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7B01)

作品数:100 被引量:1,169H指数:19
相关作者:王传宽范文义王兴昌金光泽全先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土壤
  • 18篇落叶松
  • 17篇兴安落叶松
  • 11篇叶面
  • 11篇叶面积
  • 11篇叶面积指数
  • 11篇生态系统
  • 10篇气候
  • 9篇凋落
  • 9篇有机碳
  • 9篇森林生态
  • 9篇森林生态系统
  • 9篇温带森林
  • 9篇物量
  • 8篇凋落物
  • 8篇阔叶
  • 8篇非结构性
  • 8篇初级生产力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温带

机构

  • 102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黑龙江工程学...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大百科全...
  • 1篇黑龙江省水文...
  • 1篇吉林省林业勘...

作者

  • 44篇王传宽
  • 16篇王兴昌
  • 16篇范文义
  • 11篇金光泽
  • 10篇全先奎
  • 7篇崔晓阳
  • 6篇王晓春
  • 5篇卢伟
  • 5篇高菲
  • 4篇胡海清
  • 4篇刘志理
  • 4篇武启骞
  • 4篇魏书精
  • 4篇张全智
  • 4篇孙慧珍
  • 4篇孙龙
  • 4篇周正虎
  • 4篇刘帆
  • 3篇桑英
  • 3篇邸雪颖

传媒

  • 31篇生态学报
  • 22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林业科学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森林工程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编辑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5篇2016
  • 16篇2015
  • 15篇2014
  • 2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兴安落叶松叶碳利用效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被引量:7
2016年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北方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广阔的分布范围和多样的生长环境,是研究树木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理想树种。叶碳利用效率(CUE_L)不仅与树木的碳代谢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而且能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将来自不同地区(即环境条件)的6个兴安落叶松种源的种子播种培育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内,在其生长30a后采用研究站和种子来源地间干燥度(AI)的差值(ΔAI)来代表环境变化梯度,研究环境变化对CUE_L的影响。结果表明:CUE_L在不同环境变化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呈现随ΔAI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CUE_L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等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较大ΔAI梯度下的CUE_L敏感性更高。CUE_L与种子来源地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种子来源地AI则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随种子来源地年平均气温、平均年蒸发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其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变化使兴安落叶松CUE_L产生了适应性变异,表现出树木对原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
全先奎王传宽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
模拟降水减少对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以2004年在小兴安岭帽儿山地区栽植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经过100%减雨、50%减雨、冬季除雪和对照4种处理,在控雨的前期(6月)和后期(8月)用微生长锥取样利用石蜡切片方法测量扩大细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在10月末用生长锥取样,打磨后测量成熟管胞的径向长度和数量,进而分析降水减少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帽儿山地区,生长季温度与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显著正相关,降水在生长季后期为负相关。大树芯成熟管胞测定表明,3块样地综合而言,除雪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多,其次是对照组,50%减雨组和100%减雨组成熟管胞数量最少;管胞径向长度在各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在3块样地中,成熟管胞数量和径向长度在相同处理间测定结果有差别,样地1的100%减雨组、50%减雨组、除雪组和对照组中成熟管胞数量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加,径向管胞长度差异不明显;样地2的除雪组中成熟管胞径向长度显著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而50%减雨组、100%减雨组和对照组的成熟管胞径向长度和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样地3中4个实验组的成熟管胞数量均差异不显著,成熟管胞径向长度100%减雨组略小于其他3个实验组,这与样地3遮阴较大、土壤湿度较高有关。石蜡切片的形成层扩大细胞分析表明:在减雨处理的初期(6月份),样地3在扩大细胞的数量上,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在减雨处理的后期(8月份),样地1扩大细胞的数量随着不同处理间土壤湿度的减小而减少。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减少会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且不同时期降水减少的影响也有差异。
刘玉佳朱良军苏金娟王晓春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形成层切片
兴安落叶松对环境变化的物候驯化和光合能力适应被引量:8
2015年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作为欧亚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在全球变化和区域碳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物候和光合能力在环境变化下的响应是一种表型驯化还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还不清楚。于2009—2011年生长季内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45°24'N,127°40'E)测定了6个来自不同气候条件(纬度:48—52°N,年均温:-2.3—2.6℃)下的兴安落叶松种源在同质园内的32年生树木的叶片物候(4—10月)和光合能力季节动态(5—9月)。结果表明:6个种源的树木叶片的展叶和落叶起始日期均无显著差异,均在4月下旬展叶、在9月下旬开始落叶,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生长季天数分别波动在150—153 d、145—147 d和148—151 d之间。6个种源树木叶片展叶起始日期和春季展叶前>0℃积温均显著负相关,而落叶起始日期和秋季均温均显著正相关(P<0.05)。这表现出物候对环境变化的表型驯化效应。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种源差异。来自于较高纬度的塔河、根河、中央站种源的Pmax仅在生长季初期(5—6月)明显低于其各自的年均值,而在其他生长阶段则在年均值以上;来自较低纬度的鹤北和乌伊岭种源的Pmax仅在生长盛期(8月)明显高于其各自年均值,而在其他阶段则处于年均值以下。6个种源树木Pmax和生长季均温均显著正相关(P<0.01),且来自较高纬度的中央站、根河、三站种源树木Pmax随温度升高的增幅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种源树木。在每个生长阶段Pmax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P<0.05),并且差异趋势随生长季进程而有所不同:中央站种源在每个生长阶段都具有最高的Pmax,而根河、塔河、乌伊岭分别在生长季初期(5—6月)、中期(7月)和盛期(8月)、后期(9月)具有最小Pmax。这些光合能力的差异是基因调控下的树木对种源原地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兴安落叶松的物候可塑性和光
全先奎王传宽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种源物候光合能力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及空间格局被引量:15
2013年
应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落叶季节(7—11月)的有效叶面积指数进行动态监测。为准确估测谷地云冷杉林的叶面积指数(LAI),对叶凋落末期(11月初)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进行木质部分及集聚效应(包括冠层水平集聚和针簇内集聚效应)的合理校正,以校正值作为该时期常绿树种的真实叶面积指数(LAIt),结合凋落物法,反推得到LAIt的季节动态并分析LAIt最大时期(7月)和最小时期(11月)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谷地云冷杉林11月初木质部分所占比例(α)均值为0.10±0.06,冠层水平集聚指数(ΩE)均值为0.90±0.04,常绿针叶树种的针簇内集聚指数(针簇比,γE)为红松(1.77)>云杉(1.28)>冷杉(1.10);LAIt随季节变化呈递减趋势,7月达到峰值(3.97),11月值最小(2.71);相对而言,光学仪器法测定的LAIe各调查期的低估范围为28.81%~43.24%,平均低估值为32.98%;变异函数分析表明,LAIt大的月份其空间异质性程度也大,7和11月LAIt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其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分别占总空间异质性的99.8%,66.9%。
刘志理戚玉娇金光泽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白桦和紫椴树干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空间变异被引量:25
2013年
以中国东北温带森林两个散孔材树种白桦和紫椴为对象,研究落叶后树干木质部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种树种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与可溶性糖浓度均随树干径向深度增加而缓慢下降,淀粉的径向变化不明显,即使在树干径向深处仍存有大量的NSC.两种树种树干的TN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从根颈到胸高降低,之后逐渐升高,最大值出现的高度因树种和TNC组分而异.两种树种树干糖淀粉比值的纵向变化趋势为:白桦随树干升高而增大,紫椴则随之减小.树干NSC储量估算的误差主要来源于NSC浓度的纵向变化,其次是径向变化.喜光树种白桦的树干TNC浓度(1.0%干质量)显著低于耐阴树种紫椴(4.3%干质量),可能与其生活史对策差异有关.采用考虑了树干NSC纵向和径向变化的取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树木或林分水平上NSC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
张海燕王传宽王兴昌成方妍
关键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木质部白桦紫椴耐阴性
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温带幼龄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1
2015年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打破森林生态系统原有的碳氮磷平衡,从而显著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地段相邻、林龄相同(10年生)、原始植被一致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无土壤翻动的天然次生林[NS]、间作大豆而土壤翻动中等的人工林[MS]、间作人参而土壤翻动严重的次生林[SS])的温带幼龄林为对象,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方式显著改变表层和深层土壤碳含量,各土壤层次碳含量均呈现NS>MS>SS;而氮含量仅在0—20 c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磷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碳氮磷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程度不同。(2)SS土壤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低于NS和MS,而NS和MS之间C/N和C/P因土壤层次而异。不同土壤层次氮磷比(N/P)均随土壤翻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NS>MS>SS,P<0.05),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表明N/P相对于C/N和C/P可能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更优生态指示功能。(3)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土壤碳-氮、碳-磷、氮-磷的耦合关系。土壤碳-氮(C-N)之间存在极显著(P<0.001)的线性关系,其中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C-N关系的斜率差异不显著(P=0.458,共同斜率为11.1),但截距差异显著(P<0.001)。结合本地区和全球文献数据分析指出,森林土壤碳氮关系既有大尺度上的普适性,又有小尺度上对土地利用方式响应的局域分异性。
周正虎王传宽张全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地球化学
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叶面积指数的估测被引量:10
2013年
叶面积指数(LAI)是量化冠层结构最常用的参数之一,准确估测LAI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半球摄影图像法和LAI-2000法及半球摄影图像法结合凋落物法估测了小兴安岭白桦次生林LAI及其动态变化。首先对该林型叶凋落末期(11月初)的半球摄影图像进行合理校正(包括木质部分所占比例α,冠层水平集聚指数ΩE),校正值作为该时期常绿树种的真实LAI(LAIt),结合各调查期的凋落物数据,得到落叶季节(7—11月)的LAIt,并以该值为参考值,对比分析了两种光学仪器法估测值。结果表明:两种光学仪器法在LAI最大时期低估(分别低估2.83%、6.20%),其他时期显著高估(平均高估118.13%、89.34%),但两种光学仪器法与探讨方法估测值存在很好的相关性:LAIt=-1.1393+1.0934.LAIHP,R2=0.80;LAIt=-0.1712+0.6259.LAILAI-2000,R2=0.83。研究结果可为将来方便、快捷、准确的估测白桦次生林的LAI提供参考。
刘志理金光泽
关键词:白桦林叶面积指数
模拟雪被变化对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凋落叶分解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气候变化引起的雪被变化会深刻地影响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本研究采用人工控雪处理(对照、增雪、除雪)模拟研究雪被变化对两种温带树种——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凋落叶分解动态的影响.为期一年的分解试验表明:不同控雪处理下水曲柳和落叶松的凋落叶年分解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3%~57.4%和21.7%~31.4%;两者的分解系数(k)变化范围分别为0.048~0.057和0.022~0.030,其中增雪处理的k值最大、除雪处理的k值最小.与对照相比,增雪处理下水曲柳凋落叶50%和95%分解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1月和4.2月,落叶松则分别缩短了3.7月和15.5月;相反,除雪处理下相应的分解时间分别延长了1.8月和6.4月(水曲柳)及5.0月和21.1月(落叶松).此外,凋落叶分解率与树种、雪深、分解时间、土壤温度等密切相关,但其主要影响因子随分解阶段而异,表现为雪被期主要受土壤温度影响,而随后的无雪期主要受凋落叶初始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突显了雪被变化对凋落叶分解有显著的瞬时效应和延迟效应.
窦佳王传宽武启骞
关键词:凋落叶分解温带森林
基于空间变异性的树冠非结构性碳含量估算:以胡桃楸和春榆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以胡桃楸和春榆为例,采用枝解析法测定不同基径枝条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变异,进而估算并评价不同取样方法对树冠NSC含量估算的误差.结果表明:器官对两种树种树冠NSC浓度的影响显著,叶、新枝、老枝和死枝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总和(TN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6%、12.6%、5.7%和2.9%.叶和新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枝长和枝相对高度的变异多不显著,但老枝的NSC浓度随枝基径、枝龄和枝长增大而降低,而随枝相对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枝基径是老枝NSC浓度的最佳预测变量(R2在0.87-0.95).两树种叶、新枝和老枝平均TNC含量分别占其树冠TNC含量的28%、2%和70%.分析树冠枝NSC的空间变异性对树冠NSC含量估算误差的影响发现,采用新枝和直径约3 cm老枝枝段的NSC浓度估算冠层NSC含量是较简易而精确的方法.
成方妍王传宽
关键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枝条胡桃楸
哈尔滨实验林场主要林分类型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被引量:3
2013年
以哈尔滨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利用可以测量枝叶聚集程度的植物冠层分析仪作为叶面积指数(LAI)测量仪器,分别收集研究区水曲柳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夏季LAI数据和冬季的木质部面积指数(WAI)数据,从植被面积指数(PAI)中移除木质材料的信息,获得叶子信息,修正了TRAC测量中所需参数——木质部占总植被面积的比率α,计算了哈尔滨实验林场的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曲柳林的LAI平均值为4.099,落叶松林的LAI平均值为5.176;水曲柳林的LAI与有效植被面积指数(PAI e)的平均值差别不大,这是由于水曲柳林的木质部分对叶面积指数的贡献与其叶片的聚集度效应基本相当,落叶松林的PAI e与LAI相差达到27%之多,针簇内部尺度的聚集度指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针叶林的LAI测量必须要考虑叶子的聚集度效应;哈尔滨地区的水曲柳林TRAC改正参数α的参考值为0.24,哈尔滨地区的落叶松林TRAC改正参数α的参考值为0.30。
卢伟范文义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