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134)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小蓉陈清汤浩茹王燕张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樱桃
  • 3篇中国樱桃
  • 2篇悬钩子
  • 2篇悬钩子属
  • 2篇悬钩子属植物
  • 2篇植物
  • 2篇种质
  • 2篇黑莓
  • 2篇ITS序列
  • 1篇蛋白纯化
  • 1篇地方种
  • 1篇地方种质
  • 1篇序列对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DNA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杂交
  • 1篇糖基转移酶基...
  • 1篇甜樱桃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王小蓉
  • 6篇陈清
  • 5篇汤浩茹
  • 4篇王燕
  • 2篇黄智林
  • 2篇张丽
  • 2篇江雷雨
  • 2篇陈涛
  • 2篇张洪伟
  • 2篇何文
  • 2篇张静
  • 1篇张云婷
  • 1篇汤福义
  • 1篇罗娅
  • 1篇刘胤
  • 1篇杜涛
  • 1篇朱芳莉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1篇果树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樱桃种内及与欧洲甜樱桃杂交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四川优良的中国樱桃栽培和野生种质及欧洲甜樱桃为试材进行杂交,对自交坐果率、杂交亲和性、杂交坐果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樱桃自交亲和,欧洲甜樱桃自交不亲和;(2)杂交授粉2周后,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高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为57.24-93.03%;5周后,各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败育性,远缘杂交尤为明显;(3)在中国樱桃种内杂交中,以野生种质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极显著高于以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而远缘杂交中,以‘红灯’为母本,以中国樱桃栽培品种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显著高于以中国樱桃野生种质为父本的杂交坐果率;(4)受亲本影响,不同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不同,受父本的影响极显著高于受母本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杜含梅王小蓉陈涛张洪伟杜涛
关键词: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杂交亲和性坐果率
基于ITS序列对栽培中国樱桃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该研究基于ITS序列对栽培中国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Lindl.)G.Don]18个群体共15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从DNA序列水平上揭示栽培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保护和利用中国樱桃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54条ITS序列比对后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h=0.5590,π=0.0012),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也表现出较大差异(h=0~0.9050,π=0~0.0061)。(2)群体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0.1400),只有14%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8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研究认为,栽培中国樱桃在驯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奠基者效应以及瓶颈效应可能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丢失的主要原因,而较长的世代周期及较短的分化时间可能导致了群体间低的遗传分化;因此,对栽培中国樱桃种质应采取就地保护策略;若需迁地保护种质建议减少采样群体数而增加群体内个体数量的采样策略。
何文张静黄智林陈清汤浩茹汤福义王小蓉
关键词:中国樱桃地方种质ITS序列群体遗传结构
基于ndhF序列的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属内系统演化规律一直存在争议。以近缘的同为蔷薇科蔷薇亚科的蔷薇属黄刺玫(Rosa xanthina)和草莓属野草莓(Fragaria vesca)为外类群,基于ndh F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中国悬钩子属下3组17亚组的53个种(变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ndh F序列在本研究涉及到的分类群中较保守,序列比对后长度为1 182 bp,其中变异位点88个(占7.44%),信息位点47个(占3.97%)。空心莓组(section Idaeobatus)的序列变异速率较木莓组(sect.Malachobatus)和刺毛莓组(sect.Dalibardastrum)快。木莓组需要结合其他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的序列进一步研究。系统树分析表明,木莓组和刺毛莓组聚为一支,空心莓组则被划分为4支(BI),呈多系进化现象。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系统演化路线为复叶类群到单叶类群,空心莓组较木莓组原始,支持陆玲娣等对悬钩子属的系统演化观点。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优良树莓种质的鉴定和分类,也为悬钩子属系统进化积累了分子依据。
张丽王燕陈清罗娅张勇汤浩茹王小蓉
关键词:悬钩子属系统发育
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评价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较全面客观地掌握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种质的遗传资源现状。【方法】最近5a,我们对分布于我国12个省(市)66个县(市)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地方种质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主栽地重要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列表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实地调查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中国樱桃地方种质适应性广,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多样化的生境,果实表型如颜色、形状和大小多样性丰富,大小介于0.95 cm/0.97 cm^1.92 cm/1.78 cm(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0%~34.00%,其丰产性普遍较高。但调查涉及的106个乡镇的中国樱桃种质,约73%都属于小面积栽培或零星分布,且资源破坏和流失严重。【结论】基于现存分布现状和比较评价,提出了现存中国樱桃地方种质利用和保护策略,对考察采集的471份资源叶样,进行硅胶干燥室内保存,通过嫁接和实生繁殖对约200份优良种质进行田间保存,目前已有117份嫁接苗和49份种质的实生苗存活,其具体保存信息也做了列表说明。
陈涛李良张静黄智林张洪伟刘胤陈清汤浩茹王小蓉
关键词:中国樱桃
DNA序列在悬钩子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类群复杂,而且多为多倍体和杂种。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NA序列在悬钩子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叶绿体DNA序列多应用非编码区,且多与ITS序列联合分析;核基因组中ITS序列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研究悬钩子属空心莓组与木莓组的进化关系、栽培品种间亲缘关系及部分杂种和多倍体的起源等;在该属植物中发现了ITS个体内多态性,但未进行ITS假基因检测,其系统学应用价值需重新评价;低拷贝核基因只有GBSSI和LEAFY有相关应用。同时认为,悬钩子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的DNA序列及研究类群均较少,缺乏对整个悬钩子属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指出应进一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筛选合适的DNA片段,并结合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等手段对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系统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张丽王小蓉王燕陈清何文
关键词:悬钩子属DNA序列ITS序列叶绿体DNA
黑莓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8H2的分离鉴定及与类黄酮化合物的分子对接被引量:1
2015年
糖基化修饰对于维持植物小分子化合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糖基转移酶是催化该反应发生的主体,但其底物受体和供体特异识别机制仍未清楚。本研究从黑莓(Rubus spp.)材料中获得了一个糖基转移酶全长编码基因,并提交国际糖基转移酶命名委员会命名为UGT78H2(Gen Bank登录号:KM061379)。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380 bp,共编码45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50.6 k D,等电点为5.8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酶具有植物糖基转移酶超家族I成员具有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糖基转移酶保守区;系统发育树分析,UGT78H2属拟南芥糖基转移酶F类群,可能参与类黄酮化合物糖基化。氨基酸水平与月季Rh UF3GT1(UGT78H1)最相似,一致性为88%。UGT78H2在黑莓幼果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迅速下降。以蒺藜苜蓿UGT78G1(PDB:3HBF)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建了UGT78H2的结构,以其鉴定的受体催化活性中心与常见的11种类黄酮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UGT78H2最有可能催化的三种类黄酮化合物依次为黄酮醇槲皮素,柚皮素和黄烷醇表儿茶素。
陈清江雷雨王燕张云婷王小蓉汤浩茹
关键词:黑莓克隆类黄酮分子对接
黑莓果实UGT78H2重组蛋白诱导的响应面优化与蛋白纯化被引量:3
2015年
UGT78H2是从黑莓果实中新发现的一个植物糖基转移酶家族成员,获得重组蛋白是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重组蛋白的诱导条件(如诱导温度、IPTG浓度、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构建了p ET32a-UGT78H2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导入到BL21(DE3)p Lys S细菌中;(2)经响应面优化,在29.5℃培养工程菌至菌液OD600=0.51,加入终浓度为0.4mmol·L-1的IPTG诱导7.4 h,可获得最大量重组蛋白166.4μg·m L-1(占总蛋白41.6%);(3)诱导时间和培养温度极显著地影响重组蛋白表达量,诱导剂IPTG和诱导前菌液浓度之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重组蛋白的表达;(4)获得的带S-tag和His-tag的UGT78H2重组蛋白分子量为67.9 k 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通过Ni-NTA柱纯化,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以上结果为进一步采用酶学方法进行UGT78H2蛋白功能鉴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陈清江雷雨王燕朱芳莉汤浩茹王小蓉
关键词:黑莓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