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2GXS4D094)
- 作品数:8 被引量:310H指数:6
- 相关作者:梁琦黄利春陈强远陆剑宝王志高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效应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基于中国和广东省2个层级的2003~2009年动态面板数据,测度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制造业集聚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不一样,并没有受累积循环因果的影响;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要素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反之亦然.
- 陆剑宝
- 关键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 要素集聚的产业地理效应被引量:14
- 2014年
-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阐释了要素集聚的产业地理效应。要素集聚产生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形成产业区位;特定区位的要素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拥塞效应,驱动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分散产生资源空间配置效应,形成多层级中心—外围的产业空间结构;而中心—外围的城市映射效应导致城市分层,并通过一定的产业关联形成城市层级体系。
- 梁琦黄利春
-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转移
- 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广东、山西两地4个制造业集群样本的考察被引量:6
- 2014年
- 本文基于空间与产业的二维性,利用2010-2011年对4个传统制造业集群14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考察制造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需求。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空间维度上,制造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地方,服务的地方性依然强劲;产业维度上,不同生产性服务种类需求方面,制造业集群企业对物流服务业的使用最为充分,对科技服务业使用最为不足。进一步地,在卡方检验结果展示制造业集群的内部特征对生产性服务需求存在内生结构性差异的基础上引入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全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集群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需求,企业年限与生产性服务需求无显著关系。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应对微笑曲线低端徘徊的制造业集群、"刀片式利润"、"悲惨式增长"等等难题,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关注点:如何利用制造业集群与生产性服务业组织的内生互动机理,建立一个空间与产业二维性下的生产性服务业组织与制造业集群循环促进的自洽逻辑框架。
- 梁琦陆剑宝
- 关键词:制造业集群
- 要素集聚、产业时空变动与城市层级体系被引量:5
- 2014年
- 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的中心-外围结构。作者在一个要素集聚与产业地理互动的解释模型下,分析了要素集聚影响城市层级体系的产业机理,认为要素集聚是资源空间配置的基本模式,也是城镇化的基本内容;市场潜力和异质要素的自我选择引致产业的时空变动,促进城市层级体系的形成;城市层级体系一般由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模式演化;特定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可巩固和提升城市层级。
- 梁琦黄利春
- 关键词:产业地理中心-外围城镇化
- 技术比较优势、劳动力知识溢出与转型经济体城镇化被引量:37
- 2014年
- 基于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框架,本文引入了异质性劳动力和知识溢出的假设,分析了转型经济体城镇化过程中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以及产生的城市均衡结构。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发现:(1)对于转型经济体而言,没有高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行的;(2)劳动力知识溢出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解释"城市病"与"逃离北上广"、"民工荒"与"自然村渐逝"等"中国悖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强调了产业发展和工业支撑对城镇化的重要性,更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等途径培育城市技术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城镇化。
- 陈强远梁琦
- 关键词:技术比较优势城镇化转型经济体
- 要素流动与广东制造业的空间变动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行业的地区集中度与制造业平均集聚率等指标,测算了2000~2011年广东27个二位数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及其变化,验证了产业区位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集聚程度高低的行业分布依次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制造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强集聚区域的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集聚度显著高于弱集聚区域。受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影响,广东制造业集聚度基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目前产业集聚仍是广东制造业的主要趋势,珠三角产业转移受距离衰减规律影响,就近转移较多。
- 黄利春梁琦
-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转移
- 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被引量:18
- 2016年
- 本文将"熊彼特创新"概念引入至空间经济学城市分析框架中,建立了中间产品创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模型,重点分析了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并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以人口规模衡量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抑或是以GDP衡量的市场规模,企业创新成功率与城市规模之间都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防止因城市过大或过小而造成的效率损失。计量结果也显示,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市场规模越大的城市,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同时,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房价则对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负效应。
- 王志高王如玉梁琦
- 户籍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层级体系优化被引量:210
- 2013年
- 合理的"等级—规模"分布层级结构,是城市层级体系优化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人数,利用"等级—规模"法则检验和核密度估计,并基于空间经济学框架,建立劳动力区位选择模型,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层级结构与幂律为1对应的金字塔结构存在差异,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使城市规模分布偏离了帕累托最优。户籍改革有助于优化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优化城市层级体系,应该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一致目标。
- 梁琦陈强远王如玉
- 关键词:户籍改革劳动力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