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49)
- 作品数:16 被引量:255H指数:9
- 相关作者:白中科赵景逵马锐韩武波魏忠义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平朔露天煤矿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经过15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建成比原有生态系统结构更合理,功能更有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形成了一套以水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比较良好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水分调控技术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针对矿区生态建设的目标而产生的。本文从矿区可持续发展角度,依据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作用和内容,将水分调控技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水环境安全调控阶段;二是水土保持阶段;三是水分的资源化利用阶段。水资源化利用是今后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此着重探讨了其技术内容。
- 韩武波马锐白中科赵景逵
- 关键词:排土场生态建设水分调控
-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被引量:2
- 2003年
- 以平朔露天矿区为例 ,根据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程的特点及其科学研究对数据科学管理的需求 ,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和VB6.0语言 ,构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技术要点 ,实现数据的高效应用和共享 ,为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科学决策。
- 师华定王立白中科赵景逵
-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采用萌发试验法研究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中有活性种子存在,且以1年生植物为主,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物质基础;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环境改善,种子库的组成种类增加,数量增多,幼苗生长加快;复垦10年的沙棘、草地、刺槐林地,土壤种子库组成种类较新排土区明显增多,且优势种因复垦模式不同而异;未复垦的空旷区有利于种子传播,但土壤微环境差,不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较差。
- 王改玲白中科郝明德
-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排土场安太堡露天矿
- 黄土丘陵采煤塌陷地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以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为例被引量:7
- 2004年
-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常常引发突发性、持久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其中,以工矿区人类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最为剧烈。本文以开元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类比分析、图形测量、专家咨询、模式预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井田开发进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塌陷特征、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土壤理化性状、景观格局、生态植被及系统稳定等。
- 马祥爱白中科邵月红张世海吴俊松赵民
- 关键词:黄土丘陵地表塌陷采煤非污染生态影响
-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被引量:27
- 2004年
- 运用专家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据此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不同复垦时期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南排土场未复垦、植被恢复初期(复垦1~3a)、植被恢复后期(复垦8~10a)的水土流失影响度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 863,0 512,0 399,处于极严重、较严重、较轻微级别.复垦8~10a后南排土场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比采后新造地降低了两个等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提高植被的有效覆盖度,优化植被配置模式是进一步降低南排土场水土流失危害的主要措施.
- 韩武波马锐白中科魏忠义
- 关键词:排土场水土流失
- 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以平朔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区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由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侵蚀指标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立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数学模型将指标定量化,根据平朔矿区特点确定了指标分级标准,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原地貌、采矿后、复垦初期和复垦8年后土壤质量分别为4级、6级、5级和4级。
- 陕永杰白中科
- 关键词: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壤质量评价
- 及时重建矿区生存空间 避免出现人口大迁移被引量:3
- 2003年
- 分析了我国矿区土地破坏和土地复垦的现状,提出了影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效果的4个论点:(1)“矿产资源廉价”造成土地复垦旧帐累累;(2)种植业低效益挫伤土地复垦的积极性;(3)现有土地复垦法规不健全,制约土地复垦进程;(4)过度注重经济效益,使土地复垦工程难以扩展。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日趋耗竭造成矿区生存空间日趋紧缩的趋势,指出“及时重建矿区生存空间,避免出现人口大迁移”的紧迫性。
- 白中科左寻
- 关键词:生态重建
- 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被引量:30
- 2002年
- 根据1986~2001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和实践,提出:以土地破坏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工矿区人类的生存空间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我国应当采取超前、主动、协调、高效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保证工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左寻白中科
- 关键词: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被引量:80
- 2003年
- 生境再造与植被恢复是黄土区露天矿生态重建的核心 ,其中植被恢复是生态重建的保证。以我国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采用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1 985~ 2 0 0 1年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的人工植被经过演变 ,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变化 ,由单一的物种组成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物种组成结构 ,并逐渐趋于动态的平衡。通过研究同一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得出该区人工植被的较好模式为 :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刺槐×沙棘和刺槐纯林。首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均匀度 ,对该区主要复垦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进一步预测了人工植被的演替方向 :刺槐林→刺槐林、沙棘林→沙棘林、沙棘×刺槐→刺槐、刺槐×油松→刺槐×油松和刺槐×油松×柠条→刺槐×油松×柠条。
- 郝蓉白中科赵景逵彭少麟宋艳暾
- 关键词:植被动态植被恢复废弃地大型露天煤矿黄土区
-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土地资源再利用途径被引量:6
- 2003年
- 21世纪是人们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时代。构筑绿色、重建生态,已成为现代企业规划与设计的主题,也是改善矿山形象和提高矿山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平朔安家岭矿为例,将露天矿废弃地再利用分为生产性生态系统重建、园艺性生态系统重建、防护性生态系统重建,并提出进行优质苗木生产与开发、优质牧蓿生产与开发、优质中药材生产与开发、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开发,以及建立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的构想。
- 李娥娥
- 关键词: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资源矿山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