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R-12)
-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5
- 相关作者:隋南梁斌吴晓云高跃东黄京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另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09年全世界约有2.2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预防和诊断、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在已报道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糖尿病病程、病症与人类的糖尿病最为相似。该文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来源归纳了目前报道的主要的非人灵长类糖尿病模型,重点介绍了猕猴、食蟹猴和树鼩糖尿病模型及其特征,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 梁斌吴晓云
- 关键词:糖尿病猕猴食蟹猴树鼩
- 链脲佐菌素诱导树鼩2型糖尿病被引量:16
- 2013年
-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是链球菌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的胰岛B细胞有特异毒性,被广泛用于诱导1型和2型糖尿病。该研究通过多次小剂量注射STZ来建立树鼩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24只树鼩被分为对照组以及60、70和80mg/kg剂量STZ诱导组。注射STZ后,成模树鼩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和多尿症状,平均体重未减轻,高血糖症状持续8~16周,尿糖显著阳性,肾功能及糖耐受明显受损,糖脂代谢紊乱,但未出现糖尿病乳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等并发症。该结果表明,多次小剂量STZ注射可诱导树鼩出现类似2型糖尿病症状和糖尿病肾脏损伤,且综合考虑STZ注射次数、成模率以及成模稳定性,两次注射80mg/kg剂量的STZ较适合用于创建树鼩2型糖尿病模型。
- 吴晓云李昀海常青张林强廖莎莎梁斌
- 关键词:树鼩2型糖尿病链脲佐菌素
- 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研究范式与神经机制被引量:26
- 2011年
- 药物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常常偏好即刻的奖赏而忽视将来的消极结果。在进行决策任务时,他们倾向于做出不利的选择,偏好短时的获益而不顾长期的损失,这是一种决策障碍的表现。延迟折扣任务(DDT)、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和剑桥赌博任务(CGT)是研究决策障碍的三种常用方法和范式,分别考察成瘾人群的冲动性决策、决策短视和决策时的冒险行为。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PFC)在人类的决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腹内侧前额叶(VMPFC)、眶额叶(OFC)、背外侧前额叶(DLPFC)等皮层的功能变化与成瘾人群的决策障碍有密切关系。
- 严万森李纾隋南
- 关键词:成瘾赌博任务前额叶皮层
- 树鼩的社会挫败抑郁模型被引量:12
- 2012年
- 创制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突破抑郁症研究的技术难点之一。来自进化研究的证据提示,树鼩属灵长类近缘的一种小型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神经系统和与人类相似的应激系统,因而可能成为创制精神疾病行为模型的较佳选择。已有的研究表明,树鼩社会挫败模型可能具有比啮齿类更好的表面效度、预测效度及结构效度。由于树鼩与人类的近缘关系,对其抑郁行为的脑机制研究或药物评价可能更具潜在价值。但是,该模型仍有待进一步利用、拓展和完善。
- 祁可可冯敏孟肖路李勇辉朱宁隋南
- 关键词:树鼩表面效度预测效度结构效度
- 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可能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缺乏研究其免疫功能的基本标志以及单克隆抗体。该实验首先以树鼩外周血总RNA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得到长度为1365bp的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并确定了数据库中缺失的两个片段,进而通过ClustalW等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树鼩CD4氨基酸序列胞外和胞内域保守性较好,且与人类和猴的亲缘关系较近。虽然树鼩和人CD4分子表面大部分区域均带正电荷,但与人CD4胞外域D1相比,树鼩CD4D1结构区域表面带负电荷较多,且多出两个N-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对抗体的结合可能存在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树鼩CD4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田巍威高跃东郭彦黄京飞肖昌李作生张华堂
- 关键词:树鼩CD4分子RT-PCR单克隆抗体
- 树鼩干扰素家族的基本构成及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干扰素(IFN)是在"危险信号"刺激下,由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的糖蛋白家族,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前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IFN家族的研究尚属空白。该研究在现有的树鼩全基因组数据基础上,应用大片段核酸序列比对、基因预测等方法,对树鼩IFN家族的基本构成和分子特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树鼩具有I型IFN:α(5个亚型)、β、ω、κ、ε、δ;II型IFN-γ;III型IFN:IFN-λ1、λ2/3,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蛋白空间结构与其它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在半胱氨酸位置和N糖基化个数上具有部分差异。该研究以全基因组数据对树鼩IFN家族信息进行系统挖掘和分析,为树鼩IFN的基因克隆以及其在感染免疫学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明利田巍威高跃东郭彦黄京飞张华堂
- 关键词:树鼩干扰素基因预测
-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被引量:28
- 2011年
- 发展对人类疾病有效的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途径,一直是人口健康领域关注的焦点。任何人类疾病似乎都可归咎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影响到疾病的发生、病程、药物疗效和预后等。最有效的研究策略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各方面临床研究,但这一策略常常会面临着同一临床症状却有不同病因(异质性)、个体差异显著(如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以及难以回溯性地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发病以前的事件或经历)等问题,而且医学伦理学的要求使得大量医学研究和新药新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必须先有动物实验阐明其安全性和必要性。最佳的研究策略是创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因为可严格地控制病因、遗传背景、环境因子等,也可跟踪性研究动物模型病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反应和结局等,但这一策略也常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误解。对此,在《动物学研究》出版《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之际,撰写此评述性论文,将系列问题和误解一一提出,并讨论其应对策略。
- 徐林
- 关键词:动物模型人类疾病非人灵长类新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