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CZW065)
-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傅钱余刘建华刘家民刘海燕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南开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近百年文学“民族性”问题的中国谱系及反思被引量:2
- 2019年
- 民族主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民族性一直是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核心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前以及十七年时期,文学民族性的主调是政治民族主义,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成为重要议题,强调文学对民族生活世界的现实主义描写;90年代以后,民族性即民族精神成为共识.然而,对民族性的过度强调忽视了文学的其他价值,民族精神的内涵模糊导致了民族文学研究的简单模式化,诱使了民族文学创作的景观化.因此,民族文学研究应坚持人文性、民族性、文学性的三重整体价值观.
- 傅钱余
- 关键词:民族性人文性少数民族文学
- 广义叙述学语境下的维吾尔“梦”叙事——《神秘的梦》探析
- 2017年
- 维吾尔民间故事《神秘的梦》存在多种广义叙事学视角下的梦叙事手法,十分独特,大有深意。故事以公主的梦为轴心,以此展开了做梦、述梦、占梦、画梦、改梦、圆梦的一系列过程。在梦故事中涉及梦的心像叙述,二次叙述及"二我差",梦的"否叙述"等多种叙事现象。在维吾尔民间故事中"梦"是一个备受重视的母题,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而且其民间存在浓厚的"信梦"氛围,可以作为深入探究和发掘其民族文化特质的一个切口。
- 刘建华
- 关键词:故事
- 地域·民族·野性——探寻现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百年轨迹被引量:1
- 2016年
- 以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风格来看,百年中国少数民族的小说创作清晰地呈现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以降,可分别用"地域"、"民族"和"野性"三个关键词予以概括,分别代表少数民族作家的"地域乡土写作"、"民族文化写作"和"生态民族写作"。
- 傅钱余
- 关键词:民族野性民族文学
- 民间故事中“人化异类”型故事的深层文化意涵被引量:3
- 2016年
- "人化异类"故事是民间故事中一种独特的变异形态,有着多种类型和复杂成因,其背后所蕴涵的多层面文化意涵值得深入探讨和发掘。在现实层面上"人化异类"是由于人对抗命运的失败,也是一种牺牲和对恶的惩戒;在终极意义上人化异类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失败和倒退,它是人类追求永恒理想的缩影。变形的背后有着深刻复杂的深层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在人类自我超越和图腾信仰的层面上变形本身具有神性的光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与异类逐渐分离,直至相互对立,"人化异类"的神性色彩日渐淡去,开始与人性本身对立,最终成为"非人性"的存在。
- 刘建华
- 关键词:民间故事
- 广义叙述学语境下的维吾尔“梦”叙事——《神秘的梦》探析
- 2016年
- 维吾尔民间故事《神秘的梦》存在多种广义叙事学视角下的梦叙事手法,十分独特,大有深意。故事以公主的梦为轴心,以此展开了做梦、述梦、占梦、画梦、改梦、圆梦的一系列过程。在梦故事中涉及梦的心像叙述,二次叙述及"二我差",梦的"否叙述"等多种叙事现象。在维吾尔民间故事中"梦"是一个备受重视的母题,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可以作为深入探究和发掘其民族文化特质的一个切口。
- 刘建华
- 关键词:故事
- 纳西族作家和晓梅小说的空间叙事——兼论当前空间叙事学研究的局限被引量:5
- 2014年
- 空间批评是民族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晓梅的小说通过对空间的巧妙运用,淋漓地呈现出纳西人的生活世界和感性世界以及纳西人对纯洁真挚之情的追求,暗示出文化冲突中的文化阵痛。个案批评揭示出当前空间叙事学研究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形式化弊端。
- 傅钱余
- 关键词:纳西族叙事学
- 民族文学“民族性”的研究范式新议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民族文学的崛起,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民族文学民族性倾向于与民族精神相联结,导致民族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文化简单对接,并误导了民族作家的伪民族文化写作。民族文学民族性研究应从文本本身出发,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或气质。文化与文学的互动生成民族性,需以作品为中心,讨论文化的各层面进入文学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在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 傅钱余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精神民族主义
- 当代藏族作家的文化生态叙事研究——兼论当前国内生态批评的局限被引量:2
- 2015年
- 文化生态问题是当代藏族作家关注的焦点。藏族作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抒写。扎西达娃从简单批判藏族旧有风俗,走向深层次领悟和思考藏族文化的根脉及其当代传承之道;次仁罗布以新的叙事方式呈现藏族文化的精髓内涵,关注藏族化的当代境遇;尼玛潘多原生态地呈现西藏山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宏阔主题下生动展现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内心的复杂过程。藏族作家文化生态叙事研究揭示出当前生态批评的模式化、简单化、泛文化倾向等局限。
- 傅钱余
- 关键词:藏族文学文化生态生态批评
- 论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文化表述的三次转向被引量:1
- 2016年
- 依据作家的写作动机以及作品主题,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至80年代中期,少数民族小说主要追求地域乡土特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民族文化特质成为少数民族小说的核心主题;90年代后期以来,自然和文化危机成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普遍焦虑,其作品呈现鲜明的文化生态意识。三次转向背后是社会文化语境的改变和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内涵的变化,或可以此为启发反思并深化当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
- 傅钱余
-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少数民族小说
- 维、汉异类婚型民间故事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民间故事中,异类婚故事资源都极为丰富且影响深远。但我们关于异类婚型民间故事的"概念"大多是建立在汉民族汉文化异类婚故事的基础上,并由此形成一些有关异类婚故事的"刻板印象",而维吾尔族异类婚故事在很多方面却恰恰颠覆了我们对异类婚的"常识性"认识,在婚恋行为本身,婚恋对象、婚恋结局等多方面都与汉民族有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折射出民族文化特质方面的差异。通过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上认识和发掘两种文化的内蕴及其特质。
- 刘建华
- 关键词:民间故事维吾尔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