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13ZHFD05)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 相关作者:蒋培李明华冯燕陶俊生徐粉粉更多>>
-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户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杭州市农民有机肥施用的调查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治理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研究农民的生态行为意义重大。基于对杭州市周边村庄农民有机肥的施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对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态行为受经济利益、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程度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治理机制提供借鉴。
- 陶俊生徐粉粉李明华
- 关键词:生态行为有机肥农民施用农业技术推广生态文明建设
-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环境法制的建设被引量:3
- 2014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做了全面的阐述,其理论内涵对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工作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生态文明对环境法的指导理念、法律原则和法律体系内容的构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更好地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但环境法制建设仍存在着立法不足、适用性差、体系不健全等不足与问题,依然需要吸收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涵,融入到环境法法律原则构建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 蒋培李明华
-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律原则环境法制建设
- 嘉绒藏区“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研究
- 2018年
- "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是金山县嘉绒藏区特有的一种森林管理模式。该制度的产生,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国家森林政策、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化以及地方村落社会特点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内发式的森林管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森林管护方式,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还降低了各种森林管理成本。此外,"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有效地维持嘉绒藏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今后藏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蒋培
- 关键词:森林管护村落社会生态保护
- 杭州市农户有机肥应用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治理农业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研究农民的生态行为意义重大。杭州市市周边村庄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情况调查表明:农民生态行为受经济利益、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程度和其它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微观治理机制,提升农民生态意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 陶俊生徐粉粉李明华
- 关键词:有机肥施用生态行为影响因素
- 关于我国生态移民研究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 2014年
- 生态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自本世纪初以来,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当前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生态移民的理论问题、安置模式与政策问题以及社会文化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与层面对生态移民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生态移民的研究内容。但在生态移民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概念与实践模式的研究中还不是非常充分,有待充实。
- 蒋培
- 关键词:生态移民生态环境
- 乡镇工业发展中的人情与利益关系互嵌及其效应——基于环保视角和浙江G镇照明产业的案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人情与利益关系互嵌所形成的信任合作机制能帮助小城镇企业减少各类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推动地方政府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支持,为当地企业与民众之间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提供保障,促进企业在初期发展中的快速成长。同时,人情关系与经济利益关系互嵌的不断强化,逐渐形成一个稳固的经济社会共同体,企业经营者等地方精英利用这种人情和利益"互嵌"的关系模式,消解了政府的环境监管职能,遏制了居民的环境抗争意识与举动,最终导致乡镇工业陷入"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的怪圈。
- 蒋培
-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情关系
- 现代性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的调适与延续被引量:3
- 2015年
- 地方性知识与一个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国家现代政策干预之下,很多少数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常常处于被压制状态,开始逐渐消失。而有些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在传承过程中能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等因素结合来实现自身的调适与延续。通过一个嘉绒藏区森林资源保护案例的研究,发现地方性知识具有一种较为稳定的"实质性传统",可以始终保持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内在合理性,在"形"变"质"不变的基础上成功实现自我调适与延续。这种延续过程,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而且维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持久稳定。
- 蒋培
- 关键词:社会变迁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
-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社会基础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农业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村社会资本的支持。在现代农业型的农村社会中,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穿插着情感、利益、权力等多重因素,对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有了新的影响。其中,人情关系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利益关系等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对X村种粮大户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农村社会的人情关系在土地流转、日常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国家除了出台适当的政策与制定制度之外,更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构建更好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以期引导与规范农业规模化经营。
- 蒋培冯燕
- 关键词:农业规模化社会资本人情关系农村
- 农村环境问题的三重维度——义村个案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型期间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保护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污染,不仅要注重技术、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更需要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资源、经济利益、传统文化三重维度的变化中去寻找原因与可能的切入点。以义村为个案,通过实证调查考察了当前农村的环境状况,并认识到农村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农村环境问题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能方向。
- 蒋培
- 关键词:环境问题文化断裂经济利益话语权
-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的演进被引量:6
- 2016年
- 农村面源污染及其治理模式的转变反映文化轨迹的变化历程。传统社会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生存型文化,工业社会时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控制自然环境形成生产型文化,随着生态文明的倡导,人类以生活型文化为主导,主动平衡物质消费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在实际文化运行轨迹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与需求容易导致文化脱轨现象,引发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矛盾的增多。文化凭借自身具有的"反身性"特性对不适当的行为予以主动修复与纠正,实现整体社会从生产型文化向生活型文化的转变,保持人与生态关系之间的协调统一。
- 冯燕
-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环境治理农家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