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09-1)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继平惠娜娜王立朱小琼国立耘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 王立惠娜娜李建军马永强周天旺李继平朱小琼国立耘
- 关键词:马铃薯致病疫霉生理小种
-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被引量:15
- 2014年
-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 张大为惠娜娜王立李继平朱小琼国立耘
- 关键词: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
-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 2013年
-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县零星发病,在临洮县部分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20%;2012年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等地田间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为5%-40%,严重田块病叶率达20%-40%,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 李继平苓强李敏权惠娜娜漆永红樊廷录
- 关键词:玉米生产叶斑病菌叶点霉生物学特性田间发生玉米产量
- 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 2017年
-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坏疽病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入选杀菌剂对坏疽病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供试杀菌剂中有6种能有效抑制坏疽病病菌,但这6种杀菌剂毒力差异较大。EC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62.5 g/L精甲·咯菌腈(亮盾)FS<68%精甲霜·锰锌(金雷)WP<80%代森锰锌(大生M-45)WP,其中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的EC50值均小于1μg/m L,说明病原菌对这3种杀菌剂更为敏感。该试验为田间防治马铃薯坏疽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立惠娜娜李继平
- 关键词:马铃薯杀菌剂毒力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