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2)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华坤赵新全汪诗平周立赵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甸
  • 1篇性别结构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演替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数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植物生态
  • 1篇植物生态学
  • 1篇生态学
  • 1篇鼠兔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青海省草原总...
  • 1篇青海省牧草良...

作者

  • 6篇周华坤
  • 4篇赵新全
  • 3篇汪诗平
  • 2篇周立
  • 2篇徐世晓
  • 2篇赵亮
  • 1篇刘晓东
  • 1篇刘汉武
  • 1篇李发录
  • 1篇汪新川
  • 1篇王文颖
  • 1篇段吉闯
  • 1篇赵建中
  • 1篇王慧春
  • 1篇李英年
  • 1篇牛建伟
  • 1篇徐维新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被引量:30
2008年
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定量方法度量高寒草甸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评估该系统的持久性,并结合系统现状提出避免系统崩溃的对策。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净初级生产力的动态行为以对降水和气温的即时直接响应为主。无论是净初级生产力对自身的"记忆"程度,还是主要气候因子对初级生产力的"滞后"作用,均比较微弱,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即有较强的持久能力。与世界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度量结果相比较,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显示较强的恢复能力。科学地利用高寒草地资源,积极恢复治理退化草地,是维持脆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持久的关键。
周华坤赵新全赵亮李英年汪诗平徐世晓周立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繁殖体质量和形状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进行比较,初步探讨研究区植物繁殖体的生存对策,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三江源区高寒草甸43种植物的繁殖体(13种为种子,30种为果实),称质量,用繁殖体三维(长、宽、高)的方差衡量繁殖体形状,并分析繁殖体质量、形状与植物物种生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有15种植物繁殖体的单粒质量小于1 mg并接近圆球形(平均方差<0.09),其可能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体的质量较1年或1/2年生草本植物大,形状较其扁且长;优良牧草与杂草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均有差异,杂草繁殖体单粒质量大,而牧草的繁殖体更扁、长;种子形状的平均方差较果实的小,但质量无明显差异;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植物多有扁平或细长繁殖体(平均方差>0.09),而质量无明显差异;繁殖体附属物在植物的传播和定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75%的菊科植物具有冠毛,易于被风传播,89%的禾本科植物具芒,被风传播的概率小。【结论】植物物种的扩散和定居与繁殖体的质量和形状密切相关。
王慧春周华坤王文颖赵新全
关键词:高寒草甸
春末夏初青藏高原植被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利用1982—2002年Pathfinder NDVI遥感数据,采用REOF和倾向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5~6月青藏高原地表植被变化区域特征及与全球变暖的关系。21年来高原区域春末夏初植被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存在一个位于高原南北呈带状分布的植被显著变化区域。该区域内植被对全球气温变暖响应显著,与前期5月北半球平均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7675,通过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植被NDVI随气温升高呈现出显著一致的增加趋势,增长速率超过10%/10 a,是全球变暖响应的显著区和敏感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植被全球变暖响应显著的区域基本上处于高山山脉或半荒漠NDVI值低于0.12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不同植被类型对变暖响应的对比表明,草地对全球变暖响应明显高于林地,其植被NDVI 21年约增加10%。
徐维新刘晓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REOF分析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植被对长期放牧强度试验的响应特征(英文)被引量:13
2008年
在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金露梅高寒灌丛草场植被开展了长期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分别在短期(4年)、中期(11年)和长期(18年)放牧阶段研究不同放牧干扰强度对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和草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放牧阶段,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都降低。在中期放牧干扰阶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呈现典型的单峰曲线模式;在长期放牧干扰阶段,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占优势地位的灌木和禾草被典型杂类草替代,其中的重度放牧干扰简化了高寒灌丛植被群落结构,减少了地上现存生物量,特别是可食优良牧草生物量。植被对放牧的响应除了与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阶段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长期放牧干扰的反应特性可将金露梅灌丛草场中植物划分为增加型、敏感型、忍耐型和无反应型4种类型。除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外,其它一些特征参数并不支持著名的中度干扰假说。本研究发现,长期重度放牧促进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适度放牧有利于高寒灌丛草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牧草利用;"取半留半"的放牧原则在青藏高原草场放牧管理实践中值得推荐,它将有利于防止草场退化,提高牧草利用率和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周华坤赵新全汪诗平赵亮徐世晓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放牧强度
利用不育技术防治高原鼠兔的理论模型被引量:32
2008年
高原鼠兔数量的激增加剧了高寒草甸的退化,采取化学灭杀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只能暂时降低高原鼠兔的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种群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不育控制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高原鼠兔种群的数学模型,探讨在不育控制中两性的不育率对种群动态的影响并比较不育控制与化学灭杀的区别。结果表明:不育控制比化学灭杀在抑制和消灭种群上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不育控制中雌性的不育率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高原鼠兔时要特别注意雌性不育率。
刘汉武周立刘伟周华坤
关键词:高原鼠兔性别结构灭杀数学模型
不同海拔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果洛州大武乡3700~4200m的海拔梯度,分别在海拔3700、3800、3900、4000、4100m对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进行定株观测,研究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的叶片数与高度变化一致,即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加而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数量和单位长度千重变化基本一致,即在海拔为3900m处达到最大值,低于或超过此海拔时趋于减少;短穗兔耳草的基株干重和匍匐茎长度变化基本一致,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短穗兔耳草的匍匐茎长度逐渐减少。
贺宝珍赵建中周华坤
关键词:叶片数匍匐茎
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22
2009年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理论作为群落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土壤种子库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有助于对植被更新和植被演替动态的了解,对于植被重建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草地土壤种子库作为潜在的植物群落,是种群的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是草地未来地上植被发生的源泉。从草地尤其是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将来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并为高寒草地的植被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段吉闯周华坤汪诗平赵新全汪新川李发录牛建伟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植物生态学植被重建植被演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