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044Y26)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肖泽萍王振张海音江三多蒋文晖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强迫症
  • 3篇强迫症患者
  • 3篇人格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受体
  • 2篇受体基因
  • 2篇人格特点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D4受...
  • 1篇多巴胺D4受...
  • 1篇心理测量
  • 1篇心理测量学研...
  • 1篇心理防御
  • 1篇心理防御机制
  • 1篇信度
  • 1篇信效度
  • 1篇色胺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王振
  • 7篇肖泽萍
  • 4篇张海音
  • 3篇江三多
  • 2篇汪栋祥
  • 2篇蒋文晖
  • 2篇钱伊萍
  • 1篇陈珏
  • 1篇徐勇
  • 1篇王虓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瑞典大学人格量表在强迫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两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强迫症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分量表分别为57.70±11.64、63.19±10.41、66.77±10.31、61.14±7.56、54.09±9.13、57.15±11.5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6.18±8.30、52.08±8.42、55.79±7.69、56.37±7.92、48.03±7.69、51.59±9.97,强迫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分量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迫症患者SSP社交愿望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49,P<0.05);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和应激敏感性分与HAMA、HAMD总分呈正相关;社交愿望分与HAMA呈正相关;怨恨分与HAMD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强迫、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蒋文晖王振王虓肖泽萍张海音
关键词:强迫症人格特点
强迫症患者瑞典大学人格量表特征及其与防御方式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心理防御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2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2组样本的心理防御特点。结果强迫症组瑞典大学人格量表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6个分量表得分[(57.14±11.54)分,(63.35±10.22)分,(66.95±10.21)分,(61.27±7.09)分,(53.93±9.04)分,(56.72±10.61)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O=2.06~5.10,P〈0.05)。强迫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t=3.08~6.73,P〈0.01),而较少使用升华、压抑和幽默的成熟防御机制(t=-2.27~4.39,P〈0.05);中间型防御方式反向形成、解除和同一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15~4.66,P〈0.05)。强迫症患者SSP除社交愿望和冷漠2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5~0.719,P〈0.05);躯体性焦虑分量表与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78,P〈0.05);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冲动性、冒险探索、怨恨、不信任、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8个分量表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81~0.548,P〈0.05),除社交愿望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均与掩饰因子分呈正相关(r=0.342~0.530,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强迪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防御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张海音蒋文晖王振肖泽萍
关键词:强迫症人格特点防御方式
瑞典大学人格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初评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估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wedish universities Scales of Personality,SSP)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上海市204名大学生进行SSP中文版的测试,随机抽取40名在3-4周后进行重测。结果:SSP各人格维度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在0.63~0.82之间,全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8;重测相关系数在0.65~0.81之间(P〈0.01);对量表13个人格维度分量表的主轴因子分析产生3个公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4.4%,3个因子中所包含的分量表分别反映神经质(条目载荷0.52-0.81)、精神质(条目载荷0.47-0.80)和内外向(条目载荷0.42-0.47)的基本人格维度。结论:SSP中文版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在临床研究中将其用于人格特质的评估。
王振肖泽萍蒋文晖邵阳
关键词:人格心理测量学研究信度
首发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首发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健康评定量表(SF-36)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5例首发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和心理防御机制的评估。结果:患者组SF-36评分除生理功能(t=0.69,P=0.487)和躯体疼痛(t=1.25,P=0.216)维度外,其他维度(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41、6.76、6.71、2.01、5.88、7.02,P均<0.001)。患者组DSQ评分更多的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更少使用成熟型防御机制(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与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6、-0.393、-0.378、-0.518,P<0.05或P<0.01);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与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15、0.441、0.253、0.410,P<0.05或P<0.01)。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张海音王振蒋文辉肖泽萍
关键词:强迫症生活质量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外周血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表达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强迫症首次发病患者(强迫症组)与3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外周血COMT基因表达水平;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Ⅱ诊断结构式临床访谈问卷(SCID-Ⅱ)评估强迫症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结果强迫症组COMT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56,P〈0.05),下调约32%;无强迫人格患者(15例)与对照组间COMT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而伴强迫人格患者(20例)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伴强迫人格与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调14%和56%;COMT表达水平与症状严重度无显著相关(r=0.09,P〈0.05)。结论COMT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强迫症发病有关;伴或无强迫人格患者的遗传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王振肖泽萍张海音蒋文晖王虓陈珏钱伊萍江三多
关键词:强迫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II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频率分别为25.0%、54.8%和20.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8%、45.2%和2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5HT2A基因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5HT2A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有强迫人格和无强迫人格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王振肖泽萍汪栋祥江三多
关键词:强迫症基因5-羟色胺2A受体多态性人格障碍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强迫症的关联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型,OCD组与NC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OCD患者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发型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组患者中DRD4受体基因与早发型OCD存在关联,3/4基因型可能是早发型OCD的风险因子。早发型和晚发型的OCD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徐勇王振肖泽萍汪栋祥钱伊萍江三多
关键词:强迫症基因多巴胺D4受体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