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211)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武军邓传良卢龙斗任映雪贾彦彦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新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离子注入诱变莲花突变体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作为生物物理诱变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园艺植物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诱变的分子机理目前知之甚少。文章对Fe+离子注入诱变的白洋淀红莲(Nelumbium speciosum Willd)突变体及其对照的基因组进行RAPD研究,并将突变体和对照在辐射敏感位点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及DNA序列分析。在已优化好的RAPD体系下扩增,从11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0条可以稳定扩增出显著特异条带的引物,引物多态性为9.09%。将这10条引物扩增出的辐射敏感位点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的总碱基突变频率为0.87%,6个突变体的碱基突变频率存在着差异;碱基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的颠换、转换、缺失、插入,在检测到的159个碱基突变中,单碱基置换的频率(61.01%)高于碱基插入或者缺失的频率(38.99%),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44.65%)是颠换频率(16.35%)的2.7倍,其中C/T之间的转换所占比例最大,A→G和A→T也具有较高的替换频率;构成DNA的4种碱基均可以被离子束辐照诱变发生变异,除了没有C→G的置换外,每一种碱基都可以被其他的几种碱基所置换,但是胸腺嘧啶(T)具有较高的辐射敏感性。通过对碱基突变位点周边序列的分析发现,嘌呤突变位点的周围嘌呤碱居多,嘧啶突变位点的周围嘧啶碱居多。研究结果为揭示低能离子注入诱变作用分子机理提供了依据。
- 邓传良贾彦彦任映雪高武军张涛李鹏飞卢龙斗
- 关键词:离子注入RAPD特异片段
- 石刁柏EST序列中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开发新型石刁柏EST-SSR分子标记和开展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利用EST-trimmer、Repeat Masker、SSRI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石刁柏EST数据库中的EST序列进行去除poly A/T尾,载体、重复序列和低质量序列处理,并对EST序列中SSR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8 565条石刁柏EST序列中,重复次数超过5次的SSR共有610个,其中分布于601~800bp的EST-SSR标记最多,共464个,占SSR总数的77.33%;主要SSR重复基元类型是二核苷酸,共426个,占SSR总数的69.84%,其次是三核苷酸占SSR总数的29.18%。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的SSR仅各3个。结论:石刁柏EST中存在丰富的SSR信息,其中二核苷酸的AG/TC、GA/CT以及三核苷酸的CTT/GAA是SSR主要的重复单元。
- 高武军张宏杰王孝娟邓传良卢龙斗
- 关键词:石刁柏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
- PcG蛋白在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PcG(polycomb group)蛋白作为一种表观遗传修饰系统,在动物和植物中具有保守性.从功能上讲,PcG蛋白可以分为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和PRC2(polycomb repressivecomplex 2)两个核心蛋白复合体.PRC2含有组蛋白甲基化酶的活性,而PRC1在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组蛋白泛素化中发挥作用,二者通过对组蛋白的修饰控制靶基因转录.近来研究表明,PcG蛋白对干细胞数量维持和命运转变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成员表达失调或缺失导致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或导致植物细胞丧失分化能力、形成愈伤组织.本文简要综述了PcG蛋白的组成及其在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 席兴字高武军马克学
- 关键词:PCG蛋白表观遗传修饰干细胞
- 葎草雄性连锁的ISSR标记克隆及SCAR标记的建立被引量:6
- 2010年
- 以雌雄异株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为材料,通过优化扩增体系中的退火温度、Mg2+浓度及模板浓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标记对其雌雄株性别的基因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2条ISSR引物中有40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的条带,共产生302条带。引物I64扩增出1条雄性连锁标记,经克隆测序,该片段长度为553 bp,AT含量为64.3%,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将该标记转化为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
- 高武军沙涛姬艳克邓传良卢龙斗
- 关键词:葎草ISSRSCAR
- 重复序列及异染色质化在植物性染色体重组抑制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重组抑制是植物性染色体由常染色体进化而来的前提条件,性别决定位点区域发生的重组抑制使早期的性染色体发生了退化和分化。研究表明,重组抑制的产生和染色体上一系列行为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重复序列的累积、异染色质化及DNA的甲基化。转座因子和卫星DNA等重复序列的累积使早期植物性染色体形态和分子结构发生了分化,同时还导致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化,抑制了性染色体间的重组的发生。文章综述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并对DNA甲基化在植物性染色体重组抑制形成过程中可能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 高武军谢璐卢靖雯邓传良卢龙斗
- 关键词:染色体DNA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