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905)

作品数:30 被引量:452H指数:13
相关作者:汤浩茹罗娅王小蓉董晓莉张勇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基因
  • 6篇植物
  • 5篇克隆
  • 4篇基因克隆
  • 4篇草莓
  • 3篇树莓
  • 3篇RAPD
  • 2篇低温胁迫
  • 2篇多聚半乳糖醛...
  • 2篇多聚半乳糖醛...
  • 2篇性状
  • 2篇叶片
  • 2篇试管苗
  • 2篇农杆菌
  • 2篇片段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猕猴桃
  • 2篇胁迫
  • 2篇基因片段

机构

  • 3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自然资...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重庆市涪陵区...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作者

  • 33篇汤浩茹
  • 17篇罗娅
  • 12篇王小蓉
  • 10篇董晓莉
  • 7篇张勇
  • 4篇蒋豪
  • 3篇古英洪
  • 3篇刘娟
  • 3篇甘玲
  • 2篇刘玲梅
  • 2篇侯艳霞
  • 2篇刘翠琼
  • 2篇段娟
  • 2篇李玲
  • 2篇张义正
  • 2篇李小红
  • 2篇李明章
  • 1篇杨文渊
  • 1篇蒋丹
  • 1篇陈清

传媒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果树学报
  • 4篇园艺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落叶果树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09
  • 10篇2008
  • 4篇2007
  • 16篇2006
  • 3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满园香梨叶片不定芽的诱导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TDZ、生长素种类及其浓度4个因素组合对满园香梨(Pyrusus鄄suriensisMaxim.cv.Manyuanxiang)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的种类是影响叶片不定芽再生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生长素的种类。通过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和平均每叶再生不定芽数分析表明,NN69+TDZ3.0mg/L+IAA0.2mg/L为满园香梨叶片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在该培养基组合上,满园香梨叶片再生率和平均再生芽数分别达到了74.8%和4.40。同一叶片的基部和顶端比中部更有利于不定芽的再生。
汤浩茹刘翠琼罗娅
关键词: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4个梨基因型试管苗生根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试验以4种基因型梨试管苗为试材,在含有MS、ASH、1/2MS、1/4MS及不同IBA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采用前期光、暗培养各10d,然后转入有无活性碳(AC)和IBA的处理中在光照下生根。试验用L16(45)正交设计,通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株根鲜重和平均株根干重5个指标考查了基本培养基、IBA、AC以及光照对梨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和蔗糖对于梨根的诱导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根的生长阶段IBA不是必需的;1.0~5.0mg/LIBA+5.0~15.0g/L蔗糖+0.5~1.0g/LAC组合下梨的生根率为75%~100%;前期暗培养能有效促进东方梨品种早酥梨和身不知根的发生,而对西洋梨品种巴梨和考密斯根的诱导效果较差。
汤浩茹刘翠琼罗娅王小蓉
关键词:试管苗培养基
彩色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的红心变种,数量稀少,十分珍贵,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采用RAPD技术研究彩色猕猴桃红美,TJ-DD—19,TJ- DD-54,TJ—DD-75和Ckou—DD-18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与3个有代表性美味猕猴桃品种川猕1号,秦美和海沃德的遗传差异性。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18个引物,共扩增出24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06条,占85.1%。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5~18条不等,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带数为13.4条。结果表明,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它们除了变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外,变种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同时,采用UPGMA法聚类的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部分反映了猕猴桃的地理分布。
董晓莉汤浩茹丁建李明章郑晓琴杨足君
关键词:美味猕猴桃AMPLIFICATIONPOLYMORPHIC
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SweetpotatovirusG,SPVG)外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CP)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从甘薯病叶总RNA中克隆到了SPVG-CPSC1和SPVG-CPSC2两个约700bp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EscherichiacoliJM109,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证实获得的DNA片段是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两个克隆片段与埃及分离物Egypt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89.1%,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4.8%,与中国分离物CH2的序列同源性最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4%和87.0%,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和94.8%,而2个克隆片段之间的核苷酸以及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5%和96.1%,表明SPVG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古英洪汤浩茹张义正
关键词:外壳蛋白RT-PCR基因克隆
遗传标记在树莓种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树莓是由一大群变异较大而类型复杂的植物组成。树莓种类和品种的正确鉴别是树莓属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而经济有效的遗传标记又是树莓种类和品种正确鉴别的基础。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以及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综合有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形态学标记、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虽然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已大量应用,但形态标记仍然是最主要的鉴定手段。文章还对树莓种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段娟汤浩茹王小蓉李玲
关键词:树莓
试管苗长期继代培养中的形态发生能力与遗传稳定性被引量:16
2008年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长期继代则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必要手段。综述了长期继代培养对植物试管苗形态发生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继代培养过程中影响培养物形态发生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刘玲梅汤浩茹刘娟
关键词:试管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中国树莓属植物多样性及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06年
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已报道的中国树莓属植物种质资源201种98变种的地理分布和野生种与栽培种群的分类,列表比较了可作为树莓类果树选育种的优良野生种质中35个种和4个变种的主要特性,重点论述了用孢粉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树莓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国外对树莓资源的利用与我国对树莓资源的引种和品种选育进展,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王小蓉汤浩茹邓群仙
关键词:树莓种质资源品种选育
梨遗传转化与遗传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用遗传转化的方法对梨进行遗传改良和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梨的遗传性状是当今梨科研的热点.基因型、抗菌肽的活性与稳定性、农杆菌的侵染力等是影响梨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DNA的提取方法决定DNA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梨中的应用和应用结果.本文综合有关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梨遗传转化和遗传标记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刘淑芳汤浩茹罗娅王小蓉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性状基因型抗菌肽侵染力农杆菌
枳壳CBF转录激活因子基因片段的克隆被引量:5
2008年
根据不同植物CBF同源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合成简并引物,采用PCR技术首次从枳壳基因组中分离出一个DNA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长464bp,与拟南芥3个CBF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79%和67%~69%的同源性,而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同源性更高的AP2 DNA结合域和CBF蛋白的两段特征序列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的片段为枳壳CBF基因片段。
张杰汤浩茹罗娅张勇
关键词:枳壳CBF基因克隆
桃PGIP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克隆桃(Prunus persica)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PGIP)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根据李属植物pgip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桃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了约1kb的cDNA片段,T/A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随后将该蛋白成熟肽cDNA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融合表达质粒,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Rosetta-gami(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桃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cDNA编码区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Pppgip。PpPGIP分子量为36.4kD,等电点为7.42,信号肽为N端2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7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Pppgip与李属其它pgip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2%~94.6%和89.7%~92.7%。同源树分析表明,该基因明显区别于其它pgip,与马哈利樱桃pgip的关系较近,与寿星桃、桃栽培品种‘久保’等pgip的关系都较远。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含11个α-螺旋和21个β-折叠,中心LRR结构域由10个串联的LRRs基序组成。原核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出现。【结论】克隆了桃PGIP基因,并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古英洪汤浩茹张义正
关键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