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338)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曾庆曙黄震琪夏瑞祥周青倪婧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维甲酸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1篇药物疗法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遗传学
  • 1篇杂合性
  • 1篇杂合性缺失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砷剂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曾庆曙
  • 2篇夏瑞祥
  • 2篇黄震琪
  • 1篇汪渊
  • 1篇王永庆
  • 1篇倪婧
  • 1篇葛健
  • 1篇周青
  • 1篇金涌
  • 1篇陈纭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研究
2008年
目的应用简易的HPLC方法检测血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的活性,并研究健康汉族成年人群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PMT活性分布。方法以非放射性S-腺苷-L-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完成6-巯基嘌呤(6-MP)向6-甲基巯基嘌呤(6-MeMP)的甲基化转变。6-MeMP经乙酸苯汞混和物抽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TPMT的活性用37℃时每小时每毫升红细胞生成多少纳摩尔的6-MeMP来表示。结果健康汉族成人和成人ALL患者TPMT活性均呈正态分布,男性和女性相比,TPMT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健康汉族成人与成人ALL患者服用6-MP前TPMT活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TPMT*3C杂合子TPMT平均活性低于野生型TPMT基因(TPMT*1)纯合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T活性在健康汉族成人和成人ALL患者均呈正态分布,TPMT基因型和表型存在相关性,TPMT*3C杂合子平均酶活性低于野生型TPMT基因(TPMT*1)纯合子。在开始6-MP等药物维持治疗前检测TPMT活性对成人ALL患者有益。
曾庆曙葛健金涌陈纭
关键词:巯嘌呤甲基转移酶高效液相色谱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NF-κB、R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的生长以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NB4细胞,加入ATRA和不同剂量的As2O3,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ROS、NF-κB的变化,DNA片段梯度观察细胞凋亡。结果0·5μmol/LAs2O3下调了1μmol/L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凋亡发生,同时抑制了NF-κB的激活,提高了ROS水平。2μmol/LAs2O3联合同浓度ATRA对增殖抑制、诱导凋亡更明显。结论ATRA联合As2O3对NB4细胞具有分化和凋亡的双重效应。
黄震琪夏瑞祥曾庆曙
关键词:砷剂维甲酸细胞分化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杂合性缺失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7q22-36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现象。结果在24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有9例发生了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37·50%,D7S515、D7S523、D7S636、D7S487的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8·33%(2/24)、8·33%(2/24)和4·17%(1/24)。结论白血病患者染色体上的多位点微卫星改变,提示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多部位、多步骤改变有关。
曾庆曙倪婧汪渊周青王永庆
关键词:染色体异常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6年
黄震琪夏瑞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