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477)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黄向阳荣霞刘毅鲍晓梁翼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红斑狼疮患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炎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尿蛋白
  • 1篇外周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3篇黄向阳
  • 1篇刘毅
  • 1篇吴晓惠
  • 1篇荣霞
  • 1篇李敏
  • 1篇沙湖
  • 1篇余文景
  • 1篇梁翼
  • 1篇鲍晓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肠道病变36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SLE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点.方法 总结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LMV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和72例非LMV的SLE患者(1∶2)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四格表x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Z检验或t检验.结果 ①3 051例SLE患者中有36例LMV,发病率1.2%,以LMV为首发表现的有4.7%(17例).LMV患者全为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道表现为腹痛78%(28例),恶心或呕吐58%(21例)、腹胀50%(18例)、腹泻47%(17例),发生肠穿孔3%(1例),不完全肠梗阻8%(3例),无完全肠梗阻;②81%LMV患者的腹部增强CT显示肠管肿胀扩张和(或)肠系膜增厚水肿;根据SLEDAI评分,SLE高度活动67%(24例)、中度活动28%(10例)、轻度活动6%(2例),平均SLEDAI为(17±5)分,非LMV SL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0,P<0.05);LMV组平均补体C3为(0.44±0.25) g/L,平均补体C4为(0.10±0.09) g/L,与非LMV SLE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8和-2.94,P值均<0.05);LMV患者的抗体谱与非LMV SL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V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为20%(5例);36%(13例)患者合并SLE肾炎,3%(1例)患者合并SLE脑病;③61%(22例)LMV患者经过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200 mg/d,3~5 d)腹痛好转或缓解.预后:死亡3%(1例),手术8%(3例).结论 ①女性SLE患者可能更易合并LMV;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脐周压痛;部分患者以LMV为首发表现易误诊,延迟确诊;②腹部增强CT对LM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③LMV常合并SLE肾炎;④LMV大多在SLE活动时发生,补体C3、C4中度降低;⑤大部分患者需要大激素冲击治疗,每月环磷酰胺冲击,疗效好.
荣霞刘毅黄向阳
关键词:红斑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尿蛋白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SLE合并SCH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单纯SLE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血液检查包括空腹血糖(FBG)、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 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病变和有雷诺现象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C、TG、SCr、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TG、SCr、24h尿蛋白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LE患者SC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TC、TG、SCr、24h尿蛋白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SLE患者SC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密切监测以上指标,为防止SCH的发生提供处治依据.
鲍晓黄向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基因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PKR)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LE临床及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分离100例SLE患者、40例非SLE患者、40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实时定量PCR检测所有受试者PKR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Ct代表PKR mRNA的起始拷贝量。结果(1)SLE患者PKR mRNA起始拷贝量(14.69±7.62)高于非SLE患者(5.09±4.73;P=0.012)和健康人(4.79±3.49;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5分的SLE患者PKR mRNA起始拷贝量为22.57±2.61,明显高于SLEDAI≤4分(8.85±2.17;P=0.000)和SLEDAI 5—14分的SLE患者(12.94±2.41;P=0.000)。(3)有狼疮肾炎的SLE患者PKR mRNA起始拷贝量(16.85±7.32)高于无狼疮肾炎的SLE患者(8.35±2.04;P=0.034)。(4)SLE患者PKR mRNA起始拷贝量与SLEDA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4h尿蛋白、血清HDL—C呈正相关(r=0.32,P=0.000;r=0.46,P=0.000;r=0.21,P=0.000;r=0.21,P=0.022),与Hb、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水平呈负相关(r=-0.22,P=0.035;k=-0.21,P=0.02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KR基因表达上调,且在重度SLE患者中更明显,提示PKR基因可能与狼疮的发病相关。
李敏梁翼余文景吴晓惠沙湖黄向阳
关键词:红斑狼疮蛋白激酶类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