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LC200508)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何建军刘家铎鲁新便李宗杰李琼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盐岩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储层
  • 3篇正演
  • 3篇碳酸盐岩储层
  • 3篇模型正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检测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震属性分析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油田
  • 1篇数据融合
  • 1篇塔河油田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 1篇缝洞
  • 1篇缝洞单元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篇何建军
  • 2篇李宗杰
  • 2篇刘家铎
  • 2篇鲁新便
  • 1篇祝贺
  • 1篇杨永剑
  • 1篇孟万斌
  • 1篇曾海燕
  • 1篇李琼

传媒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石油物探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检测碳酸盐岩储层溶洞系统的累计能量差法
2009年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方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寻找储层中的溶洞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对TPT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累计能量差处理后,通过对过井剖面与钻探成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是非常有效和精确的,能成功地识别和检测储层中的溶洞发育位置和特征。提取了一间房组地震能量差检测值,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溶洞发育平面图,其对后期勘探和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何建军刘家铎李宗杰鲁新便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模型正演
托甫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依据钻井、测井资料,对岩心观察并详细的分析得知,研究区储层岩石以发育开阔台地相(微)泥晶灰岩为主,颗粒灰岩次之。结合测井解释和对岩心孔洞及裂缝的统计表明,研究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洞和半充填—未充填低角度溶缝。上奥陶统发育的巨厚非岩溶性地层阻碍了海西期岩溶对奥陶统储层的后期岩溶改造。岩溶储层主要在加里东期平行不整合面下部附近发育,储集性能远不如上奥陶统缺失的塔河油田主体地区储层,呈现离塔河油田主体越远发育越差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纵向上,储层集中在靠近一间房组顶部发育,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发育程度逐渐降低。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加里东中期岩溶和断裂、裂缝系统联合控制,形成以奥陶系一间房组为主力和油气突破的储层储集空间。
祝贺孟万斌曾海燕杨永剑
关键词:储层特征塔河油田
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和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单元被引量:10
2009年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识别和划分缝洞单元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根据钻井资料建立缝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模型正演对各种常用的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的缝洞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多种地震波动力学属性参数融合成一种综合参数,结合钻井、测井和开发资料对目的层储层的缝洞单元进行了划分。据此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波场参数识别和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单元的方法,可以用于后期的勘探和开发。
何建军刘家铎鲁新便李宗杰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动力学参数数据融合缝洞单元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地震检测的累计能量差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在新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型储集体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溶洞型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若能通过地震资料对溶洞进行有效检测,对于提高钻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实际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即利用道内或道间地震反射能量上的差异进行溶洞检测。首先讨论了地震波场累计能量差的计算原理;然后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模型,利用地震正演对方法的应用基础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无噪和含噪的正演记录对检测参数进行确定。新疆塔河托普台油田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累计能量差法能很好地识别和检测出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的发育位置和特征。
何建军李琼李宗杰鲁新便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正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