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006)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鲁辛辛吴薇王玫黄艳飞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菌
  • 2篇RNA
  • 1篇眼内
  • 1篇眼内炎
  • 1篇阴性葡萄球菌
  • 1篇凝固酶
  • 1篇凝固酶阴性
  • 1篇凝固酶阴性葡...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全自动
  • 1篇全自动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分析
  • 1篇微生物分析仪
  • 1篇细菌性眼内炎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
  • 1篇基因分析
  • 1篇分析仪
  • 1篇16S_RR...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吴薇
  • 3篇鲁辛辛
  • 2篇黄艳飞
  • 2篇王玫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分子诊断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以16S rRNA部分基因直接测序为基础分析细菌性眼内炎中的病原菌,建立眼内标本病原菌非培养检测方法。方法收集50例患者房水或玻璃体液标本,提取细菌DNA,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微生物种属鉴定,同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50例标本中,直接涂片阳性22例(44%),细菌培养阳性13例(26%),PCR检测阳性28例(56%),成功测序22例,序列鉴定率为44%。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与培养鉴定结果不完全吻合。结论分子诊断对明确细菌性眼内炎感染有指导意义。
吴薇鲁辛辛黄艳飞
关键词:细菌RNA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细菌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关键技术,评价序列分析技术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件。方法对117份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形态学、细菌培养、16S rRNA基因扩增与测序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病原菌检出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子技术通过改良的微量核酸提取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两个区域(BSF8-BSR534和BAK11 w-BAK2)。结果细菌培养和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9%(57/117)和72%(84/117),63%(53/84)的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鉴定到种;60例(52%)培养阴性标本中有7例(12%)经序列分析再次鉴定出病原菌;形态学检查阳性率为64%(75/117),与PCR结果接近,两者结合可提供推测性报告。第1对引物(扩增区:BSF8-BSR534)较适合革兰阳性细菌分类,第2对引物(扩增区:BAK11w-BAK2)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均可获得理想的序列。结论改进核酸提取技术、筛选恰当的引物、优化基因扩增和测序流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直接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鲁辛辛吴薇王玫黄艳飞
关键词:RNA细菌标本病原菌
比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与基因分析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鉴定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Vitek32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株,常规细菌培养后,用Vitek32鉴定系统和16S rRNA基因测序进行分类,以API Staph系统为参照,比较2种鉴定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根据Vitek32鉴定系统判断标准,将鉴定结果分为3组:Ⅰ组(25株):“不可接受”,%id〈80;Ⅱ组(35株):“可接受的”,%id80~90;Ⅲ组(10株):“好的”,%id90~98,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分别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16S rRNA基因分析法全部鉴定到种,2种方法鉴定符合率分别为Ⅰ组64%、Ⅱ组74.3%、Ⅲ组100%,总体鉴定符合率74.4%。结论Vitek32在进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鉴定时有局限性,16SrRNA序列分析可以弥补鉴定上的不足,在发展难培养和不能培养微生物的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王玫吴薇鲁辛辛
关键词: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