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M04)
- 作品数:2 被引量:70H指数:2
- 相关作者:冯广朋庄平刘鉴毅段明章龙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9
- 2012年
- 中华鲟似cipensersinensis)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1988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年冬季长江上游产卵场繁殖的中华鲟幼苗顺江而下,于翌年5月到达河口进行索饵肥育和生理调节,然后于9月份进入海洋生长,在此期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栖息水域的平均水温为14.97—27.47℃。
-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段明赵峰闫文罡
- 关键词:中华鲟温度生理
- 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与肝脏酶活力的变化被引量:12
- 2011年
- 将中华鲟幼鱼持续饥饿43 d,每隔6 d采样1次,研究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与肝脏7项酶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丙氨酸转氨酶活力波动范围为42.1-134.6 U/L,在第13天与第37天均出现显著下降;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在饥饿19 d后出现下降,最低值与最高值分别为310.1±52.4 U/L与420.8±83.4 U/L;溶菌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饥饿43 d组与饥饿前期的4个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总抗氧化能力在饥饿19 d后下降至较低水平,饥饿13 d组显著高于饥饿37 d组;肝脏Na+-K+-ATP酶活力在饥饿前期下降,在饥饿37 d后显著升高,与饥饿前期的4个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乳酸脱氢酶活力在饥饿13 d后显著下降,波动范围为5.101-3.154 U/g;碱性磷酸酶活力呈现上升趋势,饥饿19-43 d的5个组显著高于饥饿1 d组。从总体上看,中华鲟幼鱼生理指标在饥饿19-25 d后产生较大变化,这可能与其新陈代谢与能量供应水平下降有关,在人工养殖与救护工作中应防止中华鲟幼鱼受到长期的饥饿胁迫。
-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黄晓荣刘鉴毅段明侯俊利
- 关键词:中华鲟饥饿生理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