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

作品数:6 被引量:126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昌燧胡耀武秦颍何驽袁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同位素
  • 4篇稳定同位素
  • 3篇遗址
  • 3篇同位素分析
  • 3篇稳定同位素分...
  • 2篇稻作
  • 2篇稻作农业
  • 2篇饲养
  • 2篇铜器
  • 2篇泥芯
  • 2篇青铜
  • 2篇青铜器
  • 2篇先民
  • 2篇家畜
  • 2篇家畜饲养
  • 2篇出土
  • 2篇出土青铜
  • 2篇出土青铜器
  • 1篇食谱
  • 1篇食物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作者

  • 6篇王昌燧
  • 4篇胡耀武
  • 2篇秦颍
  • 1篇陈相龙
  • 1篇潘建才
  • 1篇田建花
  • 1篇马钊
  • 1篇姚政权
  • 1篇王根富
  • 1篇罗武干
  • 1篇崔亚平
  • 1篇袁靖
  • 1篇付巧妹
  • 1篇管理
  • 1篇董豫
  • 1篇靳松安
  • 1篇何驽
  • 1篇魏国锋
  • 1篇胡雅丽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考古
  • 1篇土壤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植硅石示踪九连墩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产地被引量:15
2008年
从青铜器内所残留的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中的植硅石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在选取九连墩楚墓出土的不同风格青铜器的泥芯中提取植硅石进行分析,发现其植硅石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青铜器残留的泥芯是唯一可能直接反映其产地(铸造地)的信息载体,而其中的植硅石组合特征可能是最有效的判别标志之一.
秦颍姚政权魏国锋胡雅丽王昌燧
关键词:青铜器泥芯
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青铜器产地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岩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淮阴高庄墓出土青铜器中所残留的泥芯,结果表明,淮阴泥芯中SiO2、Na2O含量很低,而CaO、MgO含量较高,且含有很高的P2O5,反映出其泥芯制作工艺与荆门左冢等地泥芯的制作工艺不同。同时,利用ICP-AES分析了泥芯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稀土配分曲线、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表明,淮阴高庄墓中青铜器的产地(铸造地)在楚国国境,此墓的墓主人为楚国贵族。
罗武干秦颍田建花王昌燧
关键词:泥芯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农业发展方式和先民食物结构变化被引量:23
2010年
尽管已有不少对稻粟混作分布的研究,但稻粟农业在先民生活方式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却一直缺乏相应的判别和认识.为此,对出土于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先民的生活方式、稻粟农业的发展过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指出,史前黄河中游考古文化区的传统生产经济模式——粟作农业在沟湾遗址先民生活方式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对先民食物贡献基本相当.不同时期先民骨中δ13C值和δ15N值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仰韶文化一期,先民较多从事农业与采集业;仰韶文化二期,粟作农业、家畜的饲养以及渔猎活动加强;仰韶文化三期,稻粟农业及家畜的饲养较为稳定;到屈家岭文化时期,稻粟混作进一步发展.另外,仰韶文化阶段的稻作农业在适宜气候的允许下因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北传.屈家岭文化阶段,该地区稻作农业受到了气候变冷的影响.
付巧妹靳松安胡耀武马钊潘建才王昌燧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先民的食谱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分析了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19个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探讨了该遗址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虽然所有样品中骨胶原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其C/N摩尔比值皆落于2.9~3.6之间,表明骨胶原基本未受污染.人骨中δ13C和δ15N的平均值分别为(20.05±0.21)‰,(9.69±0.33)‰,且两者呈弱正相关,反映了先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并辅以渔猎的生活方式.δ15N与C3类在先民食谱中的比例呈弱负相关,暗示先民的稻作农业与渔猎活动相对独立.与河姆渡遗址、青浦遗址相比,三星村遗址的稻作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渔猎经济的比例逐渐减小,但先民获取肉食资源的形式仍处于初步开发型.
胡耀武王根富崔亚平董豫管理王昌燧
关键词:长江流域稳定同位素分析稻作农业
贾湖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31
2007年
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尝试揭示贾湖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骨的骨胶原含量、C含量以及N含量,尤其是骨胶原C/N摩尔比的分析表明,28个样品中13个已经受到埋藏环境的污染,不能用作食谱分析.其余样品骨胶原的δ13C((-20.37±0.53)‰),表明先民主要以C3类作为食物来源.根据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的不同,先民的食谱可划分为4类.两者相关性的缺乏,当与该遗址以农耕经济为主有关.骨胶原δ15N和羟磷灰石δ13C纵贯整个文化段的变化,反映了先民从狩猎转向采集、捕捞直至发展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的改变.而羟磷灰石中δ18O则无明显变化,揭示了该遗址气候较为稳定.
胡耀武Stanley H.Ambrose王昌燧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贾湖遗址稻作农业家畜饲养
陶寺遗址家畜饲养策略初探: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42
2012年
前言与其他农业起源地一样,华北地区的居民在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开始尝试驯化动物[1]。动物资源的获取策略由依赖型转向开发型,家畜饲养逐渐成为先民肉食的主要来源[2]。
陈相龙袁靖胡耀武何驽王昌燧
关键词:陶寺遗址家畜饲养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