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2-02-05)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晶王武星方颖顾国华徐岳仁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被引量:7
- 2009年
- 运用易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汶川8.0级地震时出现的同震形变响应和震前一些测项的异常变化。各手段出现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具有共同特征,反映了当地应变场在地震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及调整过程;部分测项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时间较为吻合,可能包含一定的前兆信息。
- 苏树朋李津津张勤杨素卿宋志刚
- 关键词:汶川地震形变观测同震响应前兆异常
- 中国大陆块体的相对运动与强震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用多期GPS观测数据,建立不同时段中国大陆块体的刚性运动模型,分析中国大陆块体的相对运动。通过分析中国大陆板内块体地壳形变的动态演化,研究地壳形变量在不同时空动力作用变化的状态下偏离背景场的变化,并分析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其结论是中国大陆内部块体总体上呈东向运动,且运动速率有别。其中,西藏块体运动速率最大,向北、向东逐渐减弱;相对于西部块体,东部块体的运动方向存在顺时针旋转的现象;不同时段各块体的运动均存在动态差异;各块体运动变化也并非完全一致,个别块体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特征。
- 张跃刚张晶王敏
- 关键词:GPS观测块体强震活动
- GPS测得的汶川大地震前后的地壳运动被引量:17
- 2009年
- 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2004~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震前,震中周围的GPS连续观测站30s采样率的单历元解表明,震前地壳运动还有临震异常,特别是有垂直位移异常。
- 顾国华王武星孟国杰徐岳仁
-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壳运动GPS地震预测时间序列同震位移
- 文安地震与区域应变场变化综合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通过对应变连续观测台站资料的处理以及对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研究了首都圈区域应变场的变化特征,发现文安5.1级地震前局部地区主应变方向与该区小震震源机制P轴方位出现偏转,变化基本同步。综合分析认为,文安地震前局部应变场的异常变化时间上从2006年4月开始,空间范围为200km。
- 张晶陈荣华王武星
- 关键词:小震活动震源机制文安地震
- 地下密度变化三维反演的遗传算法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利用重复重力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地下异常体密度变化,通过模拟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反演了三峡水库第一次蓄水前后地下岩体密度变化。考虑到蓄水引起地下岩体密度变化的几种可能情况,应用4种先验密度差来拟合该地区2003年4—7月重复重力数据扣除水荷载引起的重力变化后的剩余重力变化,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玄松柏申重阳孙少安刘杰李辉刘少明
- 关键词:重力数据遗传算法反演蓄水
- 形变综合观测对地表构造变形的定量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文中应用GPS、断层观测速率分析断裂带变形的方法,定量计算断裂带两侧单元的滑动和应变率,同时其点位分布、断层约束、时间尺度归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1999—2001年、2001—2004年、2004—2007年GPS区域网速度场资料以及同期跨断层观测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率、应变率进行试算,结果显示1999—2001年、2004—2007年鲜水河断裂南段出现应变率增大和应变轴转向。
- 张晶江在森方颖王武星
- 关键词:应变率鲜水河断裂
- 区域网GPS观测得到的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的地壳水平运动被引量:13
- 2009年
- 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MS8.0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观测站相当密集的地区.1000个站的GPS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2001,2004年和2007年作了4次观测.震前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水平位移表明,汶川大地震主要力源是印度板块向北对中国大陆的挤压,但同时也受到东部与南部板块的挤压.与其它地区相比,震前震中附近水平位移最显著的特点是,汶川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位移分叉部位,即震中北部明显向东北位移,震中南部明显向东南位移,而震中附近的水平位移则明显小于其北面和南面的水平位移.简要讨论了应变计算结果的精度.为获取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别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1999—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且在此区域内积累较大的面压缩区的东北边缘.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
- 顾国华王武星徐岳仁李文军
-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壳水平运动地震预测
- 断层活动协调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1年
- 为了有效捕获潜在震源区前兆变化信息与断层应变积累状态,本文应用断层活动协调比概念,对川滇地区和首都圈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丽江7.0级地震前震源区经历了至少有10多年的断层闭锁阶段,不同观测场地协调比变化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可能反映了震源区以及外围的异常演化特征;②断层活动协调比参数可帮助判识断层活动的性质,当基线、水准原始观测曲线出现显著的变化,而协调比处于正常水平时,断层活动即为无应变积累的自由蠕滑;③断层活动协调比在大部分地震前都出现一定的离散性变化,对分析强震前的断层活动性质和应变积累状态以及地震中长期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晶黎凯武武艳强李春光
- 关键词:地震预测
-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分段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GPS资料,用地壳运动强度和大空间尺度变形分析了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的活动性。结果表明,燕山地块与华北平原的地壳运动强度以张—渤带为明显的分界线,张-渤带以左旋走滑为主。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对GPS资料进行了空间去噪声处理,并建立球面位错模型,反演了张—渤带的11条断层,结果表明:NW向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NE向断层中,活动性最强的是以倾滑为主的沧东断裂。2001—2004年时段与1999—2001年时段相比,张—渤带中西段、西段断层的走滑量略有减小,而其中东段、东段的走滑量有较大程度增大。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
- 方颖张晶
- 关键词:地壳运动断层滑动GPS
- 河北省文霸网流动重力观测对网区及周边地震的反应被引量:3
- 2009年
- 绘制了河北省文霸网流动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观测对网区及周边地震的反应。重力异常呈现下列特征: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2年左右,变化量值在几十微伽;异常主要形态表现为持续下降,震前转折;邢台5.4级地震和文安5.1级地震前网区重力场均出现了显著的、连续的高值异常区;网区内的文安5.1级地震的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的高梯度带上。
- 苏树朋张跃刚
- 关键词:地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