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10)
- 作品数:28 被引量:745H指数:15
- 相关作者:高旺盛陈源泉马月存隋鹏杨世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以四川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调查,将农民对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四川两熟稻区普遍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绝大部分是多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农民了解和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邻近农户、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有超过半数的农民是自愿接受的。有近80%的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整体效果好,它对农户生计首先是省工省时,其次是节本增效,具有多重好处;农民认为其对稻田生态最大的好处是保持水土,其次是增加肥力;认为采取两种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效果好的占到52.57%。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传统意识仍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最大障碍,而技术服务体系与技术推广相脱节也是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在南方稻区推广开。图7,表4,参12。
- 李向东隋鹏张海林高旺盛陈源泉马月存
-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农民
- 河北省太行山区县域生态资产评价与开发利用对策被引量:13
- 2005年
- 本文以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为例,用生态和环境经济学方法对其生态资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各类生态系统的总生态资产是3024875.38万元,是其GDP总和的2/5。其中,生态服务价值占优势的服务价值顺序是: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气候调节>废物处理>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顺序为:林地>果园>草地>耕地。通过生态资产市场转化率的计算分析,提出了该区生态资产开发利用的对策:保护现有林地,提高林产经营水平,探索新的发展开发模式;加大力度开发湿地、水体的生态资产;发展绿色果品产业;发展生态养殖,充分利用荒草地资源。
- 顾时贵陈源泉高旺盛
- 关键词:生态资产可持续发展
- 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效应及生产力分析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海河低平原贫水区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及生产力进行研究,从水分角度为该模式在该地的可持续性提供论据。方法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对作物及杨树进行产量测定。结果(1)5年林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耗水量高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模式达24%;0~4m土壤贮水总量年平均下降32.1mm,相当于总贮水量的3.3%;2~4m土壤层次因无水分回补出现持续下降趋势;(2)土壤水亏缺及杨树遮荫等其它原因造成复合系统农作物减产趋于严重,其中林龄3年的杨农复合系统的小麦玉米产量减产平均达到35%。结论海河低平原区大面积推广的杨农复合种植模式威胁着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 许翠隋鹏谢光辉高旺盛
- 关键词:土壤水分含量水分消耗生产力
- 中国南方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度被引量:14
- 2007年
- 总结了南方集约多熟农区稻田耕作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了南方集约多熟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技术特征、模式和研究进展。认为中国南方稻区已形成一系列突破性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南方集约多熟稻区的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途径;指出了研究和推广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今后南方集约多熟稻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中,要继续加强区域布局、技术机理和生态经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规范模式和技术集成,为制定保护性耕作技术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李向东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马月存
-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度
- 四川盆地稻田多熟高效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32
- 2006年
-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比麦-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高55.21%,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9.40%。油-稻秸秆还田双免耕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23%,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35%;麦-稻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比麦-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39%,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81%;稻草覆盖还田后油菜田的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11.66%,小麦田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32.63%。
- 李向东陈尚洪陈源泉高旺盛马月存马丽
-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生态系统服务
- 退耕还林项目对陕北地区自然与社会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7年
- 【方法】应用试验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报告中国退耕还林项目对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快速变化的影响。【目的】为生态修复政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结果】中国陕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地表植被覆盖度由1998年的34.6%增至2005年的49.2%;但是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可诱发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工林地植被覆盖度减小、以及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封山禁牧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生态政策与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不幸的是88.8%的居民希望获得政府对农业生产项目的支持而不是开展植树种草。【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项目恢复的植被在项目结束后有可能被重新开垦为农田,该项目获得的环境成果面临再次毁灭的风险。因此,把发展经济、改善教育与环境修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环境修复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 曹世雄陈军陈莉高旺盛
- 关键词:环境修复植被覆盖度管理政策退耕还林项目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2
- 2006年
-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现了分配足迹到最终需求类型的“标准化”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不同方法的产生情况,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为过程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套体系,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建立了较为明晰的生态足迹发展的方法框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提出重点把握3个方向:统一综合法在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研究;探索投入产出法、成分法等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加强时间序列研究和多情景预测分析.
- 陈冬冬高旺盛陈源泉
- 关键词:生态足迹成分法投入产出法
-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应和技术选择分析被引量:41
- 2007年
-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分别从资源替代效应和直接环境效应宏观分析秸秆燃料、肥料、饲料利用的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从生命周期考察技术的综合生态效应,强调技术的区域适应性,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陈冬冬高旺盛陈源泉
- 关键词:生态效应
- 现代种植业系统及粮食生产能量转化效率的动态分析——以山前平原河北栾城县为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本文在分析栾城县现代种植业结构演替基础上,对当地1984-2006年种植业系统能流动态分析表明: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的有机能投入从90年代中期占绝对优势,能流循环指数从1984年0.5持续提高到2000年0.62,无机能后期快速增长使有机能和无机能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所趋缓。而粮食生产的能流动态分析除表明上述趋势外认为总体能效从1993年1.78下降到目前1.67并不显著,同时无机能增加主要是农机、灌溉等耗能引起,有机能促进系统内生循环的同时与能源动力、化肥等无机能投入不断协调形成稳定高产的组合体系。未来优化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节能减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加强秸秆间接还田的农牧结合制度,节水灌溉制度及与之配套的作物配置结构。
- 陈冬冬高旺盛隋鹏吴天龙
- 关键词:种植业系统粮食生产
-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补偿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6年
- 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需强调生态和经济的协调。而目前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农业的外部性(生态保护带来的生态服务)得不到合理解决。从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出发,认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农业进行补偿的原理分析基础上,根据安塞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补偿系数为2.0%,计算得出该县2000年需要生态补偿量为1 289.86万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图2,表1,参8。
- 陈源泉董孝斌高旺盛
-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