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21005)

作品数:91 被引量:759H指数:16
相关作者:周怀春陈刚刘伟张成陈汉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化学工程
  • 14篇理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热解
  • 11篇燃烧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9篇锅炉
  • 8篇传热
  • 7篇英文
  • 7篇换热
  • 7篇
  • 6篇煤粉
  • 6篇船舶
  • 5篇生物质
  • 5篇能源与动力工...
  • 5篇强化传热
  • 5篇涡轮
  • 5篇流场
  • 4篇燃煤
  • 4篇热解过程
  • 4篇煤燃烧
  • 3篇电站

机构

  • 69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海军工程大学
  • 3篇中国船舶及海...
  • 2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江南造船(集...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丹麦技术大学
  • 1篇广东电网公司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中国船舶科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17篇陈汉平
  • 16篇杨海平
  • 14篇张世红
  • 14篇王贤华
  • 14篇周怀春
  • 12篇刘伟
  • 12篇陈刚
  • 10篇张成
  • 7篇刘永葆
  • 7篇郑楚光
  • 6篇刘志春
  • 6篇方庆艳
  • 6篇夏季
  • 5篇汪华剑
  • 5篇向军
  • 5篇张军营
  • 5篇徐远纲
  • 5篇杨昆
  • 5篇鞠付栋
  • 5篇胡松

传媒

  • 1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2篇第二十三届全...
  • 8篇Scienc...
  • 7篇动力工程
  • 7篇Scienc...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煤炭转化
  • 2篇中国科学(E...
  • 2篇海军工程大学...
  • 2篇推进技术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Partic...
  • 2篇Advanc...
  • 1篇中国电力
  • 1篇力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7篇2011
  • 20篇2010
  • 36篇2009
  • 22篇2008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折流杆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0年
依据核心流传热强化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粗杆-细杆组合式折流杆换热器,建立了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其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模拟,并将计算结果和相同杆径的折流杆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新型换热器壳程的对流换热系数与折流杆换热器相当,但流动阻力远远小于折流杆换热器,综合性能优于折流杆换热器,而且Re数越高,优势越明显。
王英双刘志春黄素逸刘伟
关键词:折流杆换热器强化传热减阻
间隙流动对涡轮叶片温度场分布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某型燃气轮机高压涡轮转子在不同叶顶间隙下采用圆柱坐标下的雷诺平均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叶顶间隙下间隙流的流场结构、间隙变化对叶片气动特性及温度分布产生的影响,揭示了间隙流动对叶片不同截面压力、温度场分布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间隙高度的增加,泄漏流在叶顶吸力面侧形成的泄漏涡的尺寸不断增大,尾缘区域混合流的流速增加,涡流的不规则运动降低;间隙增大导致叶片吸力面温度分布出现较大波动,其压力脉动最小值以及高温区均向尾缘方向移动。
李钰洁刘永葆高洁
关键词:涡轮转子叶顶间隙间隙涡流场
船型演化与船舶水动力学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以船型演化的历史轨迹为出发点,力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考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船型发展趋势,并论述船舶水动力学基础共性技术研究的发展对船型研发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造船工艺技术的发展对船型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焊接技术最终替...
缪国平范菊朱仁传范佘明
关键词:船舶设计船型优化水动力学
不同类型船舶伴流数值模拟研究
用软件FLUENT为平台,以多类型水面舰船,如低速肥大船、集装箱船、双尾鳍船、舰船DTMB5415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尾流场数值模拟.探索了工程适用的船舶伴流计算方法,桨盘面处轴向伴流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对不同类型船...
于海吴琼冯学梅王金宝蔡荣泉
关键词:船舶工程尾流场自由液面
基于拟谱方法的fKdV方程数值模拟研究
拟谱方法对fKdV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壁面的特性参数等因素对表面波的影响规律.fKdV方程是非齐次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无法求得其精确解,而建立在函数逼近基础上的拟谱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有效方法.其在时间处理上采用的...
陈琪王松岭吴正人
关键词:表面波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数值模拟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Thermocapillary Flows
2010年
In this paper,we apply a recently proposed thermal axisymmetric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to the thermocapillary driven flow in a cylindrical container.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and isothermal lines at the free surface with Prandtl(Pr)number fixed at 0.01 and Marangoni(Ma)number varying from 10 to 500 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numerical results.In addition,we also give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different Ma numbers at Pr=1.0.It is shown that present results greed well with those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Lin ZhengZhaoli GuoBaochang ShiChuguang Zheng
火电机组混煤掺烧全程动态优化系统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针对火电厂混煤掺烧的实际工作特点,建立了基于燃煤流程的全程动态优化方法。该方法对进厂的每一种煤进行跟踪监视和综合优化调配,将堆煤、配煤、取煤、燃烧各环节耦合起来,结合智能算法,采用多目标协同优化,以使混煤掺烧达到安全、经济和环保的效果。同时,采用数字化方法模拟煤场和原煤仓的动态过程,以直观图形显示存煤情况,从而使全厂的存煤可视化。针对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开发了混煤掺烧全程动态优化决策系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陈刚夏季彭鹏杨涛丁宏刚谢江颜祝明沈跃良
关键词:混煤掺烧多目标优化决策系统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water entry of a 3-dimensional body
The complex hydrodynamics of 3-dimensional effect on water entry by a hydrophobic cylinder are investigated ex...
Makoto Sueyoshi
关键词:CYLINDERCAVITYSPLASH
文献传递
湍流换热的场物理量协同与传热强化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在层流换热场物理量协同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湍流零方程模型和k-ε两方程模型,建立了湍流换热的能量和动量协同方程,揭示了湍流换热流场中热流、质量流与流体流动驱动力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强化传热机理,将强化传热的场物理量协同原理由层流延展到湍流.通过圆管内置旋扭式螺旋片的强化传热计算分析,证明了湍流换热场物理量协同原理具有普遍性.因此,根据湍流换热流场的物理量协同关系,可对各种不同的管内强化传热元件和表面的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为提高传热单元或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提供理论和设计依据.
刘伟刘志春黄素逸
关键词:湍流换热器强化传热性能评价
一种生物污泥热解半焦孔隙结构特性被引量:9
2008年
污泥半焦的孔隙结构是影响热解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在N2气氛下,温度为300—900℃对一种取自香港的生物污泥进行热解。采用ASAP 201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生物污泥热解半焦的比表面积及其孔隙结构,研究污泥半焦的孔隙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分形理论和等温吸附理论对半焦进行分析。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孔隙结构变得发达,孔的种类多样化,总孔容积逐渐增加。比表面积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从300℃时的0.72m^2/g增加到900℃时的64.88m^2/g,平均孔径为3.7-8.53nm。不同温度制得的半焦,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在孔径为4nm左右出现峰值。表面分形维数随热解终温的提高而增高,从2.539增加到了2.824,表面分形维数的增加,有利于污泥的热解。
陈汉平邵敬爱杨海平王贤华张世红晏蓉
关键词:生物污泥孔隙结构半焦热解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