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13ZHFD05)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蒋培李明华冯燕陶俊生徐粉粉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生态
  • 4篇农村
  • 3篇生态环境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有机肥
  • 2篇有机肥施用
  • 2篇人情关系
  • 2篇社会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行为
  • 2篇施用
  • 2篇农家乐
  • 2篇农业
  • 2篇污染
  • 2篇环境问题
  • 2篇家乐
  • 1篇调适
  • 1篇移民
  • 1篇移民研究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0篇河海大学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蒋培
  • 4篇李明华
  • 2篇徐粉粉
  • 2篇陶俊生
  • 2篇冯燕

传媒

  • 2篇江汉学术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户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杭州市农民有机肥施用的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治理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研究农民的生态行为意义重大。基于对杭州市周边村庄农民有机肥的施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对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态行为受经济利益、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治理机制提供借鉴。
陶俊生徐粉粉李明华
关键词:生态行为有机肥农民施用农业技术推广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环境法制的建设被引量:3
2014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做了全面的阐述,其理论内涵对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工作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生态文明对环境法的指导理念、法律原则和法律体系内容的构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更好地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但环境法制建设仍存在着立法不足、适用性差、体系不健全等不足与问题,依然需要吸收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涵,融入到环境法法律原则构建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蒋培李明华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律原则环境法制建设
嘉绒藏区“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研究
2018年
"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是金山县嘉绒藏区特有的一种森林管理模式。该制度的产生,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国家森林政策、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化以及地方村落社会特点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内发式的森林管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森林管护方式,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还降低了各种森林管理成本。此外,"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有效地维持嘉绒藏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今后藏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蒋培
关键词:森林管护村落社会生态保护
杭州市农户有机肥应用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治理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研究农民的生态行为意义重大。杭州市市周边村庄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情况调查表明:农民生态行为受经济利益、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程度和其它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治理机制,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陶俊生徐粉粉李明华
关键词:有机肥施用生态行为影响因素
关于我国生态移民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生态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自本世纪初以来,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当前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生态移民的理论问题、安置模式与政策问题以及社会文化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与层面对生态移民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生态移民的研究内容。但在生态移民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概念与实践模式的研究中还不是非常充分,有待充实。
蒋培
关键词:生态移民生态环境
乡镇工业发展中的人情与利益关系互嵌及其效应——基于环保视角和浙江G镇照明产业的案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人情与利益关系互嵌所形成的信任合作机制能帮助小城镇企业减少各类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推动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支持,为当地企业与民众之间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提供保障,促进企业在初期发展中的快速成长。同时,人情关系与经济利益关系互嵌的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一个稳固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企业经营者等地方精英利用这种人情和利益"互嵌"的关系模式,消解了政府的环境监管职能,遏制了居民的环境抗争意识与举动,最终导致乡镇工业陷入"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的怪圈。
蒋培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情关系
发展的幻象: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抵牾——T村农家乐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来发展地方经济,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也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是农村环境状况的恶化,水体污染、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等环境恶化现象已成为当前农村环境状况的真实写照。以T村农家乐产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分析农村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来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并以此来呈现地方政府、企业与村民为了经济利益增长而逐步放弃生态环境的全过程。在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相应的环境污染监督机制与应对措施没有跟上,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风险,各种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到外环境中。总体看来,农村经济增长的结果表现为经济利益成为了每一个"私"的主体的目标所需,而环境污染却成为"公"的社会问题,没有相应的主体对其加以关注。
蒋培
关键词:农村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农村耕地
生态习性:延续或混乱?——L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解读被引量:1
2014年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严重困扰人类自身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协调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布迪厄的场域—习性(惯习)理论的深入解读,可提出生态习性的概念。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习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外部条件与环境变化会影响生态习性的情状,反之,生态习性也具有自我调适能力来改变生态环境。与此同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考察,可知生态习性与生态环境处于动态平衡时的不同表现模式,有成功的延续模式也有混乱或消失的影响模式,在不同的表现模式下需要改变外部条件或调适生态习性来对其区别对待。
蒋培李明华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习性环境行为环境问题布迪厄
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的调适与延续被引量:3
2015年
地方性知识与一个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国家现代政策干预之下,很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常常处于被压制状态,开始逐渐消失。而有些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在传承过程中能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等因素结合来实现自身的调适与延续。通过一个嘉绒藏区森林资源保护案例的研究,发现地方性知识具有一种较为稳定的"实质性传统",可以始终保持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内在合理性,在"形"变"质"不变的基础上成功实现自我调适与延续。这种延续过程,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而且维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久稳定。
蒋培
关键词:社会变迁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社会基础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农业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村社会资本的支持。在现代农业型的农村社会中,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穿插着情感、利益、权力等多重因素,对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有了新的影响。其中,人情关系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利益关系等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对X村种粮大户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农村社会的人情关系在土地流转、日常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国家除了出台适当的政策与制定制度之外,更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构建更好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以期引导与规范农业规模化经营。
蒋培冯燕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社会资本人情关系农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