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08-01-05)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龙四春李陶吴云张燕刘经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形变
  • 3篇数据融合
  • 2篇地震
  • 2篇定点形变
  • 2篇汶川地震
  • 2篇相位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DEM误差
  • 2篇波变换
  • 2篇差分干涉
  • 2篇差分干涉测量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形变
  • 1篇形变测量
  • 1篇形变监测
  • 1篇形变量
  • 1篇形变异常

机构

  • 6篇湖南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6篇龙四春
  • 4篇李陶
  • 3篇张燕
  • 3篇刘经南
  • 3篇吴云
  • 2篇杨命青
  • 1篇李朝奎
  • 1篇吕品姬
  • 1篇林剑
  • 1篇陶建军
  • 1篇许才军
  • 1篇刘文彬
  • 1篇李博超
  • 1篇胡静
  • 1篇唐超华
  • 1篇舒清海

传媒

  • 2篇测绘通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COM组件的VB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在地形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介绍一种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的VB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以作者开发的地形变处理软件数据处理模块为例,阐述基于COM组件的VB与Matlab的混合编程在地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论述如何实现VB与Matlab数据的互调。集成后的软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语言各自的优点,还可以完全脱离Matlab的运行环境。
胡静吴云张燕
关键词:VBMATLABCOM组件混合编程地形变
地下工程多层TIN面片与形变测量数据融合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研究
2009年
利用地下工程监测数据的空间特性,对离散监测点和等高线采样点进行混合建模,采用带约束条件的点缓冲及填充算法分析实现了地形图与地表常规形变监测数据的结合,并自编程序实现了地下工程多层空间(不规则三角形网面即TIN面片)的可视化,揭示地形图与地表常规离散点形变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和隐藏在相应数据背后的信息。同时,探讨了应用多层TIN面片和其他背景图层的混合空间3维建模。
龙四春杨命青舒清海
关键词:可视化
汶川8.0级地震前定点形变异常特征被引量:20
2009年
对汶川8.0级地震震中周围800km范围内近50个定点形变台站资料作小波变换处理,发现从震前3个月开始,30个台站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有异常出现.距震中200km以内的台站,其异常信息主要集中在小波分解的细节部分第6层;距震中200—550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7层或第8层;距震中550—650km范围内的台站,其异常主要集中在第8层或第9层.表明异常信息的频率随着各台站距离震中的远近呈现由低到高的特征.
张燕吴云吕品姬
关键词:汶川地震定点形变小波变换
参考DEM误差与地表形变对雷达差分干涉相位贡献的灵敏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从D-InSAR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了地形相位分量和地表形变相位分量对差分干涉相位的影响,导出了参考DEM误差和地表形变量对差分干涉相位贡献灵敏度的计算公式,得出雷达差分干涉测量中地表形变对相位贡献灵敏度要远远高于参考DEM误差对相位贡献灵敏度的结论。利用DORIS软件,对2003-12-26发生在伊朗东南部的Bam 6.6级地震区,借助高程精度约为30 m的GTOPO30 DEM和高程精度约为10 m的SRTM3 DEM分别进行"二轨"法差分干涉处理,带入同一幅干涉图10194-09693(时间间隔35 d、垂直基线为519 m的ENVISAT-ASAR影像对)中,得到了相似的6个干涉条纹,只是采用GTOPO30 DEM产生的干涉条纹有更多噪声的影响,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龙四春李陶刘经南杨命青
关键词:差分干涉测量DEM误差形变量灵敏度
2008年汶川地震前的形变异常及机理解释被引量:8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大地震,震前的定点形变观测值曲线异常很少。震后通过对定点形变观测台站的震前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处理,发现在汶川8.0级地震前存在形变异常,且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出现的异常信息的频率较高;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出现的异常信息的频率较低。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张燕吴云
关键词:汶川地震定点形变小波变换
融合GPS数据的PSDInSAR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被引量:8
2010年
分析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引起相干性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一种顾及大气延迟变化差异的PS-DInSAR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函数模型、建模思想及求解方法.借助天津地区欧空局ENVISAT(environmental satellite)卫星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和连续运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永久监测站数据为源数据,采用Bernese 5.0和Matlab7.1及Shell自编程序等开展了融合GPS数据的公用主影像的优化选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GPS数据的模型相关系数法能准确快速地从多幅SAR影像中选出最优公用主影像,为PS-DInSAR的高精度形变监测奠定了基础.
龙四春刘经南李陶唐超华
关键词:数据融合
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的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被引量:4
2009年
介绍和综述GPS、角反射器(CR)、水准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数据融合的背景、研究进展和技术优势。着重介绍PS-DInSAR的基本原理,以及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进行PS-DInSAR的数据处理流程,讨论雷达遥感数据与这些非遥感数据融合的技术特点与方法,指出目前PS-DInSAR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龙四春李陶刘经南许才军
关键词:永久散射体形变监测数据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D-InSAR中参考DEM误差与轨道误差对相位贡献的灵敏度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参考DEM误差和卫星轨道误差对雷达干涉相位的影响,导出了参考DEM误差和卫星轨道误差对差分干涉相位贡献灵敏度的函数关系式,得出了雷达差分干涉测量中轨道误差对相位贡献灵敏度要远远高于参考DEM误差对相位贡献灵敏度的结论。最后通过2003年伊朗Bam地震区ENVISAT-ASAR影像及粗轨数据、荷兰Delft大学提供的精密轨道数据以及美国地质勘探局的GTOPO30 DEM和NASA的SRTM3 DEM的实例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龙四春李陶
关键词: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EM误差灵敏度
基于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DEM和DLG改进方法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得的DEM在建筑物地基和路面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凹凸,以及DLG数据中建筑物高度信息的缺失,提出一套改进的DEM和DLG生产方法。该方法将建筑物地基和路面DEM铲平并将建筑物的高度信息添加到DLG中。改进后的DEM和DLG可以与DOM结合生成更高精度的DTM和建筑物模型,为建立高效率、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城市奠定了基础。
龙四春刘文彬林剑李朝奎陶建军李博超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DEMDLG三维建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