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X067)

作品数:21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姚文放丁筑兰季中扬张爱凤李钧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7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审美文化
  • 8篇文化
  • 4篇审美
  • 3篇娱乐化
  • 3篇后现代
  • 2篇当代审美
  • 2篇当代审美文化
  • 2篇道德
  • 2篇哲学
  • 2篇审美经验
  • 2篇前现代
  • 2篇宗教
  • 2篇文化概念
  • 2篇文化研究
  • 2篇美学
  • 2篇快感
  • 2篇泛娱乐化
  • 1篇代文
  • 1篇代言
  • 1篇当代文学

机构

  • 15篇扬州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扬州广播电视...

作者

  • 7篇姚文放
  • 6篇丁筑兰
  • 4篇季中扬
  • 2篇张爱凤
  • 1篇李钧

传媒

  • 6篇求是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求索
  • 2篇学术论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电视研究
  • 1篇前沿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 后现代语境下审美文化的多角度解析(笔谈)
2009年
审美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性概念。古人云: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历史现象总是聚聚散散、分分合合的。人类历史发展在总体上经历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审美文化各有特点。前现代的审美文化处于未分化状态,现代的审美文化走向了分化,后现代的审美文化则显示了去分化的趋势。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审美文化经历了“未分化一分化一去分化”的三段论。
姚文放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审美文化文学思潮历史现象前现代文化走向
作为历史性概念的审美文化被引量:2
2009年
一 审美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性慨念。特里·伊格尔顿将从古希腊城邦制到后现代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化划分为“合—分—合”三阶段。在他看来,哲学何一个伟大问题: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被什么东西所吸引?这三个问题构成了文化的三大领域:认识、伦理-政治、利比多-审美。
姚文放
关键词:审美文化伊格尔顿后现代哲学伦理
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对于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关系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1
2009年
审美文化包含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两个部分,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个历史阶段,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经历了"未分化—分化—去分化"的嬗变,这决定着每个历史阶段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和总体风貌。现代雅俗文化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的变化,中国审美文化的雅俗分化被称为"超越的突破";西方审美文化的雅俗分化以现代主义"唯我独尊"式的精英主义为标志而臻于极端。后现代雅俗文化在市场权力、大众消费、现代科技的合力推动下从分化走向去分化而中外概莫能外。后现代语境下雅俗文化的去分化趋势不应是外部力量干预的结果,而应建立在交往双方的共同信任、相互尊重之上,唯此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开放性、多元化、民主化。
姚文放
关键词:审美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未分化分化去分化
“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被引量:33
2009年
晚近以来,"泛娱乐化"成为一个新的审美文化问题。在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批判角度和方法的单一性特点。文章以社会——文化批判学的方式,对"泛娱乐化"问题背后的经济、哲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四重背景进行分层剖析,以期能以理性的文化批判的立场取代之前的政治、道德批判的立场。
张爱凤
关键词:泛娱乐化文化批判
当代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被引量:19
2008年
当代对文化认同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三大思维误区:一是主张以复兴传统文化来重建文化认同,二是将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相对立,三是将文化认同与全球化相对立。文章指出,文化与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代人绝不可能以古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复兴传统文化缺乏现实基础,更不可能以此重建文化认同;理性地权衡历史与现实,只能立足于新文化传统,创造出既有民族"自性",又有全人类"共性"的新文化,才能建构起真正的文化认同;在重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地、批判地对待现代性与全球化。
季中扬
关键词:文化认同传统文化
论审美文化的历史演进被引量:6
2010年
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人类审美文化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再到去分化的三阶段。审美文化要么是后现代的,要么是前现代的,而它恰恰不是现代的,审美文化能够越过现代这一中间地带而在前现代与后现代遥相呼应、首尾衔接,其原由盖在于这两者都被日常生活内容所充盈。后现代审美文化的去分化趋势表现为"内爆"现象,它是信息、意义、经验的引爆,是形象、符号、象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固有界限被夷平。审美文化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元素,它像一种粘合剂渗透在众多领域之中,将林林总总的生活内容粘结起来,使得这些相互分隔的领域之间达成交流、跨越、沟通、综合,这一特点恰恰与后现代去中心、去边界、去分类的时尚相吻合。
姚文放
关键词:审美文化历史演进前现代后现代
论表征的本质
2009年
由于表征与事物、符号、意义等哲学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表征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诗学、文化学等学科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表征的本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了,“表征的概念已经在文化研究中占据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地位”。首先,随着仿像技术的发展,
季中扬
关键词:现代社会文化研究文化学哲学仿像
“泛娱乐化”批判的文化社会学转向被引量:3
2009年
如果把“娱乐化”现象置放在历史更广阔的时空来看,这并不完全属于一个新出现的审美文化问题。但晚近以来,“娱乐的代码渗透到新闻、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
张爱凤
关键词:文化问题娱乐化社会学转向诱惑力政治
审美文化作为“新宗教”的代言性质被引量:2
2009年
现代社会的科技化和消费化特性消解了传统宗教存在的基础,人们突出自我和怀疑一切的心理不断加强。然而,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加重了人们心灵的失落和空虚,因此亟待一种符合现代社会特质的宗教形式出现以满足他们情感的渴求。从理论上看,贝尔提出的新宗教概念可以满足当前大众精神皈依的需求。
丁筑兰
关键词:新宗教审美文化代言传统宗教宗教形式
影视剧中的都市神话探析
2012年
传统宗教的影响力在现代科技和消费经济的冲击下日益衰落,却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心灵的寄托。当代审美文化中的都市神话就是一个能满足大众精神依靠的文本,英雄神话通过打造凝聚力和神圣感,爱情神话则通过爱情乌托邦的建立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精神慰藉的空间。都市神话的无意识和仪式化特征,使其具有宗教性质,人们正是在其构建的幻象乌托邦中,通过心理的投射,在角色置换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满足,而其实质正是消费意识形态操纵的结果。
丁筑兰
关键词:都市神话宗教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