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13)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危起伟杜浩李罗新张晓雁柴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中华鲟
  • 2篇性腺
  • 2篇子二代
  • 2篇子一代
  • 1篇动物
  • 1篇性腺发育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血液生理
  • 1篇血液生理指标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幼鱼
  • 1篇月龄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行为
  • 1篇生态调控
  • 1篇年龄
  • 1篇胚后发育
  • 1篇配子

机构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北京海洋馆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危起伟
  • 5篇杜浩
  • 4篇李罗新
  • 3篇张晓雁
  • 3篇柴毅
  • 2篇吴金明
  • 2篇张辉
  • 2篇刘志刚
  • 2篇乔新美
  • 2篇王成友
  • 2篇沈丽
  • 2篇熊伟
  • 1篇张书环
  • 1篇李雷
  • 1篇刘猛
  • 1篇张先锋
  • 1篇杨文杰
  • 1篇高宇鹏
  • 1篇郭坤
  • 1篇王恒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华鲟子一代配子质量及其子二代生长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测定卵的直径、卵粒质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系列指标以及精子的激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系列指标对人工驯养子一代中华鲟配子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该批受精卵孵出的子二代系列生长指标进行其发育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子一代所产卵子形态饱满,卵径平均3.71 mm,小于自然繁殖群体。与历年在本基地养殖的自然繁殖群体统计资料相比,其受精率(60.1%)和孵化率(36.8%)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012年和2013年的精子活力监测结果发现,子一代精子有效运动时间(漩涡运动+快速运动)均较野生群体高。表明子一代卵子质量较野生群体有所降低,而精子活力则较野生群体高。与历年该基地集约化养殖系统培育出的子一代中华鲟相比,子二代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阶段差异性,其中仔鱼阶段生长较慢,稚鱼和幼鱼阶段生长优势则较明显。研究表明,促进人工驯养条件下的子一代后备亲鱼性腺发育完善,以获得较高质量的配子和子二代,对防止中华鲟种质退化至关重要。
柴毅龚进玲杜浩李罗新杨文杰危起伟
关键词:中华鲟配子子代保护动物
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光照偏好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一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王恒危起伟李伟刘猛李雷杜浩李罗新
关键词:幼鱼趋光性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50
2013年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危起伟李罗新杜浩张晓雁熊伟张辉沈丽吴金明张书环王成友李创举柴毅李奕慰乔新美刘志刚高宇鹏甘芳
关键词:中华鲟饵料生态调控人工繁殖性腺
性腺发育及年龄对养殖中华鲟抗氧化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养殖的子一代(n=21)中华鲟为对象,研究了性腺发育及年龄对其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8年生子一代雌性(未达性成熟,性腺处于慢速发育阶段)和雄性(接近性成熟,性腺处于开始快速发育阶段)的睾酮和雌二醇/睾酮差异显著,雌性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雄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值虽高于雄性,但二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和雄性的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15,-0.818,P<0.01);(2)雌二醇/睾酮值与丙二醛显著负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显著正相关(r=-0.635,r=0.709,P<0.05),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无显著相关性;(3)4个年龄组(4、8、11、12龄,未达性成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无显著性差异,12龄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显著低于其余3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显著高于其余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丙二醛与年龄呈负相关(r=-0.547,P<0.01;r=-0.519,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与年龄呈正相关(r=0.569,P<0.01)。这表明进入性腺快速发育阶段的雄性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处于性腺慢速发育阶段的同龄雌性;随着年龄增长,未达性成熟中华鲟的抗氧化力水平逐渐增强;使用以上指标作为亚健康群体的筛选指标和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群体性腺发育和年龄因素,以使参考指标更准确。
张晓雁李罗新张燕珍危起伟张先锋刘建伟
关键词:性腺发育年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金属离子和葡萄糖对中华鲟子一代精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中华鲟淡水人工群体驯养与繁殖过程中的养殖水环境因子调控以及精子冷冻保存和建立精子库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中华鲟子一代(Acipenser sinensis)精子在Na+、K+、Ca2+、Mg2+和葡萄糖溶液中的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精子在纯水中的最高寿命(Life tmie,LT)和快速运动时间(Fast movement time,FT)分别为108.57s和39.76s。Na+浓度为4‰时精子LT和FT均达到最高(263.33s和45.33s)。K+浓度为0.01‰时精子LT最长(132.33s),最高FT(46.00s)则出现在K+浓度为0.008‰时。LT和FT在Ca2+浓度为4‰时均达到最高值(130.67s和53.67s)。Mg2+浓度为3‰时,LT达到最高(117.33s),FT最高值(27.20s)出现在Mg2+浓度为2‰时。LT在葡萄糖浓度为4%时达到最高值282.80s,FT最高值(55.88s)出现在浓度为3%时。表明,适量浓度的Na+、K+、Ca2+和Mg2+可以延长精子的LT和FT。LT和FT在葡萄糖的峰值均较其在Na+和K+溶液中高,表明精子能有效利用外源性物质延长其运动时间。与中华鲟野生亲本相比,子一代精子的LT和FT均有所下降,说明中华鲟子一代精子的质量较野生亲本低。
柴毅龚进玲田梦吴健健郭坤李罗新
关键词:精子活力离子葡萄糖
养殖中华鲟的产后康复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观测初次繁殖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亲本产后的摄食行为,测量生长指标和监测血清中甲状腺指标、血液理化指标,进行产后亲本11个月康复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多春鱼(Mallotus villosus)可诱导产后亲本开口摄食及转食营养丰富的混合鲜饵。雌性产后身体虚弱,摄食时行为异常,随摄入营养水平逐渐提高,雌性和雄性最大摄食量于产后7个月时分别达到体质量的2.04%和1.60%,7个月后恢复正常。随混合鲜饵摄食量提高,亲本体质量从下降转而升高(9个月间雌雄亲本增长率分别为44.16%和23.30%),体长增长(增长率分别为5.00%和3.23%),与同龄未产的养殖中华鲟(参照组)相比,体质量和体长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产后亲本血清总T3(TT3)、血清总T4(TT4)、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和多项血液理化指标在恢复培养期明显升高,至培养期末,TT3、FT3高于参照组,其余指标多接近参照组平均水平,表明产后亲本生理情况基本恢复。研究表明,加强产后康复培养,可以提高初次繁殖亲本,尤其是雌性的健康恢复和生长效果,对养殖中华鲟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再次成熟后生殖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张晓雁杜浩危起伟张艳珍王彦鹏蔡经江刘志刚乔新美熊伟
关键词:中华鲟产后摄食行为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
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阶段,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摄食(9日龄);晚期仔鱼阶段,即从初次开口摄食到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体透明特征消失,鳍褶和颌齿彻底消失(50日龄),之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和分化明显较晚期仔鱼和稚鱼快,运动、呼吸、感觉和消化等器官在此期间发育与分化快速同步协调,且速度快,使得仔鱼获得避敌与摄食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晚期仔鱼发育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鱼鳍游泳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鳔的发生和发育,表明此阶段游泳和躲避敌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李艳华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张辉沈丽吴金明
关键词:达氏鳇胚后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