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3B05)

作品数:9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郑杰宁钧宇由江峰王洁良崔湘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乳腺
  • 4篇腺癌
  • 4篇腺肿瘤
  • 4篇基因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细胞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乳腺癌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肿瘤转移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基因表达
  • 1篇单克隆抗体制...
  • 1篇抑制基因
  • 1篇印迹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6篇郑杰
  • 5篇由江峰
  • 5篇宁钧宇
  • 4篇王洁良
  • 2篇裴斐
  • 2篇杨京平
  • 2篇崔湘琳
  • 2篇崔湘霖
  • 2篇方伟岗
  • 2篇马春树
  • 2篇沈镇宙
  • 2篇邵志敏
  • 1篇王永胜
  • 1篇韩志惠
  • 1篇吴秉铨
  • 1篇朱翔
  • 1篇杨邵敏
  • 1篇刘雁冰
  • 1篇廖松林
  • 1篇边巴

传媒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MSG-1基因转染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 1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方法 :将含TMSG 1全长开放阅读框架的 1.5kbcDNA克隆于 pcDNA3,构建正义及反义TMSG 1cDNA真核表达载体 ,以脂质体转染人肺巨细胞癌PG的高转移亚系BE1,挑选G4 18抗性克隆 ,RT PCR检测正义或反义TMSG 1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 ,进行转染细胞体外肿瘤生物学行为检测。结果 :RT PCR显示正义TMSG 1cDNA转染的BE1细胞 (BE1 S)中TMSG 1表达明显高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 ,反义TMSG 1cDNA转染细胞 (BE1 AS)中TMSG 1表达低于空载体对照细胞。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 (BE1 V)相比 ,BE1 AS细胞体外生长较快 ,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 ;而BE1 S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没有显著改变 ,但其穿越Matrigel的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BE1 S的G0 、G1期的细胞较BE1 V细胞比例增多 ,并且BE1 S出现了细胞凋亡峰。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MSG 1基因转染可增强BE1细胞的体外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而正义TMSG 1基因转染则使BE1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减弱 ,而对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支持TMSG
边巴马春树由江峰宁钧宇方伟岗郑杰
关键词:肿瘤转移表型病理生理学
TMSG-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TMSG-1是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转移相关基因,它在高转移肿瘤细胞系和有转移的肿瘤组织中表达下降。以高转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为受体细胞,通过基因转染技术观察了TMSG-1基因表达对细胞V-ATPase活性、细胞内pH值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同时利用GFP对TMSG-1细胞内定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ATPase在PC-3M-1E8细胞系,转染空载体和转染反义TMSG-1细胞系的活性无明显差异。在转染正义TMSG-1的细胞系中,V-ATPase的活性比PC-3M-1E8细胞系,转染空载体和转染反义TMSG-1细胞系均有明显增高(P
马春树宁钧宇由江峰柳林郑杰方伟刚王洁良崔湘琳吴秉铨
关键词:前列腺癌MRNA差异显示基因转染基因表达PH值
乳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 86例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 B、VEGF C、VEGF D和flt 4表达含量。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VEGF B高表达 4 4例 (5 1 2 % ) ,低表达 4 2例 (4 8 8% ) ;VEGF C高表达 4 6例 (5 3 5 % ) ,低表达4 0例 (4 6 5 % ) ;VEGF D高表达 4 3例 (5 0 0 % ) ,低表达 4 3例 (5 0 0 % ) ;flt 4高表达 4 8例 (5 5 8% ) ,低表达 38例 (4 4 2 % )。乳腺癌组织中VEGF C、VEGF D与flt 4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 C、VEGF D、flt 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但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分型、肿瘤大小和分级无关。VEGF C、VEGF D高表达组总生存率较差。结论 :VEGF C、VEGF D和flt 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有关 ,VEGF C、VEGF D可作为提示临床预后较差的指标。
刘刚张杰陆劲松吴炅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淋巴因子
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重复出现的BRCA1 1100delAT突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以前在上海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的 BRCA1基因突变是否在扩大的样本中有重复出现。方法对来自国内4个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的60个独立的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进行检测,家系中至少有2个一级亲属或3个二级亲属患原发性乳腺癌。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DNA,对以前报道过的 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1100delAT、IVS17-1G>T、IVS21+1G>C和5640del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DNA 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分析。选取4个与 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D17S855、D17S1322、D17S1326和 D17S1327)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来自中国北方的2个家系中发现有重复出现的 BRCA1 1100delAT 突变,并在其中一例的患病亲属中发现携带相同的突变。在检测的片段中还发现了1个新的致病性突变-BRCA1 5589del8。用与 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显示,两个来自中国北方的BRCA1 1100delAT 突变携带病例有相同的等位基因型,而与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上海地区此突变携带者的等位基因型有所差异。BRCA1 1100delAT 突变在所有检测家系中出现的频率为3.16%(3/95)。结论首次在中国大陆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 BRCA1基因有重复出现的突变。BRCA11100delAT 突变可能是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 BRCA1基因的突变热点;在中国北方人群中,此突变可能有"始祖效应",需要在大规模人群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李文凤胡震张斌曹明智王永胜柳晓义赵林刘雁冰袁文涛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BRCA1基因突变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激素非依赖性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 survivin 在激素非依赖性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 RNA 干扰技术构建 survivin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高转移亚系 PC-3M-1E8细胞系。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肿瘤细胞裸鼠异种接种、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体内、体外细胞生长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 survivin RNA 干扰质粒对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 caspase3活性片段,观察 survivin 抑制细胞凋亡的情况;Matrigel 穿膜实验检测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稳定转染 survivin RNA 干扰质粒的 PC-3M-1E8细胞中 survivin 的 mRNA 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蛋白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约下降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及裸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均明显减慢,锚着不依赖性生长的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数:14.33±3.51)与阴性对照组(52.33±6.81)及空白对照组(54.00±6.00)相比明显降低(P<0.01);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干扰阳性组的凋亡比例分别为5.88±0.99、6.97±1.60、16.40±1.95,干扰阳性组的凋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伴有 caspase3活性片段的表达增加;细胞阻滞在 G_0/G_1期(干扰阳性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 G_0/G_1期的比例分别为52.71±1.10、43.59±1.83及43.65±3.44,P<0.05),并在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多核巨细胞现象;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干扰阳性组的细胞(38.67±6.59)与阴性对照组(46.07±9.97)及空白对照组(47.87±9.58)相比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survivin 在激素非依赖性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并与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及肿瘤侵袭有关。抑制 survivin 的表达可能成为临床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
朱翔宁钧宇由江峰王洁良崔湘琳方伟岗郑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侵润
G3BP单克隆抗体制备及G3BP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检测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 为了研究G3BP(Ras- GAPSH3- bindingprotein)的功能及作用机制,采用原核表达G3BP蛋白诱导免疫,制备抗G3BP单克隆抗体,并检测G3BP在临床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 5X1,通过IPTG诱导,使用大肠杆菌BL21,高质量表达GST -G3BP融合蛋白。将纯化后的原核表达蛋白注射BALB/c小鼠诱导产生免疫应答,采用经典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进行抗体鉴定和肿瘤检测。结果 筛选出分泌抗G3BP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为IgG1,蛋白免疫印迹及抗原竞争抑制实验表明该抗体是特异性抗G3BP抗体。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临床标本,在肺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临床肿瘤活检标本中检出G3BP表达明显增高。在乳腺癌临床组织标本中,G3BP表达水平与c -erbB2表达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G3BP单克隆抗体,所得到的特异性G3BP单克隆抗体能够应用于ELISA、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不同样本的G3B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G3BP在肺癌、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表达明显增高。G3BP有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辅助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宁钧宇由江峰裴斐王洁良崔湘霖郑杰
关键词:G3BP单克隆抗体G3BP肿瘤组织基因表达免疫应答
VEGF、HIF-1 alpha、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 (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缺氧诱生因子 1alpha(HIF 1α)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36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和 6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HIF 1α和EGF的表达情况 ,研究这 3个因子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新生血管生成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36例HCC中VEGF、HIF 1α和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9% (32 / 36 ) ,6 7% (2 4 / 36 )和 75 % (2 7/ 36 ) ,均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P <0 0 5 )。光学显微镜下有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VEGF和HIF 1α的表达率分别为 96 % (2 3/ 2 4 )和 88% (2 1 / 2 4 ) ,高于光学显微镜下无静脉浸润者 (75 %和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阴性组术后 1、2年生存率均为 1 0 0 % ,弱阳性组分别为 87%和 2 2 % ,强阳性组分别为 5 4 %和 0 ,三组存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EGF阴性组术后 1、2年存活率分别为 1 0 0 %和 6 0 % ,弱阳性组均为 70 % ,强阳性组分别为 2 7%和 0。三组之间存活率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HCC组织中VEGF、HIF 1α和EGF呈过量表达。HCC组织中VEGF、EGF和HIF
黄耿文杨连粤鲁伟群杨建青刘合利
关键词:VEGFHIF-1ALPHAEGF肝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
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 明确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 1蛋白分子量大小和细胞定位,制备和鉴定TMSG- 1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肿瘤标本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 (Fmoc法 )合成 15肽TMSG -1抗原片段,并与匙孔槭血蓝蛋白 (mcKLH)偶联,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ELISA法检测和快速有限稀释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应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进行抗体鉴定和肿瘤检测。结果 筛选出抗TMSG- 1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C8,免疫球蛋白亚类测定为IgM。半抗原竞争抑制实验证实该抗体是特异的抗TMSG- 1抗体。Western印迹显示不转移癌细胞亚系 2B4和LH7有明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 .000蛋白条带,而高转移亚系 1E8和BE1则条带很弱。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2B4和LH7强阳性,为细胞膜和细胞质着色;而 1E8和BE1则为阴性。石蜡切片ABC法检测 52例乳腺癌和 41例结肠癌组织中TMSG- 1蛋白表达发现:未转移的癌组织多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36% (乳腺癌 )和 52. 4% (结肠癌 );而转移的癌组织多为弱阳性或阴性, 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 7 .4% (乳腺癌 )和 35% (结肠癌 ),统计学分析表明TMSG 1在未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转移性癌组织 (P<0 .05)。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人肿瘤转移抑制基?
裴斐由江峰宁钧宇杨京平王玉萍韩志惠王洁良崔湘霖杨邵敏郑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结肠肿瘤肿瘤转移单克隆抗体
胸腺素β10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胸腺素β10(Thymosinβ10,Tβ10)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兔抗人Tβ10多克隆抗体,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10例乳腺增生症、76例原发性乳腺癌及27例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中Tβ10的表达状况,同时检测两种恶性度、转移潜能以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均不相同的乳腺癌细胞系中Tβ10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我们还检测了76例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例中ER和c-erbB-2的蛋白水平。结果:Tβ10表达定位于胞浆中,1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表达为阴性或仅在肌上皮内有非常微弱的表达。临床乳腺癌病例的阳性率为100%(76/76),但表达强弱有差别:伴早期浸润的原位癌弱于普通浸润癌,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分化组染色弱于中低分化组(P<0.05);虽然淋巴结转移灶内的染色强于原发癌,但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伴/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细胞系中,雌激素依赖性、恶性度和转移潜能较低的MCF-7细胞的Tβ10表达弱于雌激素不依赖性、恶性度和转移潜能较高的MDA-MB-231细胞。未发现Tβ10与ER和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虽然乳腺正常的肌上皮细胞中可存在少量Tβ10蛋白,但此蛋白在乳腺组织发生癌变和浸润的过程中会逐渐增高。
刘从容杨京平王玉平廖松林郑杰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