剖面及钻探获得:牡蛎礁体的空间堆积厚度与赋存的海拔高度及其各剖面垂直方向上的14C年代数据;并获得牡蛎礁体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图6);以及牡蛎礁体水平夹层与CaCO3含量变化(图7),其中水平夹层CaCO3含量往往偏高,初步分析可能与气候偏冷有关。对牡蛎礁壳体内充填物及壳外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表3),粒度组分及概率累积曲线等(图9)为分析牡蛎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佐证:即牡蛎礁基本以潮下带生活环境为主。以俵口BKP20剖面为例分析了牡蛎礁体堆积物从埋深-2.14~-6.90m的生物组合特征(表4)。以上资料为获得牡蛎礁堆积体的生长-发育-消亡等演化模式提供了依据(图10)。
岳军DONG Yue张宝华韩芳赵希涛刘冬雁段焕春张百鸣赵长荣
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中国海潮波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对1992年10月~2007年9月AVISO高度计融合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东中国海海平面变化速率。根据计算出的海平面变化速率,线性外推50和100a后东中国海海平面。采用ECOMSED模式,模拟出当前以及50a,100a后东中国海潮波,分析海平面长期变化对东中国海潮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分潮振幅、迟角与现有各分潮振幅、迟角之差有一定的分布模式,振幅在大部分地区增大,迟角在大部分地区减小,在深水大洋区振幅和迟角基本不变,无潮点位置相对于现有各分潮无潮点位置均发生偏移。
颜云峰左军成陈美香
关键词:东中国海
南海海表温度的低频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1950—2010年HadISST1海表温度分析了1950—2010年南海海表温度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并探讨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表面风和EI NioModoki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5年左右发生1次由低到高的跃变;1950—2010年间南海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0.014℃/a,61a共升高0.84℃.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分别存在着全海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西北向反位相振荡2个主要模态,前者是主要模态,以年际振荡为主,而后者则是次要模态,以季节振荡为主.南海海表温度在秋、冬、春季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低的特征,夏季在越南沿岸有一冷中心,受季风影响显著,其分布季节变化明显,冬、夏季表面风场的季节转换会影响南海海表温度季节性区域特征.EI NioModoki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偏冷水通过巴拉望海峡传到南海,同时大气环流也发生了异常,从而导致南海海表温度下降.
李娟左军成李艳芳张蓓陈嫣红
关键词:海表温度
青岛陆上观测点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分析及与渤海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阐述了气溶胶散射对太阳光衰减的影响和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作者使用手持式五波段太阳光度计和臭氧监测仪对青岛崂山区陆域和渤海海域的大气衰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测。分析表明.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电磁波的大气衰减贡献最大的是气溶胶散射.气溶胶散射的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它在大气总光学厚度中占的比例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加。在青岛崂山区冬季.对应于440nm波长的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6和1.5~1.6区间,浑浊度系数α主要分布在0.15~0.45区间.埃斯特朗指数8主要分布在1.0~1.4区间。从时间上看,α和β在id内的变化不大,但逐日变化非常显著。与晴天相比,青岛崂山区冬季雾天的气溶胶散射光学厚度增加了大约一倍.较大的浑浊度系数和较小的埃斯特朗指数表明,雾天的大气具有气溶胶散射的光学厚度大、粒子浓度大和粒径尺度大的特点。通过与海上观测数据的比较可见。青岛崂山区陆地冬季在雾天时的气溶胶分布与渤海夏季时相似,青岛崂山区陆地冬季在晴天无云时的气溶胶分布与渤海秋季时相似。
马玉娟刘玉光李艳芳刘晓斐
关键词:大气校正气溶胶瑞利散射
全球海水热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Ishii温盐资料及T/P高度计资料,分析上层700m全球及区域海水热含量变化特征,并探讨海平面变化与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5—2006年全球大部分海域上层700m海水热含量均存处于上升趋势,全球平均上升速率为2.1×107J/(m2.a),并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尤其在湾流附近海域上升明显,最大可达6.5×107J/(m2.a);但在黑潮延伸体海域、太平洋40°S附近的带状海域、西太暖池以及赤道印度洋附近海域,海水热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下降速率可达6.0×107J/(m2.a).1993—2006年,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在南(15°S^64°S)、北(15°N^64°N)半球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位相相反,热带海域季节变化不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在南半球低纬和高纬海域,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季节变化较弱,热含量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较小.北半球海水热含量和海平面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一致;而在南半球,尤其是低纬海域,海平面变化滞后海水热含量变化,甚至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谭伟左军成李娟杨逸秋陈美香
1993—2006年北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1993—2006年间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北太平洋海平面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上层海洋温度、盐度数据以及风应力资料分析比容海平面和风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93—2006年北太平洋上升海域主要位于洋盆西侧中低纬度海域,高纬度海域及大洋东侧的中低纬度海域海平面呈下降趋势;同期比容海平面线性速率的空间分布与海平面相似。整个北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平均线性上升速率为2.9 mm/a,比容海平面平均线性上升速率为1.4 mm/a。比容变化对海平面上升趋势的贡献为47.5%。北太平洋海平面的季节变化占绝对优势,主要为1和0.5 a周期,对海平面距平做EOF,其第一和第三模态为季节模态。海平面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比容变化与海平面有相同的季节变化周期,比容海平面距平EOF的第一和第三模态为季节模态,分别与海平面的第一和第三模态空间分布相似,时间系数相关性好,比容变化在海平面季节特征中起到最主要作用。另一个因素风场主要通过Ekman抽吸和Rossby波的西传影响海平面的分布,其季节特征对海平面的季节特征有影响。北太平洋海平面也具有28个月的年际变化周期,海平面距平EOF第二和第四模态表现出年际变化特征。比容变化也具有28个月的显著周期,其距平场的第二和第四模态为年际变化模态,其中第二模态与海平面第二模态空间分布相似,时间系数相关性很好,海平面年际变化中比容起到重要影响。
徐珊珊左军成陈美香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平面年际变化
南海中部上层海洋温度的短周期振动被引量:3
2009年
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中部投放了3个ATLAS浮标。本文选取3个站点1998年4月13日~1999年4月8日的所有观测水层的温度数据作为研究。通过逐月功率谱分析,发现50--500m深度,温度存在全日和半日2个显著短周期的振动;利用小波分析得出了温度短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特点,并结合温度跃层时空结构的分析,发现跃层深度上,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与跃层时空结构存在一致性,即在跃层核心深度上,跃层强度越大的时域内,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的振动就越显著。
张婷婷李培良王雪竹谭海涛刘涛
关键词:ATLAS温跃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