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29)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7
相关作者:曾伯平王文彬罗玉双韩庆王京仁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常德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黄鳝
  • 9篇感染率
  • 6篇洞庭湖
  • 5篇洞庭湖区
  • 5篇湖区
  • 4篇寄生
  • 4篇寄生虫
  • 3篇种群
  • 3篇肥满度
  • 2篇生态学
  • 2篇体长
  • 2篇体内寄生
  • 2篇体内寄生虫
  • 2篇内寄生
  • 2篇内寄生虫
  • 2篇棘头虫
  • 1篇稻田
  • 1篇性别
  • 1篇药制剂
  • 1篇制剂

机构

  • 16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常德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曾伯平
  • 16篇王文彬
  • 10篇罗玉双
  • 9篇韩庆
  • 6篇王京仁
  • 4篇王智
  • 3篇刘良国
  • 2篇颜亨梅
  • 2篇刘金
  • 1篇陈龙巨
  • 1篇肖二梅
  • 1篇谭江秀
  • 1篇卢耀军
  • 1篇赵东海
  • 1篇毛先军

传媒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利渔业
  • 2篇水产科学
  • 1篇内陆水产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第五届广东、...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鳝体内寄生虫生态位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探明寄生虫对黄鳝的危害,对黄鳝消化道内三大类寄生虫棘头虫门、复殖吸虫纲和毛细线虫属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寄生虫感染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生态位宽度与其感染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各类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大小具有季节性更替现象.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与各类寄生虫的种群密度有关,但只有当各寄生虫种群密度均达到一定阈值,寄生虫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才与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发现,各类寄生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寄生的部位具一定的选择性.
王智曾伯平王文彬
关键词:黄鳝寄生虫生态位
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体腔内 ,以包囊形式附着于肠壁及肠系膜等处。该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有些波动 ,在体长 35 0— 4 0 0mm的黄鳝中其感染强度先有所下降 ,后又迅速增加 ,体长 4 5 0mm以上的黄鳝其感染率降低。这可能宿主鱼的食性改变及对寄生虫的感染产生免疫力等有关。胃瘤线虫的种群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 ,其种群平均丰度 (M)与宿主体长 (L)符合直线方程M =- 1 0 76 0 +0 0 0 85L的变化规律。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胃瘤线虫种群在黄鳝中的频率分布的尾增长 ,即黄鳝感染较多线虫所占的比例增加。 4— 5月份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种群组成中以体长较大的虫体 (4 0— 6 0mm)为主。胃瘤线虫种群在宿主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线虫种群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王文彬王京仁曾伯平韩庆罗玉双
关键词:黄鳝感染率嘴刺目
洞庭湖区黄鳝性别与体长及体重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水域不同季节1 183尾野生黄鳝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及性腺观察鉴定.统计分析结果:黄鳝体长29 cm左右为Ⅰ龄组,42 cm左右为Ⅱ龄组,49 cm左右为Ⅲ龄组,56 cm左右为Ⅳ龄组;雄性频率最高出现在5月(20.0%),其次为8月(16.7%),再次为4月(15.4%)和3月15.3%);雌性平均体长为(28.4±5.9)cm,间性平均体长为(35.6±6.3)cm,雄性平均体长为(39.8±8.1)cm;体长25~30 cm的雌性与间性比为1︰0.034,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50~60 cm是雄鳝出现的高峰;体长40 cm以下雌性占多数,50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15 g以下几乎全为雌性(占99.2%),但有极个别的雌雄间体和雄性出现,体重15~25 g的雌性与间性比为1︰0.067,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重25~55 g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体重65 g以下,体长40 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65 g以上,体长50 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王文彬曾伯平罗玉双韩庆刘良国
关键词:黄鳝体长体重洞庭湖区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感染研究被引量:22
2003年
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的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常德市芦山乡所产黄鳝感染最为严重,感染率高达90%,感染强度为4 35,其次是岳阳县中洲乡,感染率37 1%,华容暂未发现有感染。不同体长组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一个随机感染的过程。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内的肠系膜和体壁内膜上,常常结囊。在肠道内发现有较多的细小胃瘤线虫寄生,说明这种线虫是经消化道而感染的。并测得胃瘤线虫在黄鳝种群中的体长为8 5~55 0mm,其中以10~20mm体长的线虫占多数,说明7~8月份可能是胃瘤线虫感染的高峰期。
王文彬曾伯平韩庆王京仁王智罗玉双
关键词:洞庭湖区黄鳝感染率
洞庭湖黄鳝体内鳗鲡独孤吸虫种群生态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洞庭湖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 5 1 7% ,感染强度为 4 6 7(1~ 33) ,其中以体长 2 9 1~39cm的黄鳝感染率最高 ,其余体长的黄鳝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37 5 %以上 )。其感染强度有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 3~ 8mm的虫体组成 ,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无明显影响。
王文彬曾伯平罗玉双王智韩庆王京仁
关键词:洞庭湖黄鳝种群生态感染率肥满度
三种体色黄鳝的RAPD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区三种不同体色的黄鳝群体(分别以A、B、C区分)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12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统计学分析表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较小(0 054107)且与A、B两个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45000、0 038217)相近,说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不明显;而黄鳝C与黄鳝A的遗传距离(0 123654)以及黄鳝C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0 134074)均明显大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且由引物S326和S462扩增出的5条特异性谱带可以作为区分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标记,说明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十分明显。
刘良国王文彬曾伯平罗玉双韩庆
关键词:黄鳝随机扩增多态DNA
海南黄鳝体内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感染初报被引量:14
2006年
首次报道了海南产野生黄鳝对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80,平均丰度为1.78;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24.3%,感染强度为2.15,平均丰度为0.52;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体长190 mm以下黄鳝对线虫未发现有感染,对棘头虫的感染率亦最低,为20%,而体长191 mm以上黄鳝对棘头虫和线虫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体长191~220 mm黄鳝的感染率最高;棘头虫和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2539和0.2176;棘头虫和线虫的感染均以210~220 m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分别占26.0%和34.6%。
王文彬曾伯平
关键词:黄鳝感染率
寄生虫感染对黄鳝肠道pH值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感染强度的黄鳝前、中、后肠道的pH值,发现感染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黄鳝肠道pH值随寄生虫的增多而减小,而感染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sp.)的黄鳝肠道pH值变化不明显.
刘金王文彬颜亨梅曾伯平
关键词:黄鳝寄生虫PH值
澧水下游水系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产于澧水下游水系的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46 7%,感染强度为3 14(1~11)。体长24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该种吸虫;体长29 1cm以上的黄鳝均有较高的感染率(50%以上),且差异不大,其感染强度亦无显著性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3~5mm的虫体组成,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 377。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有一定影响,使黄鳝肥满度系数平均下降9 8%。
王文彬曾伯平卢耀军陈龙巨
关键词:黄鳝感染率肥满度
寄生虫对黄鳝消化道pH值的影响
2005年
用分段测量方法研究了黄鳝消化道各段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鳝总感染率为90%,感染强度为13.64,平均密度为12.25;黄鳝消化道内胃,前中肠与后肠相互之间的pH值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寄生虫(主要是棘头虫)多寄生在黄鳝前中肠内,棘头虫感染与未感染的黄鳝其前中肠的pH值也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
毛先军曾伯平罗玉双王文彬谭江秀
关键词:黄鳝中肠寄生虫消化道PH值变化显著性差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